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牛头村
作者:许多米   姜榆的好日子是从和离开始的最新章节     
    大安国——
    九月初的牛头村,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勤快的人家已经种下了冬小麦,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远处高山密林相接,给这个小山村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牛头村因山得名,坐落在牛头山山脚下,是一个十里八乡难得的大村子。
    此时正是晚饭时间,家家户户屋顶上炊烟袅袅。
    今天,牛头村很是热闹,无论是在家做家务的婆子媳妇,还是在田间地头扛着农具回家的汉子,都扎堆窃窃私语:“哎,你看到了没,姜榆投河自尽了。”
    “看到了,看到了!刚才我去菜地拔葱,刚好看到老姜头抱着他闺女回村。”
    “啥情况,我咋没看到呢?”
    “今天一大早,我就看到姜婆子穿着新衣服坐着牛车去了镇上,这不知道什么原因,回来就成这样了。
    “还用猜吗,肯定是她家李大掌柜又冷落她了呗。”
    “哈哈哈……”
    “活该,谁让她一把年纪了还不长脑子。”
    “就是…….”
    人们忙活了一天,虽然疲累,却抵不过好奇,特意绕道去了李家门口。
    希望能得到最新消息,对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充满了无限遐想。
    家长里短,永远是调和老百姓生活的佐料。
    李家在牛头村村尾,这里稀稀拉拉的有四五户人家,其中最大的一处宅院就是李家。
    李家门口有一棵柿子树,树干又粗又大,枝叶开展,果实累累,只是现在柿子还未褪去绿色。
    树上的鸟儿看到有人来了,纷纷拍打着翅膀飞走了。
    李家的大门是厚木板钉成的,瞅着就结实,现在正大开着。
    院墙有一人高,三间青砖垒成的正房,东边有两间厢房,西边是厨房和一个棚子搭起的柴房。
    这院子盖了有十几年了,现在看来,还是牛头村数一数二的好宅子。
    要知道,村里还有好多人家住的都是泥坯房呢。
    此时正房西间的姜榆正缓缓的睁开眼。
    入眼是青色的幔帐,她不死心,闭眼翻身后,重新睁开了眼。
    还是青色的幔帐,一边垂落着,另一边用木质挂钩挂起,她的视线被垂落的帐幔遮挡。
    怎么还在这,她可不能在这,她上有五十岁的老母,下有十六岁的弟弟。
    自己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本硕博连读刚工作一年,虽然工作有诸多不顺,可……可她挺知足的呀!
    这怎么就穿越了呢?
    从原身的记忆里得知,这个朝代叫大安国,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姓韩,现在应该是天顺三十二年,皇帝怎么着也得五六十岁了吧。
    “阿榆,你怎么样,有没有好点?”正分析着眼下的情况,被一道声音打断。
    姜榆看着眼前的这位精瘦的老太太,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她的宝贝闺女在两个时辰前已经死了。
    现在躺在床上的是现代的姜瑜。
    姜瑜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爸爸在她二十岁那年意外去世。
    妈妈是一三甲医院的护士长,姜瑜还有一个弟弟,今年刚十六岁,正在读高中,她们娘仨有爸爸留下的大笔遗产,日子过得还算安逸。
    谁知一觉醒来,她就在牛头村外的池塘里了。
    因为惊吓,竟忘记自己会游泳,还好老姜头路过,把她救了回来。
    姜瑜在水里太久,上岸后因为缺氧昏了过去。
    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这里。
    现在的姜瑜已经接收了原主的全部记忆。
    眼前的这个老太太,是原主的亲娘郭氏,为人精明泼辣。
    救她回来的是原主的爹姜有田,现在是个本本分分的庄稼汉为人忠厚老实。
    老两口都爱女如命,原主也有一个弟弟,今年十四岁,名叫姜梧,是姜老汉和郭氏的老来子。
    原主姜榆今年已经三十七岁,早已成婚生子,造孽啊!这穿越就穿越,穿成比自己大十岁的妇人是怎么回事?
    夫家是本村的李家,夫君李斯。
    她婚后育有一女两男,大女儿李青娘,今年二十岁,三年前已出嫁。
    大儿子李锦辰小名大年,今年十八岁,娶妻汪氏。
    小儿子李锦修小名大暑,今年刚十岁。
    想到这,姜瑜不知道要感谢,还是要骂娘……
    “老头子,你快过来,阿榆醒了。”
    姜老汉坐在屋檐下抽旱烟,闻听闺女醒了,急忙放下手中的烟袋锅子,三步并作两步进屋去了。
    “阿榆,好点了吗,肚子饿不饿。”
    姜榆想开口,可喉咙呛水,现在很不舒服。
    喝了口郭氏递过来的水,才觉得好点。
    “我没事。”
    “老头子,你陪阿瑜说说话,我去给孩子下碗面来。”
    房间里就剩下了爷俩。
    “阿榆,你告诉爹,今天去镇上发生了什么事,你又怎么会掉到池塘里?”
    姜榆梳理着原主的记忆,今天的事她还真不能说,不然,就姜老汉这爱女如命的性格,非得出人命不可。
    “爹,我没事,就是走路不小心,掉到池塘里去的。”
    这一声“爹”叫出来,让姜榆一愣,怎么会这么顺口。
    看女儿不想说,老姜头也没有多问,阿榆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
    郭氏端着粗瓷碗走进来。
    走到床边,轻声道,“娘做了你爱吃的面条,起来吃点。”
    姜榆接过粗瓷碗,郭氏怕烫到姜榆,还细心的在碗底垫了一块帕子。
    面条粗细均匀,上面还有几片青菜叶,看上去很有食欲。
    喉咙越来越疼,她吃的缓慢。
    “阿榆,下面有个荷包蛋,你快吃了它。”
    大半碗面外加一个鸡蛋,姜榆不知不觉的吃完了,味道比她在大学食堂吃的牛肉面好太多。
    “爹,娘,天色不早了,你们快回去吧。”
    姜老汉道:“阿榆,大年去了李家村,汪氏又不能出门,今晚就让你娘留下来吧。”
    “爹,不用了,你们也劳累了一天,快回去歇着。”
    看女儿坚持,老两口只好回去。
    出了李家,老两口心里犯嘀咕,郭氏道:“老头子,你说阿榆这是怎么了,早上出门时还是高高兴兴的,都这么大个人了,怎么会不小心掉到池塘里。”
    姜老头也在想这件事,“这两天忙完地里的活计,我去镇上问一下姑爷。”
    郭氏扭头看着自家老头子道,“这李斯真不是个东西,秋收这么忙,他也不知道回来搭把手,看把阿榆累的。”
    姜老汉没有应声,他心里何尝不清楚,最近这几年这姑爷是越来越过分了,也就他那傻闺女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