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未知生焉知死?
作者:陌予倾城   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最新章节     
    “如今外有流言,内受郑国牵连,寡人为仲父担忧,却无法让仲父置身事外。”
    “有王上这句话臣就心满意足了,这些年经受的事多了,只要王上愿意相信臣,那就没有什么扛不住的。”
    吕不韦脸上似笑非笑的苦笑让嬴政看了有些不忍,才发现原来他已经这么老,这么脆弱了。
    没有无条件的信任,更何况是君王和权臣之间,嬴政不想驳吕不韦的面子,他默认了仲父的话。
    是啊,既是相邦,还是军政民权一体揽的托孤重臣,又是当今秦王的仲父,这么大的实力,会不会怀有不轨之心呢?
    而且嬴政还纂有吕不韦不可告人的丢人事,那么吕不韦会这么放心么?
    凭空臆造的时间长了,嬴政就觉得烦了,这个问题困扰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是时候去想办法解决了。
    终于,嬴政等到了。
    六国宾客有意地频繁拜见吕不韦,之后就有吕不韦心怀不轨的传言,再然后是郑国的事情,这一桩桩一件件,就算嬴政不追究,秦王也不能不追究。
    没办法让吕不韦置身事外,也就是没办法在这场风浪中保他周全,没办法让他安然退出。
    这是嬴政给吕不韦打的预防针,倘若接下来我会罢你的相降你的职问你的罪,请你牢记,这不是我的本意,而是身为秦王,我不能不这么做。
    料到了,吕不韦怎么能料不到呢?他很早之前就说过一句话,必要时,为了巩固王权,嬴政甚至可以杀了他。
    这句话,现在还算数。
    “郑国的案子王上交给李斯,相信他会秉公办理的,身为荐举人,臣逃不了罪责,无论最后是何处罚,臣都认罪,定然不会让王上为难。”
    “嗯,”嬴政低低地点了头,“仲父应该知道,这是目下保仲父的最好办法了,避重就轻,否则,这谋逆的罪名,寡人想都不敢想。”
    吕不韦变了脸色,他抬头去看嬴政,后者像是只说了句再平常不过的话,丝毫没有避讳吕不韦的目光。
    又是恩威并用,嗯,很厉害。
    探清了嬴政的态度,吕不韦心里的那口气就松了下来,好在,嬴政还是肯念着往日的恩情,肯给吕不韦留些后路。
    要知道,吕不韦此番进宫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甚至抱定了必死的心态,只不过这是一场赌注,砝码有些大,是在拿生命去赌嬴政的心。
    可就算嬴政这么说,吕不韦也知道自己终归是大势已去,这波云诡谲的权力交替,总是要有一个人去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的。
    这个人就是王,是嬴政。
    所以败给了嬴政,吕不韦一点都不冤。
    但他总觉得有些不甘心,既然曾经叱咤风云过,那总应该留下些什么。
    《吕氏春秋》。
    吕不韦心心念念的身后之事,就是希望嬴政能够从心理上接纳《吕氏春秋》构建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新的意识形态体系,如果用它治国,说不定秦能传千世百代。
    你可以对我有成见,你可以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但你要分清好坏,分清公私,不要因人废言,一上来就否定了这套书。
    可这些话,吕不韦又怎么对嬴政说呢?
    回不去了,他们的关系回不去了,从嬴政登上王位的那刻起就开始有了裂痕,到如今已经是覆水难收。
    如果吕不韦能平平安安地退出这场权力博弈,那已经是万幸了。
    上天总是会多惩罚那些贪心不足的人,见好就收才是中庸之道。
    但有些话,还是想多说一句,有些事,还是想要多做一点。
    “臣自邯郸追随先王,尔来二十又七年矣,先王知臣信臣,将身后大事托付于臣,臣岂敢怠慢。这十年以来,内忧外患,臣极力应对,却也知四面树敌,自身处境早已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臣之忠心日月可鉴,诬臣有二心,臣万万不敢当。”
    “寡人知道。”
    “这些年,臣替王上平抚内外,实在没有什么绩效,唯有《吕氏春秋》一部,将来可供王上参详。臣老矣,眼下的这两个难关恐怕是过不了了,还请王上保重,不管臣身处何地,将来也依然会挂念着王上,挂念着朝堂,挂念着秦国。”
    嬴政抿嘴,轻叹一口气。
    “仲父不要这么说,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仲父依然是秦国的相邦。”
    “臣老病缠身,此次进宫,本是想向王上请辞的,恰逢郑国间谍一事,臣只能称病在家,待郑国案子有了眉目,臣任凭王上处置。”
    也好,想来吕不韦还是聪明的,他不想让嬴政太为难,私情和公事面前,向来就很难做出选择。
    这样一来,嬴政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他起身目送吕不韦离开。
    颤颤巍巍的身躯,略显佝偻的背影,不再矫健的步伐,嬴政忽然想,如果父亲嬴子楚还在,他老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和吕不韦一样?连从前有光的眼神也要变得黯然?
    时间真可怕。
    可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畏惧未知,不如直面未知。
    吕不韦告病在家,李斯接收到了他的信号,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就开始全权查起了郑国的案子。
    这个案件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审的,郑国疲秦的罪名几乎是坐实了的,无非是找出充足的证据,然后牵扯出和他有关的全部人一起治罪而已。
    所以李斯如果想要为郑国翻案,差不多是没有可能的事情,见缝插针,可也要知道缝在哪里才好。
    在秉公办案的同时,他好像忘了一件事情,秦国最高的司法解释权,是在嬴政那里。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救郑国,那就是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