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三国:相父,跟着我混如何(82)
作者:昭昭我心   快穿之我为女帝最新章节     
    诸葛亮话音落下之后,后面马车中的众人陆续走了下来。
    众人虽衣着整齐,但手却被麻绳绑了起来。
    见此之玉一脸愧疚的看着众人,满脸歉意的道:“诸位叔叔受苦了。”
    听到之玉的话,众人哈哈一笑,“鹤鸣侄女哪里的话。”
    “我们一路走来,被江将军照顾得很好,什么苦都没有受。”
    闻言之玉眼中的歉意没减分毫,她轻叹一声,对四周的侍卫吩咐道:“快给我叔叔们解绑。”
    “麻绳这么粗,可别伤到我的叔叔们了。”
    听至于这么说,众人心中慰藉极了,鹤鸣侄女,还是一如既往的贴心…………
    众人手上的麻绳被解开之后,之玉抬手,之玉含笑看向众人,“诸位叔叔,鹤鸣已在宫中设宴,外面寒冷,咱们先进城吧。 ”
    闻言众人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见之玉如此亲和,众人心中悬着的心瞬间落了下来。
    他们原以为鹤鸣做了皇帝,对他们这些跟着她父亲的老臣会有隔阂,如今看来,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鹤鸣……,还是一如既往的乖巧亲和。
    想到这里,众人不由在心中发出一声感叹。
    鹤鸣………,不愧是主公的女儿,其仁德和肚量,比之主公也丝毫不差。
    —
    文景二年,益州刺史刘备主动投降,华夏再次一统。
    收到刘备投降的消息,许县上下一片喜悦。
    多年战乱,让人们格外珍惜此次的统一,同时之玉在天下的威望也更上一层楼。
    便是她以女子之身称帝被不少人诟病 ,但她使华夏再次统一的功绩,足以抵消她女子之身称帝带来都负面影响
    同时,因为统一后大汉广开科举,所以天下读书人,特别是寒门子弟对之玉推崇至极。
    若无文景皇帝,他们这些寒门子弟,在察举为官的制度下,怕是永无出头之日………
    许县,荀彧从荆州前来后,之玉召集朝臣商议迁都之事。
    许县地方太小,不适合做国家的都城。
    向来团结的朝中大臣在迁都之事上起了严重的分歧。
    有人认为该迁都长安,毕竟那里是高祖定国之初便定下的国都,也有人认为该定都洛阳,当初光武帝,便是在那里登基的。
    朝中大臣众说纷纭,之玉并没有一下子下决断,而是让众人统一意见之后,再来向她汇报。
    迁都这种事情,迁哪都一样,与其让她去说服那群人,何不如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御书房。
    之玉刚把奏折批阅完,一脸无奈的荀彧便来了。
    看道荀彧的表情,之玉无奈的摇摇头:“丞相,我义父他……,又拒绝了吗?”
    荀彧轻点了点头,“陛下,臣无能,实在无法说服孔明先生。”
    之玉摆了摆手,长长的叹息了一声:“不关丞相的事,看来义父他……… ,心中还是放不下我父亲。”
    荀彧低眸叹了口气:“陛下,孔明先生已拒绝了三次,我们还要继续吗?”
    之玉颔首,“义父大才,若不聘之为丞相,实乃我大汉的损失。”
    “待咱们迁都之后,我亲自去请义父,如今大汉才统一 ,正是百废俱兴之时,义父………,又怎忍心我一人操持这国务。”
    闻言荀彧点了点头,赞同的道:“陛下言之有理,孔明先生是陛下的义父,他怎忍心看陛下劳苦。”
    之玉低眸无奈的笑了笑,须臾,她看向荀彧,语气平常的道:“魏国公死前,让我带句话给你,先生要听吗?”
    闻言荀彧微微愣了愣,“陛下,他让你带了什么话?”
    之玉低眸,“他说,先生你有大才,让我好好重用你。”
    说完之玉有些唏嘘的叹了口气,“他还说………,他后悔让你送我去荆州了。”
    听到之玉的话,荀彧心中五味杂陈,眼中的忧伤一闪而过,“他……竟是如此说的吗?”
