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赵曹联合发动檄文
作者:九龙玄宫塔道的老曾   穿越之赵云传最新章节     
    “让开!奉相国之命!出城办事”
    “打开城门!某奉相国之命,出城办事!”
    这日曹操在雒阳城内,从皇宫策马飞奔而出。一边策马飞奔,一边高声呐喊道。
    城中百姓以及守军闻言,纷纷为其让道路,城门守军也是为其驱逐百姓,为其清道不敢有丝毫阻拦,更何况此人还是当今相国的大红人。
    一路畅通无阻,而此刻的曹操眼神中却是惊魂未定,一心只想快速离开雒阳,回到陈留老家,再做打算。
    只因为在几天前他从王允处,得到了一把锋利无比的七星宝刀。
    他还信誓旦旦的在众人前说,他能轻易接近了董卓,借机除掉董卓国贼,为汉室除去此僚。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刺杀失败还差点被发现。宝刀的寒光被镜子反射惊醒,董卓也是注定命不该绝。
    曹操心头一慌,只得趁机找上借口,言明自己发现一把宝刀,今日特意为董卓献上该宝刀。
    还特意为董卓示范了一番,将反射寒光的铜镜劈成两半。后看到董卓果然信以为真,便找个理由落荒而逃。
    而事后董卓察觉,却发现曹操早已逃出城去,董卓顿时勃然大怒。大骂曹操忘恩负义,当即命人重金通缉曹操,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一时间曹操的人头,简直价值连城成了香饽饽。曹操逃离雒阳后第三天,消息便被赵荣以最快的速度,送的到了赵云手中。
    赵云看着赵荣的信件,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叹,曹操还是和后世说的那样,只是不知他会不会记得,当初自己再三提醒:吕伯奢杀猪之事。
    不过自己已经尽力了,若是说的太明白,或许别人还当自己傻子呢。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便看曹黑子自己了。
    不那流芳百世的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不知道还不会不会从曹黑子口中流出。
    但是可惜了性情刚直的陈公台,他虽然足智多谋,但是性子却与田丰一样,什么事都敢直言相谏。
    赵云立即让郭兴派人前往陈留,以与曹操联络约定时间。
    一面派人去打听陈宫的下落,看曹操是不是还是杀了吕伯奢一家。
    若是陈宫离曹操而去,那他如今缺的正是文臣。他也不想陈宫还步前世的前尘,落的身首异处的下场。
    ……
    好的,以下是添加了更多修辞手法的内容:
    话说曹操回到陈留后,立即慷慨解囊,散尽家财,广泛招募乡勇。很快,他又得到了陈留世家的鼎力相助,获得了大量的粮草以及数千名家奴。
    这几日,曹操忙得不可开交,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并非因为其他,而是人手严重不足。凡事都得他亲自出马,亲力亲为。
    “孟德,为何招兵买马之事不通知我?难道是视我如无物?”一个身形魁梧的男子如一座铁塔般突然走近,脸上带着些许温怒说道。
    这日,曹操正埋头于公事之中,忙得焦头烂额。他抬头一看,认出了来人,原来是自己的堂兄弟夏侯惇,夏侯元让。
    “哈哈!元让,你终于来了!我近日日夜操劳,忙得晕头转向,如无头苍蝇一般,否则怎敢将你遗忘?”
    曹操激动得豁然起身,双手如铁钳般紧紧握住夏侯惇,兴奋之情仿佛要从脸上溢出。
    “孟德,此次并非我孤身一人前来,还有妙才,子孝也都来了。我们招募了数千乡勇,妙才等人正在外面安排呢。”
    夏侯惇自豪地说道。
    曹操闻言喜不自禁,连道:“哈哈!好!好!好啊!你们真是帮了我大忙啊!快!带我去看看!”
