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如坐针毡
作者:小小书生可笑   一切从童子功开始最新章节     
    咚~~
    咚咚~~~
    “什么人在外面敲鼓?
    来人,去看看!”
    县衙后堂,正在餐桌上和美人小妾你侬我侬,你一口我一口的县令-武隆元听着县衙外传来的鼓声,放开怀中美人,放下手中碗筷,冲着外面喊道。
    武隆元虽然贪花好色,但他在这个世界却已然能算得上是一个好官、能官了。
    贪花却不强抢民女,好色却从不碰人妻。
    再加上对钱财摄取有度。
    处理公务也很有自己的一套。
    这让武隆元在徐州城内的名声并不差。
    这也是朱承武能一直容忍下武隆元,并且和徐州县衙相处得不错的原因。
    “是!大人!”
    门外传来仆人的应答声。
    大明王朝,为了避免官员和所出身的当地豪族牵扯过深,有异地为官的规矩。
    这就导致了县令及以上的地方官几乎都是流官。
    为了解决官员的住宿问题,也为了办公方便。
    古代的地方官,特别是地方主官,通常都是住在衙门内院的。
    工作和生活一体化。
    但这也导致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一人当官,全家吃皇粮。
    当官的住在衙门内院,那他的家人、仆人怎么办?
    住在哪里?
    自然还是衙门了!
    既然都住在衙门,都生活工作一体化了。
    那给家丁,弄个文书、小吏身份不过分吧!
    把伺候自己一家子的仆人弄个衙役身份,靠皇粮养着,正常吧!
    在朱承武前世一部爆火影视剧中,一位担任省高官的老师曾大骂他的厅长学生:“一個大字不识的农民,被你安排当协警!你是不是想把你们村的野狗,都安排过来当警犬,也吃上一份皇粮啊…”
    但家狗吃皇粮这种事情,在这个武道世界是常态,而且理所当然…
    就算朱承武看不惯,也管不过来。
    社会生态如此!
    如之奈何!
    徐州县令武隆元也不例外。
    武隆元家中的仆人同时也是县衙的衙役小厮。
    这个小厮按照武隆元的要求,快速出了县衙内堂。
    通过县衙大门,往门外登闻鼓处一看。
    正想着是不是摆点衙门的谱,看能否弄点孝敬,占点小便宜的小厮,当即吓出了一身冷汗。
    人!
    太多了!
    登闻鼓周围,乌泱泱的一片,全是人。
    而且正在敲登闻鼓那个,浑身肌肉,一看孔武有力,更为重要的是,那个人还穿着福安候府的侍卫队制式半身甲。
    小厮再仔细一看,那个敲鼓人的周围,还有不少穿着同样制服的福安候府侍卫队成员。
    至于领头的那个老头,小厮虽然不认识,但一看气度,就知道不凡。
    作为衙门小厮。
    这个小厮虽然是靠着县令武隆元的“关系”上位的,但迎来送往的经验丰富,基本的辨别能力还是有的。
    这…
    小厮来不及细看,更来不及多想。
    着急忙慌的就往县衙后院跑去。
    “不好了,不好了!大人,是福安候府的人在外面敲响了登闻鼓。”
    听着小厮急不可耐的禀报,武隆元当即脸色一变。
    福安侯遇刺,县衙接到消息后就将能派出去的人都派出去了。
    也算得上是听从指挥了!
    现在福安候府的侍卫队来县衙敲登闻鼓是什么意思?
    要知道,福安候府的武力比府衙都强,更不要说县衙了。
    福安候府解决不了的事情,县衙一样也解决不了。
    背景、靠山方面,福安侯更是直达王宫。
    这方面,也用不上徐州城里的这些个衙门才对。
    事实也是如此!
    过去几年,福安候府从未来县衙敲过登闻鼓。
    有事都是直接派人来递话,县衙大力配合。
    这次,怎么…
    武隆元一时也想不明白福安候府这次到底要干什么…
    “你确定是福安候府的人在敲登闻鼓?”
