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联名上奏
作者:小小书生可笑   一切从童子功开始最新章节     
    徐州府衙大门口。
    “侯爷,武当派是名门大派,应该不会…”
    付毕生出言压下了周围百姓的议论声,付毕生不想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赵玉刚的节奏走。
    这与付毕生的立场不符。
    “武当派是名门大派,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武当派的弟子都行得正坐得端!
    一个势力大了!
    里面难免良莠不齐!
    也不免有弟子受不住诱惑,成为其他贵人的打手!
    至于这次刺杀到底是武当派整体的决定,还是一小部分弟子的私下行动。
    仔细查查,自然就能搞清楚!
    我建议,就从武当派大弟子卓一航为何无缘无故的来徐州城挑战武哥儿开始查起…”
    赵玉刚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武当派。
    但赵玉刚明白如果不将武当派顶在前面,付毕生这个游老头的得意门生未必会按照赵玉刚的想法行动。
    对付毕生的恩师-游老头游阁老,赵玉刚了解很深。
    毕竟同殿为官几十年。
    中间有斗争也有联合。
    那就是一个无比看重礼法的又臭又硬的老石头。
    那块老石头教出来的,还放在徐州府知府位置上的学生,肯定也是一块注重礼法的小石头。
    “良莠不齐?
    调查?
    没有一杆子钉死!
    赵老侯爷的目的是什么?目标又是谁?”
    赵玉刚的话,让付毕生不由心思转动。
    对付毕生来说,只要赵玉刚不是钉死武当派,硬碰瓷武当派就行。
    至于调查武当派大弟子卓一航!
    明王嫡子、朝廷侯爷受到刺杀,调查一些有嫌疑的人理所当然!
    根本算不上针对。
    不过,付毕生也不会放松警惕。
    毕竟那可是与恩师游阁老同殿为臣几十年的朝廷常青树、千年老狐狸。
    谁也不知道赵老侯爷会不会后面再来个“但是”之类的转折。
    “等等!
    武当派大弟子卓一航!
    这个名字很熟悉啊!”
    赵玉刚提出的从“卓一航”开始查起。
    付毕生不反对。
    在付毕生看来,江湖人士,仗着一点武力,总是不安分的。
    比武挑战很正常!
    查,应该也很难查出什么。
    毕竟,这些年来,来徐州城挑战福安侯的人还少吗?
    卓一航不过是其中一個。
    不过,转头一想。
    付毕生就觉得不对!
    以赵玉刚的身份地位,他特意点出来的名字会这么简单?
    那个卓一航会没有问题?
    三个多月前,卓一航来徐州城挑战福安侯,真的只是单纯的武者切磋。
    再仔细一念叨。
    付毕生突然觉得卓一航这个名字很熟悉,非常熟悉。
    那个熟悉,不是因为卓一航是武当派大弟子,是武当掌门紫阳真人的爱徒。
    更像是付毕生在其他什么地方听到过卓一航的其他身份一样。
    但一时间,付毕生又根本想不起来是在哪里听说过卓一航这个名字!
    卓一航背后又有什么其他身份!
    “当然,要调查武当派大弟子,对徐州县乃至徐州府来说都很困难。
    我建议付大人和我们一起将徐州府发生的事情,还有我们的调查结果,联名上书,上呈朝廷中央和大王!
    由朝廷出面和武当派沟通,让卓一航协助调查!”
    就在付毕生思考的时候,赵玉刚终于提出了他的要求。
    “赵老侯爷闹这么大的动静,要求这么简单?”
    赵玉刚的话,让付毕生不可思议。
    赵玉刚太好说话了!
    甚至还考虑到了徐州府衙和徐州县衙级别不够的问题。
    将问题上交朝堂!
    这太不可思议了!
    “只是怀疑?
    只是上禀?
    最后由朝堂派人去调查?”
    付毕生确认般的问道。
    付毕生还真担心赵玉刚会设下什么言语陷阱。
    让朝廷中央误以为徐州府衙、县衙已经调查清楚了,福安侯遇刺,就是与武当派有关!
