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始末·思路(一)
作者:东方红不败   六绳护主最新章节     
    婆媳俩亲眼看着哥哥将弟弟的鼻子揍歪、血流如注,都来不得及阻止。
    这下,鲍记杠铺门前更热闹了。
    婆媳俩惊得大呼小叫,小叔子痛得吱哇乱喊,他兄长气得怒火中烧,再次向胡泽胤挥拳。
    于是,胡泽胤就再次把小叔子举高高,将其肚皮迎向对方。
    当兄长的越是心疼自己兄弟就越是气怒,越是气怒就越想替误揍的弟弟揍回去;而自身人高马大却不如对方实力强悍,于是他弟弟就越是挨揍,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终于,在小叔子挨了他亲哥五次攻击后,口鼻窜血晕过去,当大哥的也总算放弃攻击,只剩下跳脚着急:“你放了我弟弟!”
    而婆媳俩这时已经顾不上跟大儿子生气、也顾不上找杠铺的麻烦,老老实实跪求胡泽胤手下留情。
    现在好了,没人嚣张了,可以好好说话了。
    胡泽胤指指那大汉,率先发言:“不放,放了人他又该要打我。”
    话说得委屈,可还抓着那小叔子高高举着,看起来实在是气人。
    “我、我不打你!你放了我弟弟!”那大汉叫道,心里别提多憋屈——他是打人来着,可全打在自家弟弟身上了,都给打晕了!
    胡泽胤看向骆毅:“小妹?”
    意思是询问骆毅有没有出气,没有的话就继续。
    黄酉在旁边蠢蠢欲动,就等骆毅摇头:“换我提溜他呗?”
    闹事的一家四口终于全都冷静下来——他们这次终于看明白了:鲍家老的是好欺负,但小的没一个是软柿子。
    “放了我儿子吧,他都晕死过去了,我小孙子丢了,可不能连小儿子也死了!”婆婆跪地磕头,再无之前的嚣张。
    之前他们欺负鲍魁时有多狂,现在就有多怂。
    “求求你们放了我小叔子吧,”那媳妇也给磕头:“我们也是实在没法子了啊……
    我家金宝那日跟在你们铺子吹鼓手身后看热闹,丢了,我们就是想让你们把我家金宝找回来……”
    那妇人哭得很伤心,与之前在鲍魁面前做戏哭闹完全不同,真诚多了。
    所以说,没有情感支持的演技,那就是一眼假,现在多好,骆毅都有心思听她们好好说话了。
    关于他家金宝丢了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几块点心。
    十月二十一那天郑家出殡,因为有鲍记杠铺的操持,场面非常热闹,所有鲍记杠铺成员都统一着装,很是醒目,引得围观群众跟着走了很远的路。
    其中就有这家婆媳和兄弟以及小孩子金宝。
    金宝已经六岁多,长得好,白白胖胖,抱着沉,不抱又太调皮。
    这家人因为看热闹一直跟在郑家队伍后,他家的媳妇因为抱着孩子太久胳膊实在挺不住,而小孩子闹着要下地,就把孩子放下了。
    带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牵着小孩的手不能太紧,怕伤到孩子,可又不能太松,孩子容易脱手。
    这个力道就不好掌握了,因为孩子是会动的,他若猛地使劲儿,家长不察觉,就会被孩子突然间脱开。
    小金宝就是这么脱开的,他为了追看吹鼓手吹喇叭,甩开亲娘跑到前边去了。
    金宝娘赶紧从队伍后往前追,追上孩子再往回带,就是这个过程中,正好鲍记杠铺的伙计穿插在队伍里给郑家的亲友们送点心。
    不是所有亲友早上都在郑家吃了饭,有后到的就没赶上早饭,所以这会儿正好可以垫垫肚子。
    金宝娘此时抱着金宝往回走,就插进了郑家亲友队伍里,得到鲍记杠铺送到手的点心。
    穷人家哪里吃得起点心,这一下娘俩就得到两份,自然高兴得不得了。
    出殡的队伍自然是要出城去墓地,而金宝一家人也是要出城走亲戚,正好顺路。
    金宝娘就动了心思,让婆婆和丈夫以及小叔子都到前边来,混在亲友队伍里,好多占些便宜。
    而金宝吃到点心后就开始留意还能在哪里再得到好吃的,于是就在队伍里窜来窜去。
    出殡人多,看热闹的群众也越来越多,再有漫天撒纸钱,常会遮挡视线,小金宝跑来跑去就跑丢了。
    巧的是,当金宝娘发现金宝不见了大喊大叫时,正好是鼓乐队再次起调奏乐的时候,哭丧队伍也跟着嚎哭,淹没了金宝娘的声音。
    孩子不见了,金宝一家人在人群里挤来蹿去地寻找,自然干扰郑家人,郑家下人一问,竟不是本家亲属,便被轰出了队伍。
    对于穷人来说,从郑家排场就能看出是惹不起的人家,自然不敢造次。
    他们在城外整整找了一天,找到天黑也没找到,却错过了回城的时间,只好宿在城外,第二天又往回走,打算进城找。
    他们首先想的是,小金宝白白胖胖,没准儿就是被郑家的哪房没孩子的亲戚看上、给抱走了。
    可郑家老爷子虽过世,但也算是官宦之家,他们可不敢直接上门去问,就四处打听城里郑家亲戚们的住处。
    一边打听一边找,就又过去三四天。
    到这里,算是小金宝丢失事件的始末,以及他们家找孩子的思路。
    接下来,思路发生了改变。
    在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家四处打听时遇到城里的吹奏班子。
    鼓乐班子有几家,大班子只有一个,他们专心排练剧本,有自己的经营路子,不干别的营生。
    但小班子有好几家,都很分散。
    乐器很贵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买得起那么多乐器组建大班子,也没有那么多合格艺人可以撑得起大班子。
    所以这些小班子人手少、乐器少,除了在茶馆、小酒铺等地方驻场,就是挂靠棺材铺、纸扎店等地方接活儿。
    郑家这次白事,操办得越圆满,就越激起同行的不满。
    比如这些小鼓乐班子,他们自认在技术上不输给鲍记杠铺,但规模上输了,而且人家还有统一的服装,看着就比他们正规。
    虽然前几天他们随着另三家办丧事也赚到钱了,可以后呢?有鲍记这么大规模的鼓乐队,以后他们这种小班子还能接到活儿吗?
    于是,当小金宝家人四处打听的时候,就提醒他们:“你家孩子不是被鲍记杠铺的人给拐走了吧?”
    第三天的时候,又有纸杂店的伙计说风凉话:“嘿哟,鲍记杠铺闹得动静那么大,把全城人的注意力都引走了,丢个孩子算什么?就是丢了媳妇都有可能!”
    这些话听进去不可能不影响到小金宝的家人。
    影响的还不止这些。
    第四天时,街上再有看到小金宝的家人还在打听,有人忍不住跟着唏嘘:“唉,丢了好几天不见得能找回来,你们还是多想想怎么弥补损失吧,毕竟孩子养那么大也花了不少钱。”
    这落后的朝代,孩子丢了当天找不回,到第二天就渺茫了,超过三天基本就无望了,小金宝的家人憔悴得不行。
    这时候他们想到了“损失”。
    他们孩子是跟着郑家丧葬队伍里丢的,他们想找郑家讨要损失,可不敢,人家是官宦家庭,他们还不想找死。
    但鲍记杠铺不一样,生意做再大,也就是个商户……
    “要不是你们铺子引起那么大动静,我们孩子又怎么会丢?你们不想帮我们找回孩子,至少得赔偿我们损失,我们找孩子也得花钱哪!”那婆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