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到达秦都
作者:九星魔术师   双腿残废,亦能成帝最新章节     
    “走吧,咱们先进宫。”秦恒收回目光,转身对着张龙等人说道。
    “诺。”
    一行人进到城内,街道上一如既往的繁华,路上的形形色色的行人来回穿梭。
    很快,他们就来到皇宫。有龙一的存在,禁卫并未阻拦,很顺利地进到宫内。
    在赵甘的带领下,时隔两个多月,他终于再次踏进秦房宫内。
    空旷的大殿上,秦皇坐在龙椅上散发着威严的气息。他的目光慈祥且宠溺地注视着被缓缓推进大殿的秦恒,眼中充满了爱怜。
    “儿臣参见父皇。”秦恒深深地弯下腰去,声音激动而微微颤抖。
    “快起来,让父皇好好看看。”秦皇身子微探,好像迫不及待地要看看秦恒的样子。
    秦恒缓缓抬起头来,他的眼睛已经湿润了,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随时都会滑落下来。
    “莫哭。”秦皇微微动容,轻声问道:“这一路上都顺利吗?前些日子匈奴入侵,你可是担心死父皇了。”
    “你母妃也是整日向朕打探你的消息,这些日子都消瘦了很多。”
    “这一路都挺顺利的,都怪儿臣任性,让父皇和母妃担忧了。”秦恒小脸上露出歉意的表情。
    “你没事就行。”秦皇微微点头,“这一路上所见所闻可有何感想?”
    “儿臣这一路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经历了北郡战事,儿臣才深刻体会到父皇治理江山的不易,还有父皇默默的付出。”秦恒双手作揖,身体前倾,语气里带着深深的崇拜的。
    这一番话,说得秦皇龙颜大悦,嘴角不受控制地翘了上去:“你五皇兄和六皇兄怎么样?”
    秦恒擦了擦眼中泪水,思考了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缓缓开口说道:“回父皇,两位皇兄都挺好的。五皇兄在唐山郡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只是因为唐山郡官员的事,运河进度上稍慢一些,当地民风彪悍,治安也有待提升。”
    “而北郡因为有着吕将军的大力支持,整个郡治安良好,就是在运河挖掘上,也领先其他几郡。至于百姓民生方面,因为常年发生战乱,再加上连年大旱,很多土地都已荒废,许多百姓都吃不饱饭,衣不裹体。”
    秦恒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悲伤和无奈。
    他默默地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幸好今年匈奴入侵,对百姓没有造成更多的损失,要不然整个北郡的百姓更为艰难。”
    说着,秦恒的流露出悲天悯人的表情。
    好像想起了那些生活贫困的百姓。
    秦皇双眼微眯,脸上的笑意也缓缓消失不见,他轻叹一声,缓缓摇头,沉重说道:“唐山郡,父皇已经派去新的官员上任,而北郡这种情况,只能等运河通水后,才会有所改善。”
    “父皇,今年匈奴大败,儿臣猜测,他们最起码需要几年时间休养生息,而且现在匈奴内乱,我们可以趁机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秦皇摇了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北郡年年大旱,颗粒无收,这些百姓心里早就失望透顶,若不解决大旱的问题,恐怕很难多去开垦荒地,”
    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到头来颗粒无收,试问谁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有这力气还不如省下,少吃上一些粮食。
    “父皇,大旱乃上天决定,我们自然不可更改,不过儿臣想到几个办法,或许能缓解这种情况,倒也不至于一年到头来,百姓颗粒无收。”
    他话音刚落,秦皇就神情一震,迫不及待的问:“什么办法?”
    秦恒腼腆地笑了一下,挠了挠头:“儿臣在唐山郡和北郡的时候,仔细勘测了当地的土质,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一亩的土地上,开三条一尺宽一尺深的沟,沟垄相间,将作物种在沟里,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培育作物;第二年,沟垄互换位置,这种耕作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起到防风抗倒伏,抗旱的作用。”
    “这是要在沟里种植吗?”秦皇似懂非懂,脸上写满了疑惑。
    秦恒注意到他的表情,便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点头道:“是的父皇,地中有水,垄土可挡风,这样一来,在沟中种植粮食,会减少水份消失。”
    这个办法,是贾诩告诉他的,称之为“代田法”。
    这种耕作方法是前世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总结西北地区的抗旱经验而推广的。
    “这样真的会有效果吗?”秦皇将信将疑地问。对于耕种,他自然是一窍不通,但是看秦恒说得头头是道,心里还是有些信服。
    秦恒想了一下,还是保守地说:“儿臣不敢保证会有多好的效果,但是肯定会有奇效。”
    “这样,你把这个方法详细记录下来,父皇回头让农官详细研究一下。”秦皇思考了一下,自己这个儿子从来不是信口雌黄之人,既然这么说,还是很有把握的。
    “是,父皇。”秦恒双手作揖应道。
    “对了,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哪些办法?”秦皇想起他刚才说的几个办法。
    “儿臣认为,我们可以在这几个郡开挖蓄水池和水井,蓄存水源,然后控制水的分配和使用,用于农田灌溉。”秦恒其实还想对现在的农具进行简单改造,只是奈何前世他文化水平过低,实在是有心无力。
    就连曲辕犁他也是一知半解,只能记住大概样子。
    “嗯,这倒是一个办法。”秦皇一听就懂了,仔细一想,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看来这一趟,你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他眼神里全是赞赏。
    如果有人要问,他这些儿子当中,谁最聪明,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秦恒的名字。
    这个儿子一向令他省心怜爱,自身也是忠孝爱民,他没忘记,运河一事,就是这个儿子想出来的办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儿臣虽然双腿不便,但却有更多时间学习,身为臣子,想多为父皇分忧,为天下百姓做一些事。”秦恒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真诚的目光里透露着一股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