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武道强权
作者:小小书生可笑   一切从童子功开始最新章节     
    “父王,就算因为我们和武当少林没有提前达成协议,以至于错过了好机会!
    但现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只要我们和武当少林一起行动,朱…三弟必然不是我们的对手!”
    太子如是劝说道。
    太子始终不明白既然朱氏朝廷和武当少林都不想三弟朱承武崛起,为什么当初不联手行动?
    现在朱承武和少林两败俱伤后,又为什么不趁着朱承武重伤,马上联手杀去徐州城。
    要知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明王为何又会说现在没机会了?
    “太子,你对人心人性的了解还是不够深!
    对你来说,你最大的威胁是武哥儿,你自然想不惜一切代价,拿出全部力量来消灭武哥儿这个威胁。
    但对我,对朱氏王族来说,却不是这样!
    之前,我之所以不和武当少林联合行动!
    是因为我们都想对方打头阵!
    自己压阵!
    朱氏朝廷、武当少林,三大势力之间从来都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
    而且我们认为只要有一方全力出手,就足以‘压下’武哥儿…
    只是武哥儿的实力超乎我们预料!
    武哥儿的人脉,暗中隐藏的高手也都超出预想!
    所以…”
    说到这里,明王叹了一口气。
    事实已成,世上没有后悔药!
    现在说再多,都只是事后诸葛亮罢了,于事无补。
    “还有,之所以我现在不联系武当少林亡羊补牢,则是因为一切都晚了!
    你弟弟武哥儿和少林寺四大宗师的这一战影响太大了!
    一人独斗三大神僧,不仅占据上风,还让无我神僧身死…
    武哥儿的威名再度增加!
    因为无我神僧之死,少林寺的确和武哥儿已经不死不休,清风道人也插手了武哥儿和少林三大神僧的战局,只要我们邀请,武当和少林大概率会答应我们的请求。
    最起码现在武当和少林还是反对武哥儿的‘反武’派系占据绝对的主动和上风!
    但是我们现在出手,真的能彻底掐灭武哥儿吗?
    谁能保证你弟弟武哥儿会死守徐州城…
    还有,就算武哥儿死守徐州城,我们就一定能赢吗?
    要知道大明王朝可不止朱氏朝廷、武当少林才有宗师!
    过去,朱氏朝廷和武当少林一直占据着主动和大势,其他势力的宗师才会隐身,唯我们朱氏朝廷和武当少林马首是瞻。
    可是,一旦有机会,谁知道他们中会有多少人站到我们朱氏朝廷和武当少林的对立面!
    毕竟,之前因为利益和立场,朱氏朝廷和武当少林可没少借用实力和大势压迫他们。
    现在,明显是他们一次翻身报复的机会!
    还有武哥儿现在可还不到三十岁,武哥儿的未来是肉眼可见的…
    这一战过后,又会多多少站到武哥儿那一边的宗师,这谁都说不准!
    其他宗师中,可不乏暗中想着对武当少林取而代之的宗师级高手…
    就算是李寻欢和沈天君,在已经动手一次的情况下,也未必会再给我面子从而再次出手!
    你弟弟武哥儿不仅战力强大,更重要的是他太年轻了,未来的潜力太大,还能主宰大明江湖武林的时间太久。
    李寻欢和沈天君虽然重情重义,但他们是会为了忠义、为了消灭隐患,从而一条路走到黑的全力以赴消灭武哥儿,还是会为了保险起见、为了家族传承从而背叛我们转投武哥儿,谁都说不准…”
    明王对人心的把控的确到位,想得也很多。
    思考得太多,或许就是聪明人的特质和本能吧!
    更何况明王不是普通的聪明人,他还是政治老手。
    对人心,自然是更加不信任!
    “不会吧~
    父王!
    但是就算李寻欢和沈天君他们不插手,就算有几个对我们朱氏朝廷和武当少林不满的宗师,有几个见利忘义的宗师,以我们朱氏朝廷和武当少林的底蕴和力量,也足以…”
    太子正想说以他们朱氏朝廷和武当少林的力量也足以围杀朱承武的时候。
    心中突然盘算了一下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
    当即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少林寺四大宗师死的死、伤的伤。
    武当清风道人为了强杀公孙一阳重伤,思竹道人在华山和华山神剑风清扬“以武会友”时一手没收住手,和风清扬两败俱伤。
    明王的嫡系,齐国公、燕国公在和赵氏赵玉刚等人对战的时候,两败俱伤。
    明王的隐藏力量-无根生,也被朱承武那边突然冒出来的绝顶宗师重伤。
    朱氏朝廷和武当少林现在还真没有了前往徐州城强行围杀朱承武的能力和实力。
    就算朱氏朝廷和武当少林这方的宗师级战力伤养好了,朱承武那边也差不多了。
    “难怪父王会说没机会了!”太子心中苦涩异常。
    “太子,你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马上向武哥儿低头求和,甚至将太子之位让给武哥儿;要么彻底和少林武当中的‘反武’派系合流,和武哥儿拼到底!”