    “当然,只是怀疑!
    一切都由朝廷诸公调查、确认和决断。”
    赵玉刚肯定道。
    “好!”
    思考了一会儿,付毕生最终同意了赵玉刚的建议。
    虽然付毕生对卓一航的身份存疑,但付毕生真的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听说过卓一航这个名字,卓一航的其他身份又是什么!
    赵玉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身份地位又太高!
    付毕生不得不给赵玉刚一个面子。
    毕竟只是怀疑!
    而且不涉整个武当派。
    大王嫡子、王朝侯爷遇刺,让一个武当派大弟子协助调查也合情合理。
    甚至都算不上对武当派的针对和逼迫。
    不会激化朝廷与武当的矛盾。
    而且就此将福安侯遇刺一事划上一个句号,对维护整个徐州府的平静也有利。
    付毕生认为可以顺水推舟。
    “既然付知府也认同,那就签字吧!”
    说完,赵玉刚拿出了武隆元之前在县衙衙门大堂写的奏折。
    让付毕生在上面签字联名上奏。
    赵玉刚的动作让付毕生一愣!
    这么着急的吗?
    “赵老侯爷,这种奏折,下官自己写就行!”
    赵玉刚太着急了,付毕生隐隐约约的察觉到了不对。
    心中的不安感越发强烈。
    当即就想反悔。
    可是现场的人太多了!
    而且付毕生之前也已经同意了!
    现在反悔,付毕生在徐州府内的威望,必然会降到最低。
    故此,付毕生就想着拖延时间……
    “不用!
    武县令的奏折写得很好!
    意思也没出问题!
    付大人,您看看,如果和我们刚刚说得一致,就请签字联名吧!
    毕竟这些事情宜早不宜迟!
    不然万一被拖延时间了,有人听到消息后消灭证据就不好了!
    你说是吧!”
    赵玉刚没有给付毕生拖延时间的机会。
    直接用话把付毕生堵住了。
    拖延时间…
    消灭证据…
    这些话,字字在点付毕生啊!
    在赵玉刚言语的逼迫下、眼神的压迫下…
    在现场这么多人的注视下…
    被逼到角落的付毕生没有办法,只得接过福安侯府侍卫早就准备好的笔…
    一个侯府侍卫弯下腰,赵兴业走上前,将武隆元书写的奏折平铺在这个侯府侍卫的背上…
    另一个侯府侍卫拿着研好的墨,站立在一旁。
    这些都是赵玉刚吩咐侯府侍卫早就准备好的。
    付毕生压下战战兢兢的内心,接过笔,磨磨叽叽的走上前…
    付毕生一边走着,一边思考着赵玉刚的真正目的和卓一航背后不知是否存在的其他身份…
    但现在付毕生太紧张了,反而什么都想不出来、想不明白!
    付毕生也想过种种拖延时间的办法,比如:打倒墨水,用墨水污染宣纸,故意写错字等等。
    但在赵玉刚那双锐利的眼眸下,在周围所有人的注视下,付毕生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落上了他的名字。
    短短几个字,付毕生却似度日如年。
    写完之后,付毕生自己都不知道他刚刚书写名字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了!
    然而,周围围观的人可不知道付毕生刚刚的心理活动。
    反而认为付毕生是真心实意的联名上奏呢!
    一个个叫起好来。
    “好!”
    “付知府有一手好字啊!”
    “就该这样!对这种暗中行刺的、破坏徐州府安全的人零容忍!”
    “福安侯那么好的人都有人刺杀!不抓到凶手简直天理难容!现在好了,有府衙县衙上奏,有赵老侯爷主持公道,相信很快就能找到幕后黑手的…”
    围观百姓议论纷纷。
    有喜好书法的读书人称赞付毕生的字好,有心思灵敏的拍着马屁,有厌恶暗杀刺杀的守序者大声叫好,有受过朱承武恩惠的放下了担忧的心…
    唯有真正有理智的人,在心中不断思考着赵玉刚的真正目的。
    其中包括武隆元!
