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此间事
作者:倦眼望天涯   剑出黄泉最新章节     
    此役已了。
    赶来看热闹的凡人,也陆陆续续下了山。
    仙听台,只剩下了倦天涯,陈诗雅以及囡囡三人,以及方书豪的尸体。
    寒风猎猎,枫林尽染。
    诸佛不语,静静地伫立在石窟之内。
    仙听台,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
    日头高悬,照在倦天涯三人身上,感觉暖和的。
    倦天涯摘下面具,揣入兜里,然后缓缓走近陈诗雅。
    “此间事已了,我们也该下山去了。”
    陈诗雅抬头,木然的点点头。
    三人走下了栖霞山,那车夫还在山脚等着。
    “客官,事情办妥了没?”车夫面朝倦天涯,笑嘻嘻地问道。
    “嗯。”倦天涯点了点头。
    “那下一站,去哪?”车夫问道。
    如果只是过来栖霞山,而没有返程的票,他也是挣的。
    只不过,挣得没有那么多而已。
    “你想去哪?”倦天涯扭头,问着拉着囡囡的陈诗雅。
    “此处已是宁州城地界,不如就去宁州城吧。”陈诗雅道。
    “好。老丈,这趟就麻烦你送我们去宁州城了。”倦天涯道。
    三人上了马车。
    “你打算怎么办?”倦天涯问道。
    “我如今剃光了头,对这个尘世也没什么牵挂的了。
    只想寻一座寺庙,当个尼姑,顺便将囡囡养大。”
    陈诗雅左手抚摸着囡囡的头,一脸的宠溺。
    “也好,这是你自己的决定。”倦天涯不再言语,而是闭上了双眸。
    这一战,他付出了不少。
    不过收获也相当丰厚:万佛岩数百座佛像的佛气,全数被倦天涯吸纳。
    如今,倦天涯那个干瘪的气海,已然充盈了一半,不再干瘪。
    “卖油鼓咯,卖油鼓咯,又香又脆的油鼓。”
    也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外传来了一阵吆喝声,香气扑鼻。
    “车夫,停下。”倦天涯道。
    “吁……”
    马车缓缓停了下来,倦天涯从马车走了下来。
    马车的右边,是一个小小的摊位。
    摊位倒也很简单,就是用几块青砖垒起。
    上面架了一个铁锅,锅里盛了半锅的油,锅底烧了几根木柴。
    锅里的油,“滋滋”作响,传出阵阵焦香。
    铁锅上,有一个铁制的工具,上面摆着几块已煎得焦黄得油鼓。
    铁锅后面,坐着一个中年男子。
    只见那人,两脚一叉,中间放着一个盆子,盆子装着用水糊好的面浆。
    中年男子舀了满满一勺面浆,然后在锅壁小心翼翼的摊开。
    那团面浆,竟是黏在了锅壁上,在油水到不了的高度。
    数息之后,中年男子拿起了一个铲子。
    他在面浆与锅壁接触的地方,轻轻用力一铲。
    那块摊平的面浆,顺着沾满油的锅壁,滑入了锅里的油。
    “滋……滋……”
    登时,锅里的油翻腾,许多小泡泡溅出铁锅。
    一些洒出的油滴,溅落在倦天涯身上。
    倦天涯感觉油滴着落的地方,传来阵阵局部的痛,如烈火灼烧般,又如针扎般。
    “店家,这油鼓怎么卖?”倦天涯指着煎得焦黄的油鼓问道,满口生津。
    “十文钱一个。”中年男子抬起头。
    “给我来十个。”倦天涯道。
    “好嘞,现在煎好的只有五个,还请客观稍等一阵。”中年男子嘴角勾出一抹微笑。
    “好。”
    倦天涯转身,脚一抬,便坐到了车辕上,与车夫并排。
    宁州城的街道,行人熙熙攘攘,一条河自城中穿过。
    水面波光粼粼,映照着两岸的古建筑,仿佛穿越时空的画卷。
    河中画舫悠悠荡荡,载着不少游客,隐隐有歌声传出。
    河边杨柳成排,垂落万千丝绦。
    微风拂面,柳枝微微拂动。
    从树叶罅隙间投落的光斑,随着微风在地面晃动,恍如隔世。
    好一副江南水乡。
    倦天涯拉开了身后的帘子,囡囡探出了一个头。
    “哇,姐姐,这宁州城好漂亮啊,你快出来透透气。”囡囡用稚嫩的童声呼喊。
    “不了,姐姐在这里躺着就挺好。”陈诗雅坐在马车内,双目微阖,不为所动。
    倦天涯摇了摇头,也没有说什么话。
    其实他拉开窗帘的目的,就是想让陈诗雅出来透透气。
    莫经他人苦,未劝他人放下。
    自己不也是没有放下吗?
    道理都懂,可做起来就隔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过了一会,店家用生菜叶包着十个煎好的油鼓递了过来。
    倦天涯付了钱,马夫便继续前行。
    倦天涯将油鼓分了,给了车夫两块,给了囡囡三块,给了陈诗雅两块,给自己留了三块。
    “咔擦……”
    囡囡嚼着油鼓,只感觉一阵香脆自口中溢开,登时满口生津。
    “哥哥,这是什么?”
    倦天涯双眸露出追忆之色,喃喃道:“在我家乡,这东西叫油煎籺,在江南一带叫油鼓。”
    “嗯,好吃好吃,囡囡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囡囡小脸涨红,言罢又咬了一口油鼓。
    不知走了多久,马车突然停了。
    “客官,白马庵到了。”车外传来了车夫的声音。
    倦天涯付了钱,便和陈诗雅以及囡囡下来了。
    白马庵隐匿于青山绿水之间,白墙黛瓦。
    远离了喧嚣闹市,倒是是显得清幽脱俗。
    庵内花木扶疏,青石小径蜿蜒,通往一座座简朴的殿堂。
    庵中尼姑身着灰色僧衣,步履轻缓,诵经声声入耳,令人心生宁静。
    除了诵经的尼姑,也有几个其他的尼姑,拿着扫把在扫地。
    “铛……”
    钟声悠扬,回荡在山谷间,传递着虔诚与清净。
    庵外溪流潺潺,仿佛在诉说着世间的无常与佛法的恒久。
    “施主,造访白马庵有何贵干?”
    一个约莫四十几岁的尼姑走了出来,双手合十,微微低头,面带微笑,目光温和。
    不过当她看到一旁的陈诗雅时,明显愣了一下,一脸讶然。
    “施主,你怎么剃光头了?”
    “大师,小女子今日前来,正是想拜入佛门,了却凡俗。”
    陈诗雅亦是双手合十,虔诚道。
    “施主,你考虑好了?不是一时兴起的吧?”那位尼姑问道。
    “嗯,考虑好了。”陈诗雅点了点头。
    那位尼姑看陈诗雅不像撒谎的样子,便点头答应了。
    “大师,我这里还有小孩,是和我相依为命的远房亲戚,还望一并收留了。”
    陈诗雅推了推囡囡。
    囡囡反应过来,楚楚可怜道:“是啊,大师,请一并收留了我。
    我父母不在了,和姐姐相依为命。”
    “这……,白马庵不收凡尘子弟,除非她剃度。”
    那位尼姑面露难色。
    “大师,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你就收留了她吧。”
    倦天涯双手合十,低声道。
    “这……规矩不能破。”那位尼姑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