    明王老话重提。
    “父王,觉得我应该作何选择?”
    太子的面色越发苦涩。
    “太子,我已经行将就木!
    无论你作何选择,对我来说,实际上并无多大区别。
    毕竟无论是你还是武哥儿,虽然亲疏有别,虽然我更倾向于你,但你们的身体中到底都流着我的血脉!
    大明王位终究还是朱氏的,是我的儿子的!”
    在事实已经发展成如今模样,自己又即将逝去,无法改变现实之时,明王终于想通了。
    或者说,明王就算不想通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还不如自我攻略呢!
    “父王…”
    太子没想到明王会给出这样一个回答。
    但太子仔细一想,却又觉得明王说得的确在理。
    然而,这两个选择对行将就木的明王来说是没有太大区别,但对太子来说,区别可就大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希望你选择第一个!
    继续斗下去,你胜利的机会实在是太小了!
    你弟弟武哥儿太强,潜力太大,未来太过光明!
    只要他能丢下面子,哪怕你将他麾下势力全灭,只要他不死,他总能东山再起!
    换句说,武哥儿他能失败无数次,而你不能失败一次!
    而且就算你能一直赢下去,但你的儿子、孙子呢?
    武哥儿本就比你小十多岁,再加上武哥儿的武道修为…他比你能活,几乎是肯定的!
    更何况,面对武哥儿,你就算这一次也未必能赢!”
    明王看着太子“弱弱”的眼神,最终还是给出了他的建议。
    老实说,这个建议,明王并不想给。
    因为无论是何种建议,最后都很可能会引来太子的埋怨。
    在知道朱承武在与少林寺三大神僧的交战中,略占上风的两败俱伤,之后又返回徐州城后,明王就开始对下任明王“无为而治”、对身后之事“无欲无求”起来。
    明王并不想再具体插手太子和朱承武这两个儿子之争。
    因为朱承武优势明显,明王要开始为他的“身后名”考虑了。
    虽然现在已经晚了,但…
    然而最终,明王面对太子迷茫的“弱弱”眼眸还是不忍了。
    “父王,我就真的赢不了吗?
    我可是您的嫡长子,是大明王朝的太子,是朱氏王族最为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宗教、礼法都在我这边!”
    太子就犹如一个即将破碎的娃娃一般,看着明王的眼眸中全是希冀,似乎想得到明王的肯定和安慰。
    但明王知道现在给太子希望反而才是最为残忍的。
    “太子…
    宗教、礼法的确都站在你的身后。
    但可惜,谁让这个世界有武道呢?
    嘴中道理始终拼不过手上强权!
    真理只在刀刃剑尖之上!
    一旦我不在了,没了我的压制和人情困扰,为了未来,为了减少损失,恐怕就连大宗正院和朱氏宗亲都未必还会支持你!”
    明王语气同样苦涩。
    明王不得不承认,武哥儿这个儿子,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还要在他这个父亲之上。
    一下就抓住了武道这个“牛鼻子”。
    实际上,不要说太子了。
    继续下去,就算是明王这个当了王族朱氏、大明王朝三十余年主宰者的“王”,都未必能压制住朱氏和朝廷的“向武之心”。
    毕竟,威严、人情只能捆绑一时,而无法控制一世。
    在朱承武的武道强权面前,总有一天朱氏和朝廷会屈服,会背弃明王而去,会向朱承武投诚。
    这也是看穿了一切的明王开始对下任明王“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根本原因所在。
    实在是明王也没有了好的有效的应对之法了。
    好在,明王自己大限将至!
    他不用去面对这即将到来的“悲伤”一幕。
    ……
    返回太子府,太子将他与明王的交流过程和结果,全部告诉了太子妃方慧。
    太子妃方慧才是太子真正的谋主。
    而且作为太子妃,太子嫡子的母亲,方慧才是在争夺王位上,最值得太子信任的“合作对象”。
    “父王说得在理!但父王少说了一点!
    殿下,您与福安侯的关系可称不上好。
    福安侯就封之前的争锋相对暂且不提。
    福安侯就封后,我们可也没闲着…
    殿下,就算您愿意认输,福安侯会愿意接受您的认输,给您一个好的结果吗?
    好!
    就算福安侯‘顾念’兄弟之前,接受您的认输,但赵氏和福安侯的那些支持者呢?
    他们会容忍殿下您这个前太子的存在吗?”
    太子妃方慧话里话外,对明王的建议都是反对。
    太子府、方家与赵氏之间的矛盾早已不可化解。
    之前,在矛盾最激烈的时候,赵雨珊这位一朝王后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亲自出手,将她的嫡亲大哥、方家家主方学道击毙于方家家宅之中。
    在这样的矛盾下,让太子向福安侯服软认输,明王这位王不知道在想什么。
    一旦太子服软认输,太子麾下的势力必然瞬间失去和福安侯对峙战斗下去的勇气,偌大的太子府必然瞬间崩盘。
    手中没有了势力作为依靠,那可就真的是我为鱼肉人为刀俎了啊!