    之玉颔首,“这是他的原话。”
    荀彧愣愣的点了点头,“陛下,我想去祭拜他一番,还望陛下应允。”
    之玉含笑点了点头,“死者为大,你想去便去吧,如今你贵为我大汉的丞相,还有什么地方是不能去的?”
    听到之玉的话,荀彧满腹心事的点了点头,“多谢陛下。 ”
    荀彧离开后,之玉去见了孙尚香。
    此时的孙尚香正在练武,宽阔的院内,一杆红缨枪在她手中,被她耍的虎虎生威。
    看着一招一式收放自如的孙尚香,之玉在旁边拍了拍手,“孙姑娘的武艺,比之当年进步了不少。”
    听到之玉的声音,孙尚香停下手中动作,她抬眸,目光闪闪的看着之玉:“陛下日理万机,怎有空到我这小院来了?”
    之玉淡淡一笑,“你来许县这么久了,我若再不来给你请安,那些酸儒怕是又要骂我了。”
    闻言孙尚香爽朗一笑:“怎么,如今你做了皇帝,开始在意那些酸儒的话了?”
    之玉摇头,“怕倒是不怕,但他们说多了,我耳朵疼。”
    闻言孙尚香含笑摇了摇头,把手中的红缨枪扔给她旁边的侍女,边擦手便笑问道:“你如今过来,是否是来给我送答案的?”
    闻言之玉不置可否,“孙姑娘,大汉的太后和大汉的将军,你选一样吧。”
    闻言孙尚香停下了手中插手的动作,“大汉的将军?”
    之玉颔首:“如今天下虽算是安定了,但周边国家,却对我中原虎视眈眈,作为君王,我不得先发制人,把手中的剑,指向周围国家的人?”
    孙尚香闻言沉默了片刻,这才叹息道:“我还是做大汉的太后吧。”
    之玉挑眉:“你确定了吗?”
    孙尚香苦涩一笑,“哪有什么确不确定的,我是你父亲明媒正娶的妻子,如今………,我自然该做大汉的太后。”
    听到孙尚香这么说,之玉微微叹了口气,“我不准备封我父为太上皇。”
    “所以………,你这个太后,我恐怕是封不了。”
    听到之玉的话,孙尚香有些诧异:“他是你父亲,你不封他为太上皇?这不太合礼制。”
    之玉闻言肆意一笑,“什么礼制。不过是对人的压制而已。
    “古人云:父慈子孝。父不慈,子可以不孝。”
    “我准备封我父亲为王,你若要做我大汉的王妃,那我过几日便册封你。”
    “你若想做我大汉的将军,那你便随祝融将军上战场,以你的武功智慧,想来用不了几年,你便能爬到将领的位置。”
    孙尚香闻言低头沉默了很久,她心中纠结万分,比起太后或王妃,她自然更愿意做将军。
    但她是孙家女,她该救孙家于水火之中………
    “陛下,你准备如何处置我孙家?”
    “这要看仲某先生的态度,他若愿归顺于我大汉,我自然会不动孙家。”
    听到之玉的话,孙尚香情绪失落的点了点头,“陛下,不知我能否见兄长一面?”
    之玉颔首,“这自然是可以的,你若想见仲谋先生,一会便派人送你去见他。”
    闻言孙尚香面色沉重的对之玉拱手道:“多谢陛下。”
    —
    文景二年八月,大汉迁都于长安。
    同月,文景帝之父刘备被封静安王,江东孙权之妹被封静安王妃。
    宫宴上,之玉无视刘备阴沉的脸色,笑眯眯的道:“父亲能主动投降,鹤鸣心中欣慰万分。”
    “若无父亲鼎力助儿,儿的统一大业,定然不能完成的这么快。”
    还以为自己能混个太上皇当当,最终却只捞了个静安王的刘备对之玉并没有什么好脸色。
    这世上若是有后悔药,便是天价,他定也要求上一颗,重回他答应投降的那天 …………
    见刘备不说话,刘备对面的贾诩哈哈一笑:“静安王太过于高兴,都说不出话了了。”
    坐在贾诩下方的程昱闻言,点了点头道:“能有陛下这么出息的女儿,静安王心中想不高兴都难。”
    “要说这天下,谁人能不羡慕静安王呢………?”