    从县衙到府衙!
    这么远的距离,武隆元逐渐回过神来。
    知道他之前是被赵玉刚身份地位所摄,稀里糊涂的写了那份奏折!
    但这一路上,武隆元是怎么都想不明白赵玉刚的目的。
    以赵玉刚的身份地位,有什么事情,他自己上奏不就好了!
    为何要把武隆元这个区区县令牵扯进来。
    大明王朝多少县?
    县令虽然名义上有着直接上奏大王和朝廷诸公的权力。
    但实际上,99%以上的县令一级的奏折,都到不了大王、朝廷诸公这些顶尖大人物的案桌。
    有个主管部门的副职,也就是吏部侍郎批示就不错了!
    武隆元始终想不明白赵玉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但这份奏折,到底多少也算是出自武隆元本心,而且已经到了赵玉刚手中。
    武隆元也没想着将这份奏折拿回来,或者不认这份奏折…
    直到赵玉刚用言语逼得武隆元的顶头上司,徐州知府付毕生同样在那份奏折上签字联名。
    武隆元这才有点明白!
    赵玉刚这是想集众,增加这份奏折的含金量。
    但武隆元仍旧不明白。
    就算再集众又能如何…
    徐州府所有的官员加起来,在大王和朝廷诸公眼中,有赵老侯爷一个人的份量重吗?
    还是同样的问题,赵玉刚为什么他不自己上奏?
    武隆元百思不得其解!
    “柳总捕,还有各位大人,要不要也在奏折上签个名?”
    就在武隆元、付毕生等聪明人不断思考着赵玉刚真正目的的时候,赵玉刚又对着柳正义还有徐州府衙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员问道。
    “好!”
    柳正义看着赵玉刚看向他的眼神,很爽快的同意了。
    反正又不是带头人。
    奏折是武隆元拟的,是付毕生带头签的。
    柳正义这个从众的怕什么?
    毕竟法不责众嘛!
    比起当面得罪赵玉刚,柳正义更愿意赌一个法不责众。
    再说把问题上交,徐州城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这对柳正义所代表的利益团体有利。
    “理所应当!”
    “本就该如此!”
    ……
    有着付毕生这位知府,柳正义这位府衙同知兼巡捕厅总捕头领头,徐州府衙的其他官员就更不怕了!
    毕竟一二把手都签字联名了,他们只是个从众的。
    而且其中不乏有想着在赵玉刚面前买个好,给赵玉刚留个好印象,期待得到赵玉刚看重的府衙官员。
    对很多底层官员来说,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
    在朱承武前世都有考得好不如选得好,干得好不如站队成功的话!
    更何况这个世界!
    朱承武前世有网络,信息流通极快,百姓群众还可以起到一定监督作用,有一定话语权。
    底层没有背景的官员干得好了还能被很多人看见、知道。
    但在这个世界,有武道这种超凡力量,伟力归于一身。
    信息还不流通!
    对底层官员,特别是武道不突出的底层官员来说,真的就是干得好不如站队站得好!
    背后没有人!
    没有靠山在上面拉一把!
    就算干得再好,再有才华,也很难被欣赏的人发现、提拔。
    这个世界的底层官员晋升太难了!
    所以,部分渴望进步的府衙官员,他们的表现尤为主动热情,签的字更是龙飞凤舞。
    就如他们的人一样,渴望得到赵玉刚的关注、照顾和提拔。
    然而他们的期待注定要落空了。
    在赵玉刚眼中,他们仅仅只是一群观众和一堆背景板罢了!
    人又怎么会对一堆背景板太过关注呢?
    “等等!
    卓一航?
    户部侍郎卓大人之子好像就叫卓一航吧?
    听说还被送去了武当派习武!
    对上了!
    这就对上了!