    “慧,你认为我们应该和三…福安侯战斗到底?
    可是正如父王所说,我仔细盘算了一下,我们胜利的机会太小…
    一旦失败,我们这太子府阖府上下恐怕都没有好下场!”
    太子听明白了谋主方慧的意思。
    但是,是太子不想反抗,不想正大光明的赢过三弟-福安侯朱承武吗?
    实在是敌我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殿下,你以为你现在向福安侯认输,就能让福安侯放过太子府阖府上下吗?
    而且您真的甘心吗?”
    方慧反问道。
    “我自然是不甘心的!
    可是形势如此,我们又能奈何?
    正如父王所说,一旦他逝去,恐怕大宗正院和朱氏宗亲都不会再支持我!
    到时候我们与福安侯的实力差距更为明显!”
    太子言语郁结。
    他也没想到,有一天占据着宗教礼法大义的他会被福安侯的武道强权给逼到不得不服软认输的地步。
    早知如此,太子年青的时候,绝对会好好习武。
    而不是听从那些嘴中高喊着宗教礼法的“大儒”意见,以文为重,重文轻武。
    若是太子也是宗师,就算福安侯天资绝世,他也不会像如今这样,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只要有一战之力,太子就敢反抗到底。
    “殿下,谁说大宗正院和朱氏宗亲不会站在您这边的?
    燕国公和福安侯的矛盾暂且不提。
    只说立场、理念…
    殿下,您真以为父王说动齐国公、燕国公、游章游阁老…他们,靠的真就只是父王的人情?”
    方慧对明王的这个想法、太子的这个担忧却是显得不置可否。
    “慧,你是说…”
    太子看向方慧的眼眸中有光芒闪过。
    “福安侯到底也是父王的儿子。
    以福安侯现在展露出来的力量,一旦殿下您与福安侯死磕到底,不仅是兄弟相残,必死一人。而且王族朱氏的力量也会损失极大…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考量,父王才会建议殿下您向福安侯服软认输吧!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就未必没有与福安侯一拼之力。
    宗教礼法舆情都站在殿下您的身后,只要我们展露实力,让他们看到赢的希望…大宗正院、朱氏宗亲和游章等礼法派,他们一定会站到殿下您这边的!
    毕竟他们都知道,规矩、礼法才是大明王朝统治的根基,才是维持他们权势地位的最好办法!
    若是让福安侯靠着武道强权上位,那以后大明王朝不仅将成为福安侯的一言堂,也会让大明王朝落入弱肉强食的魔教理念。”
    太子妃方慧先是猜测解释了一番明王给太子如是建议的原因,随后点出了他们太子府还有一拼之力的底气所在。
    “宗教礼法…
    不错!
    我们还有一拼之力!
    可是我们怎么才能让他们看到赢的希望,从而再次支持我们呢?”
    听到方慧的话语,太子眼中有光芒闪过。
    和福安侯这个三弟做对了这么久,之前太子还一直占据上风,现在让太子给福安侯认输服软,这可真是要了太子老命。
    若是没有其他办法,那则罢了!
    只要有其他办法,有一拼之力,太子就绝不会做此选择。
    但随即太子就想到了太子妃方慧话语中的最大问题。
    太子府该怎么让其他人看到赢的希望,从而再度支持太子府呢?
    要知道现在太子府可是连一个宗师都没有。
    “殿下,您知道我一直都在修行炼神一道。
    经过数十年修行,现在我已经到了成就阳神的边缘。
    只要再有助力,我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成就阳神!”
    太子府方慧语出惊人。
    要知道作为太子的表妹,太子妃现在可才刚刚四十一岁。
    四十一岁就即将成就阳神,方慧这份炼神才能当真是出人意料,也让太子喜出望外。
    “慧,我记得你修行的炼神法是方家家传的江山如画诀吧!”
    太子言语激动的再次确认道。
    江山如画诀不仅是太子妃的主修炼神之法,曾经太子的母后也修行了方家这一家传炼神法。
    “是的,殿下!”
    太子妃低声回答,她的心中也有期待闪过。
    “我记得朱氏秘库之中,曾经有一块天地奇珍-松山墨石。
    它与你们方家的江山如画诀极为契合!
    这本是我母后心心念念之物,可惜我母后直到死去都未成功找到它的踪迹。
    等我父王登基,通过朝廷之力,找到松山墨石的时候,我母后却已逝去多时!
    还好,因为这是我母后心心念念之物,父王并未将松山墨石赏赐出去。
    若我记得不错的话,这块松山墨石还在朱氏秘库之中。
    我这就去找我父王!
    慧,还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我母后都在天上帮我!
    我朱承治又岂能轻易认输!”
    太子言语激动且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