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印刷术
作者:声花落雨   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最新章节     
    在场的官员也都是人精,自然听出了赵桓的弦外之音,忙道,“皆由殿下处置!”
    其中一名胆子大的官员问道,“不知殿下打算怎么定这个章程?”
    赵桓哈哈一笑道,“正如我大周内部有世家寒门之分一样,朝廷的文武百官也该有个区别高低的办法。本王将他名为‘品级’。”
    是的,像是赵桓在后世熟知的什么一品大员,九品芝麻官一类区别官员高低的品级制度还未出现,起码在大周是没有。因此赵桓想着搞出这么一套,用以区分朝堂百官,这样也能更有效控制朝堂。
    “本王这个品级从一到九分外九等,每一品级又分正、从二级。像是三公一类的,是我大周臣子所能得到的最高官衔,自然是正一品。而像是地方管理,譬如知州可为五品,知县则为七品。层层叠叠,一层层向上。”
    赵桓解释的极为详细,在场官员能坐在这位置上也不是蠢人,此刻纷纷恍然大悟。
    赵桓见在场官员理解的差不多了继续说道,“至于此次削减俸禄,就从五品以上的官员开始吧,不过地方上的知州先不在此列。”
    “殿下圣明!”
    “嗯,接下来还有一事,那便是涨俸!”
    “涨,涨俸?”这句话可是把在场官员整不会了,不是刚说完要削减俸禄,怎么又要来涨俸禄?
    尤其是冯国梁,他本就不太理解赵桓的品级制度,又听到要涨俸,顿时觉得大脑一阵宕机,似是烧焦了一般。
    “殿下,您说的俺咋听不明白?”
    “哈哈,诸位莫急,这涨俸嘛诸位并不在此列!”赵桓哈哈大笑道。
    还是韩正言反应迅速,他试探问道,“殿下是要给五品以下的官员涨俸?”
    “不错,正是此意!”赵桓抚掌大笑道。
    底层官员像是州县内部的小吏几乎都是出身寒门。这也是大周内部一个病态般的切割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这些底层官员往往俸禄低微,却又不得不供养一大家子人,有时候难免会沾染些灰色收入。赵桓此举也算是让他们收敛些,同样能给他们涨工资,这些人自然会大力拥戴赵桓,将来赵桓推行一些政策,起码在基层不会受阻。
    韩正言心思活络,很快便想明白了这一点,起身拱手道,“殿下大才,臣马上就去办此事!”
    赵桓点点头笑道,“好了,本王没什么事了,诸位请回吧!啊,对了工部的孟尚书请留一步!”
    被赵桓留下的孟安礼是一位年近六十的小老头,他也是朝堂上为数不多和韩正言一样出身低微,却身居高位的朝臣。
    孟安礼并非是靠读圣人书才坐上这个位置的,相反他幼时父母早亡,全靠叔父接济才承成人,直到成年才有机会读书识字。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坐在了工部尚书之位,虽然在六部中工部一直不受待见,但起码也是部级高官。
    根据鸿骑卫送来的情报,赵桓看后瞬间明白,孟安礼算得上纯粹的技术性官员。大周地处大江南岸,水网发达密集,导致大周常被遭水患困扰,而孟安礼便是一位精通水利的官员,他对治水有着一套独特的见解,早年在大周各地兴修水利,造福一方,其中不乏世家大族的领地,因此得到了他们的举荐,逐渐成为一部高官。
    “不知殿下留下官何事?”孟安礼拱手行了一礼问道。
    “哈哈,孟尚书不必多礼,请坐下详谈!”赵桓示意他坐下。
    待他坐定后,赵桓也不废话问道,“不知孟尚书可知如今我大周靠什么印刷书籍?”
    “这.......”孟安礼本以为赵桓会询问一些有关水利的事情,突然问此事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虽说工部也负责此事,但术业有专攻,他着实不太清楚。
    “下官记得好像是拓印!”孟安礼想了想回道。
    赵桓皱了皱眉头,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熟悉的雕版印刷或者活字印刷。
    “不知这拓印是如何操作的?”
    孟安礼想了想解释道,“先寻来一张纸,用水浸湿后放在石碑上,再用木槌轻轻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再用丝织品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
    赵桓闻言却是一言不发,光是听着就足以看出这种方法效率极低,并不利于书籍传播。
    孟安礼看着赵桓的神情也瞧出端倪道,“当然这种方法极为繁琐,用的人也不多。据下官所知,若是想让自己的书籍为世人所知,更多人选择的还是雇人抄书!”
    “殿下可是有什么书籍想要下发?下官可以命人替殿下抄写。”孟安礼试探性问道。
    “唔,不是本王的书籍,是本王想重新发行邸报!”
    邸报算是华夏大地上最早的报纸了,早在汉时便已经有了,但这类报纸仅仅是在官员间流传,一般用来传达皇帝的政令和旨意。在赵元宏即位时,为了节省开支,便下令禁绝此物。而如今赵桓却又提出重新发行,让孟安礼顿时有些束手无措。
    赵桓想要重新发行邸报,这一次自然不是只在官员间流传了,不考虑民间百姓识字率问题,那最令人头疼的便是这邸报的印刷了,若是按照孟安礼的办法,那这邸报怕不是一个月才能弄出一份。
    “这样吧孟尚书,本王有一些想法,烦请您回工部后找人实验一番。”赵桓想了想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办法都说了出来,为了防止孟安礼年纪大记不住,赵桓还特意抄写了一份手稿,请孟安礼带回去试试。
    虽然印刷并不是自己的长处,但赵桓的奇思妙想还是让孟安礼眼前一亮,“殿下,若是您的办法有用,那将来文治可大兴啊!”
    阻碍知识传播主要原因便是没法大批量印刷书籍,传播书籍,普开民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打断了知识垄断,将来也对瓦解世家统治,对赵桓的计划有大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