    难道说,赵老侯爷的目标是卓大人…”
    就在徐州府衙众七品以上官员,挨个上来签字的时候。
    签完字,联名完成的付毕生反而冷静了下来。
    冷静下来后一思考就不得了。
    付毕生终于想起来他为什么会觉得卓一航这个名字熟悉了,他又是在其他什么地方听说过卓一航这个名字了。
    那是他一次回京述职的时候。
    几个同窗坐在一起小聚。
    一位在户部任职的同窗提起的。
    毕竟作为簪缨世家子弟、户部侍郎之子,不学文,反而去武当习武。
    卓一航在户部官员之中,被谈论得可是不少。
    簪缨世家是指那些世代为官的人家。
    这些家庭通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赫的背景,就如卓一航。
    卓家远的不提,就说现在还活在世上的嫡亲长辈。
    卓一航的祖父乃云贵总督-卓仲廉,正二品。
    卓一航的父亲乃户部侍郎-卓继贤,从二品。
    “如果是卓家的话,的确值得赵老侯爷亲自出手。
    而且赵老侯爷出手也说得过去!
    如果我没记错的的话…
    卓家应该是支持太子的吧!
    等等…
    太子!
    刚刚赵老侯爷是不是说了武当有弟子受不住诱惑,成为其他贵人的打手…
    赵老侯爷口中的贵人是不是就是…”
    想到这里,付毕生心中一惊。
    付毕生刚刚的注意力都在赵玉刚是不是要挑动武当派和王族朱氏的矛盾上了,还真没有注意到赵玉刚“也不免有弟子受不住诱惑,成为其他贵人的打手”这句话。
    现在一想,原来这才是赵玉刚暗中谋划的真正目的。
    想到这里。
    付毕生恍然大悟。
    说得通了!
    现在一切都说得通了!
    难怪赵玉刚不自己上奏折。
    而要通过徐州府衙和徐州县衙。
    赵老侯爷这是要借助福安侯遇刺的机会,把太子拉进来。
    甚至把太子拉下太子的宝座!
    朝廷中人都知道,赵老侯爷与福安侯的关系,福安侯与太子的竞争,赵氏的谋划。
    赵老侯爷自己上书,难免给人一种针对、携私的感觉。
    但是现在通过府衙县衙上奏就不一样了。
    徐州府衙县衙中的官员大都是朝廷诸公选出来的非赵氏、福安侯派系中人。
    毕竟徐州府的武官体系几乎已经在赵氏一脉的把控中了。
    文官体系自然要选非赵氏、福安侯派系的官员。
    不然,徐州府可真就成为赵氏、福安侯的自留地了!
    不会有人怀疑徐州府整个府衙县衙都被收买了,全部和赵氏、福安侯沆瀣一气。
    所以,赵老侯爷才会要这么多人联名上奏。
    这不仅是为了增加这份奏折的份量,还是为了告诉朝廷诸公和明王,奏章里的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不是赵氏或福安侯联合几个人私自捏造的!
    “特别是在还有我付毕生签字联名上书的情况下。
    官场上的大佬都知道,我的老师是游阁老…
    而老师又是出了名的礼法治国!
    是嫡长子太子继位的忠实拥护者!
    赵老侯爷,这是把我也给算进去了啊!”
    付毕生心中徒然一惊。
    想到这里,付毕生有种夺过那份徐州府衙、县衙众多官员联合签名的奏折,然后一把撕掉的打算。
    可惜,在所有人签名完成后,这份奏折已经重新回到了赵玉刚的手中。
    仅存的理智告诉付毕生,他不可能从赵玉刚这位宗师的手中夺得奏折。
    所以,付毕生心中的打算只能是停留在心中。
    实际上,付毕生有一点想多了!
    赵玉刚最开始真没刻意算计付毕生。
    付毕生这样一个知府,还不值得赵玉刚深入了解。
    一切,不过都是恰逢其会罢了!
    只能说上天都在帮赵玉刚实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