    夏侯惇领着曹操来到军营,只见众多乡勇正忙碌着扎营,夏侯渊、曹仁等人正有条不紊地指挥士兵。
    “那两人是谁?”曹操看着两名壮汉问道。
    夏侯惇循着曹操所指的方向看去,轻声说道:“容貌稍显矮小的,名为乐进,字文谦,阳平郡卫国县人。那位略显儒雅的名为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人,此人自幼好学,深明大义,是位博学之士。我见他俩才能出众,便邀来为孟德效力。”
    曹操紧握着夏侯惇的双手说道:“真是辛苦元让了!这些都是我的嫡系班底。对了,怎么不见子谦?”
    夏侯惇闻言拱手道:“曹子谦筹备了大量粮草,正在运往此处。只因近期大雨不断,道路泥泞难行,所以有所耽搁。”
    “原来如此!元让你带人去接应一下子谦,粮草乃军心之根本,容不得半点闪失。”
    “好,我这就去安排!”夏侯惇说道。
    “报!”
    “何事?”
    “禀主公,常山信使求见主公!”
    一名士兵跪地抱拳说道。
    “哦?终于来了!”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站起身来,继续说道:“领进来!”
    “喏!”
    曹操看着信使递上的信件,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心中瞬间安定,他发现赵云之意竟与他不谋而合。
    “有劳使者!来人带使者下去好生招待。”
    “是”。一名士兵领着信使下去。
    一旁夏侯惇问道:
    “孟德,此番你真打算与董卓作对吗?董卓在雒阳可是有三十万西凉铁骑,再加上吕布并州军,我等目前恐不是对手?就怕董卓假借小皇帝之手,一道诏书,我等怕是要带上反贼的帽子。”
    曹操闻之摇头曰:
    “非也,却实不是其对手,但是董卓可以等,大汉却不可以,天下百姓更不可以。所以我们要比董卓更快发动诏书,集天下英雄之力,一同讨伐董卓,汉室方可兴,国家方可定。”
    “集天下英雄?”夏侯惇复问。
    曹操嘿嘿一笑,遂从怀中取出一道诏书,递与夏侯惇道:“没错!而且常山赵子龙与我志同道合,正准备与我一同发动诏书!”
    夏侯惇览毕,惊曰:“诏书?何来的诏书?”
    曹操哈哈大笑曰:“元让莫惊,子龙手中此有乃陛下亲下手书之血诏。值此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手段,不然何以集天下英雄?风头岂容赵云一人尽占。”
    很快,曹操之檄文,赵云之血诏,速传大汉。
    血诏书董卓废立少帝、毒杀太后、放纵士卒烧杀抢掠等入京以来诸般恶行;曹操之檄文则书:
    “董卓逆天悖地,灭国弑君;秽乱宫闱,残杀生灵;残暴不仁,罪恶盈天!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军,誓欲扫清华夏,剿灭群凶。望诸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苍生。檄文到日,速起奉行!”
    此檄文慷慨激昂,令赵云亦不禁热血沸腾,天下英雄几尽往之。
    如今董卓暴戾不仁,残害百姓,人人得而诛之,讨伐他对天下英雄来说是理所应当。
    且说那赵云与曹操诏书一事,各路诸侯皆是心领神会。众人所关心的,并非诏书真假,而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如此出师便有了名目。
    赵云抬头,向着田丰问道:“如今我军准备情况如何?”田丰答道:“主公,众将士日夜操练,已然成为精锐之师!粮草之事,绍文也已解决,我军可一战!”
    赵云闻言,喜不自禁,拍案而起:“此时刻不容缓,吾等已恭候多时。你速去筹备出征事宜,责令众将随时做好出征准备!”
    “遵命!”
    田丰应声而去。
    赵云则开始筹划常山的诸般事务,以备日后讨董之需。毕竟,他不能倾尽全力,必须确保自己的大本营安然无虞。
    若在前线舍生忘死,自己的后方却突生变故,那可就贻笑大方了。就如那包拯攻打徐州,眼看着徐州即将被攻克。
    谁能料到吕布会突然来袭。这一番折腾,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只得灰头土脸地撤军。
    最终,徐州白白落入刘备手中,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徐州牧。这也幸亏吕布不得人心,且智谋不足。
    否则,若吕布稍有谋略,最终曹操又会落得何种下场,实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