第1167章 伉俪情深,现世安稳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月隐星稀烛有泪,茶凉酒淡笔无言。
    自从道观一见,李隆基终于平静了下来。
    这一次,他不再提蜀州,也不再去骊山,每日除了处理朝政,就把自己关在房中,一遍遍的写着一行字——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时至今日,他才理解牡丹留下的这句话是何等绝望,字字锥心。
    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初。
    他的牡丹,终究还是回不来了。
    不管玉环究竟是不是牡丹,她已经是自己的儿媳,当今的寿王妃了。
    而且,听闻瑁儿当初对玉环一见钟情,两人婚后颇为恩爱,伉俪情深。
    想到玉环如今明媚的笑容,丰腴的身姿,李隆基决定藏起自己的相思和遗憾,远远的守护着她就好。
    也因此,他彻底熄了立寿王为太子的心思。
    他清楚的记得牡丹一直不愿进入后宫——当年不做他的太子妃,后来更不做他的皇后,只想一生一世一双人。
    如果立寿王为太子,岂非又让她陷入两难?
    再者,后宫争斗向来残酷,瑁儿若做了太子,难免三宫六院,他将来会不会喜新厌旧,冷落甚至废弃玉环?
    看玉环心思纯澈,怕是无法适应后宫的勾心斗角,还不如做一个富贵王妃,享受荣华安宁……
    当然,这只是李隆基说服自己的理由,他内心还有一丝隐秘的嫉妒和不甘——牡丹只能是他的皇后,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她只能是他的皇后。
    要知道,大唐的太子并不好做,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更是微妙,父子之间防范猜忌,甚至反目成仇都屡见不鲜——李隆基不愿将来某一日和玉环敌对,所以绝对不会立寿王为太子。
    可朝廷上下对太子之事十分关注,丞相李林甫等人更是明里暗里拥护寿王,这让李隆基十分苦恼。
    看着皇帝左右为难,高力士颇为不忍,冒着干政的风险,提醒皇帝立储若遵从“立嫡立长”的规矩,谁都无话可说。
    这一下,李隆基豁然开朗。
    皇后王菱没有子嗣,只能立长——皇长子因毁容被排除在外,皇二子李瑛已被废黜,眼下就轮到皇三子忠王李亨了。
    说来,忠王李亨刚到束发之年,又是在十王宅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什么政治资本,这也让李隆基对这个太子感到放心。
    于是,他当即下诏,册立李亨为皇太子。
    自此,国本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
    这一下,寿王李瑁不高兴了。
    原本他对太子之位并无太多觊觎,奈何母妃对他寄予厚望,日日耳提面命,加上丞相李林甫的支持,身边的人都说他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
    慢慢的,他也对太子之位有了一些期待,母妃更是一心为之筹谋……
    可自从母妃生病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父亲对他越发冷淡疏远,甚至不让他去探望母妃——他还隐约听到一些传言,母妃的死或许另有隐情。
    从小到大,世人都说父皇对母妃极尽宠爱,可他从母妃的欲言又止中,感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母妃临死之前,是玉环侍疾床前,可胆小单纯的她对宫里手段一无所知,根本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知道追究真相于事无补,只能寄希望于太子之位。
    春日里他之所以支持玉环去骊山排演舞曲,也是想借此讨好父皇。
    说来,玉环自从骊山归来后,父皇对寿王府格外关注,不仅赏了大量金银珠玉,绫罗绸缎,还加赐了千户食邑,这让寿王心中暗喜,还以为自己重得圣心——没想到,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于是,心情抑郁的他,再也不复往日精神,对玉环的宠爱也不复以往。
    加上婚后几年,玉环一无所出,寿王嘴上不说,却也耿耿于怀,开始流连花丛,醉生梦死。
    而玉环从骊山道观回府之后,也不复从前那般快乐无忧。
    她不明白《霓裳羽衣舞》的排演为何忽然中断,还以为自己那晚言语不当开罪了父皇,才惹得寿王如此境地,因此十分自责。
    加上在骊山连日排演,劳心劳力,从道观回去之后,玉环的心里生出一股莫名的惆怅和哀伤……
    随着天气渐渐炎热,玉环自此茶饭不香,一病不起……
    高力士最先得知寿王妃的病情,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告诉皇帝。
    他深知皇帝的心思——别看皇帝平日不提寿王妃,可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挂念。
    只是因为翁婿有别,不忍打扰寿王妃的现世安稳,这才极力克制;一旦王妃有任何闪失,那是谁都担当不起的。
    果然,李隆基一听, 立马坐不住了,当下就要去王府探望,高力士赶忙拦住,只说这样于理不合。
    李隆基只得派了御医先去诊治,同时让高力士打听一下玉环生病的内情。
    据御医所讲,百病皆生于郁,寿王妃是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同时,他也听高力士说了寿王如今流连花丛,疏远王妃之事。
    李隆基一听,火冒三丈,立刻传召寿王。
    寿王万万没想到,因为王妃生病,自己会被父亲问责,他惶恐不安,只得胡乱寻个借口,说王妃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如今暑热难耐,又日日闷在府里,这才病了。
    一看寿王这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李隆基愈发恼怒。
    他没想到,自己视如珍宝、苦苦找寻的女子,莫名其妙的被儿子抢走不说,还不知疼爱珍惜……
    就在他要发作的时候,高力士生怕皇帝失态,赶紧解围,说既然王妃不耐暑热,不如去骊山避暑纳凉,那骊山乃清凉之地,玉真公主的道观还有不少名医高人,定有益于王妃休养。
    李隆基一听,立马明白了高力士的用意,要知道,牡丹之前就是在骊山避暑养身的,而他每到盛夏也会去骊山小住。
    看皇帝的脸色缓和了些,寿王哪敢迟疑,连连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