    随着贾诩和程昱你一言我一语,宴席的气氛瞬间被带动起来。
    听着周围恭维和夸赞的声音,刘备阴沉的脸色好了许多。
    但他心中的怒气,并没有消减分毫。
    他直直的盯着之玉,皮笑肉不笑的道:“如今我儿能做皇帝,实在是祖宗保佑。”
    之玉闻言似笑非笑的看了刘备一眼,“什么祖宗保佑,我能走到今天这步,全凭父亲的‘悉心教导’。”
    听到之玉这么说,刘备似是想到了什么,原本好了一点的脸色瞬间又沉了下去。
    诸葛亮见父女二人又开始剑拔弩张了,不由出声从中调和道:“主公,孔明敬你一杯。”
    刘备神色淡然的点了点头,端着酒杯一饮而尽。
    之玉一脸笑意的看着诸葛亮,“义父,你这些年随着我父南征北战,实在辛苦了。”
    “孩儿也敬你一杯。”
    诸葛亮温润的点了点头,目光满是笑意的看着之玉道:“好。”
    说完诸葛亮担起酒杯便细细品了一口。
    眼看之玉和诸葛亮之间又开始上演父女情深的戏码,刘备咬牙切齿的讽刺道:“我儿与孔明先生,倒是相熟。”
    之玉淡淡一下,装作没听懂刘备的言外之音,“孔明先生是我的义父,他在鹤鸣心中,与父亲你的地位是一样的。”
    “这天下,哪有父女之间不相熟的?”
    闻言刘备脸色微微一僵,有些恼怒的站起身来道:“我身体有些不舒服,先走了。”
    说完他挥袖离去,不理席间众人。
    见刘备中途离席,众人面面相觑,静安王这是要闹哪番。
    他虽说是陛下的父亲,但也不该如此任性行事吧………
    陛下是天子,他如此不给陛下脸,这静安王,还真是肆无忌惮…………
    诸葛亮看了席间众人一眼,起身对众人拱手道:“静安王一路舟车劳顿,身体有些不舒服,这才中途离去 ,还望诸位海涵。”
    “大家继续,孔明先敬大家一杯。”
    刘备身份特殊,加上诸葛亮都这么说了,众人自然不会说些什么。
    之玉淡淡一笑,看向有些尴尬的诸葛亮道:“义父,我父亲他才来长安,恐对这边水土不服 ,你去看看他吧。”
    之玉的话对诸葛亮来说犹如天籁,他对着席间的官员拱了拱手道歉之后,便快步往刘备离开的方向追去。
    刘备并未离开席间太久,所以诸葛亮没追多久,便看到在花园中独自望月的刘备。
    看着刘备孤寂的背影气息,诸葛亮心中一沉,愧疚之情涌上心头。
    他上前两步,有些欲言又止的看着刘备叫道:“主公………”
    听到诸葛亮的声音,刘备心中有些烦躁,背对着诸葛亮道:“你不在席间,出来做什么?”
    听到刘备阴郁的语气,诸葛亮苦涩一笑,温润的脸上满是歉意,“主公,我没有守好益州,我………,对不起你。”
    刘备默然不语,半晌,他低沉着嗓音,语气淡淡的道:“孔明,你的心………,是不是偏向鹤鸣的?”
    诸葛亮垂眸,“主公,鹤鸣她……,她年纪小。”
    “她十岁时,便与天下主公诸侯争霸,与各路枭雄斗智斗勇。”
    “她一路走来,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如履薄冰,我作为她的义父,心……,怎不向她身上偏。”
    刘备沉默的笑了笑,有些讽刺的道:“是啊,你这个义父觉得她举步维艰,觉得她如履薄冰。”
    “而我这个做亲爹的,不但心疼她,反而与她为敌,比起你,我不配做他的父亲………。”
    听到刘备满是讽刺的话,诸葛亮只觉得只觉得满心苦涩,“主公,我…………”
    刘备摆手,“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无益。”
    “鹤鸣她……,无论是谋略还是手段,比起我都要高强许多,她为帝………,于天下来说,是一件好事。”
    诸葛亮低头,有些无奈的道:“主公,我对不起你………”
    刘备疲惫的摇了摇头,“没有什么对得起对不起,鹤鸣是我的女儿,你心向她,我这个做父亲高兴还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