    武隆元向小厮再次确定道。
    “不会错的!老爷!
    小的虽然平时有时是会犯糊涂,但福安候府侍卫队的制式服装还是能认出来的!”
    小厮确定道。
    “走,叫上师爷,随本官去会会这福安候府的来人。
    看看他们究竟意欲何为?”
    思考了几瞬,武隆元决定既然想不明白,那就直接去见见。
    等见了面,福安候府有什么目的,自然也就知道了。
    而且,县衙这几年与福安候府相处得不错!
    武隆元觉得,这次福安候府应该不是来找麻烦的。
    可惜,武隆元有一点猜错了!
    这次做主的不是福安候府中人,而是赵玉刚。
    以赵玉刚的身份,的确也不会刻意找一个素不相识的县令麻烦。
    但,有时仅仅是上位者谋划的池鱼之祸,也不是下位者能够承受得起的!
    有了武隆元的指挥,很快就有人将赵玉刚、赵兴业一群人引入衙门高堂。
    一到正堂,武隆元就发现了自带非凡气质的赵玉刚。
    尤其是发现福安候府侍卫队总旗赵兴业似乎很尊敬眼前老人,处处观察老人的神色变化,事事以老人为尊的时候,武隆元就更明白了眼前老人的不凡。
    老人,武隆元不认识。
    但,福安候府侍卫队总旗赵兴业,武隆元岂会不认识?
    毕竟,赵兴业的这个总旗的官方品秩是正八品,比武隆元这个县令的品级低不少多少。
    而且,赵兴业背靠福安侯府。
    平时,两人多有接触。
    眼角转动间,武隆元还发现了高堂门外的围观百姓中,还有好些熟悉的身影。
    有城内的知名武者,有大势力的中高层,还有李家家主和府衙知府付大人家的老管家…
    这个场面太大了!
    “麻烦了!
    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武隆元心中暗自思量。
    这一刻,武隆元突然有点后悔之前为了清流之名,不经营势力,故意和城内各大势力保持距离的决定。
    若不然,现在武隆元也不会成为瞎子聋子,完全没有情报,搞不清楚状况。
    然而,虽然心中明白领头老人的不凡,今天事情不简单,但该走的流程武隆元还是要走的。
    严格按照流程来,总不会犯大错吧!
    这是武隆元心里的想法。
    “何人在堂前喧哗?
    所为何事?”
    武隆元一拍堂上惊堂木。
    “古稀老人赵玉刚,状告徐州城卫指挥使黄俊,听从小人唆使,暗杀本人外孙。
    恳请县尊明察!”
    赵玉刚轻摆衣袖,略微一拱手,说道。
    同时示意赵兴业将黄俊压到堂上。
    随着赵兴业将黄俊压到堂上跪下,并扒拉开额前的头发,武隆元这才发现,刚刚一直被福安候府侍卫队扣押着的披头散发的好似流浪汉的壮实男子,居然正是徐州府从五品大员,驻军卫指挥使-黄俊。
    按照大明律例,一府之地文官的最高长官为知府,其下就是分管具体事务的通判、同知等。
    依当地情况,通判、同知可以有一位,也可以有多位。
    武官,看情况,驻军最高指挥者有可能与知府同级,也有可能比知府低半级。
    具体就徐州府的情况来说,除了福安侯这个封侯外。
    在朝廷中品级最高的是知府,正五品。
    其下,是同知兼巡捕厅总捕头,从五品。
    因为这个世界是武道世界,掌握了武力的巡捕厅地位很高。
    还有就是分管粮运、家田、水利、诉讼等的通判,同样是从五品。
    武官方面,驻军卫指挥使,也是从五品。
    也就是说,卫指挥使黄俊在徐州府官场上已是一人之下,比武隆元这个正七品的县令还是高出一品半。
    而且因为文武系统不同,加之这个世界是武道世界。
    驻军卫指挥使黄俊在徐州府官场甚至就连知府的面子都可以不给!
    这样地位的人,怎么会想不开去刺杀朱承武?
    武隆元想不明白!
    “黄指挥…?
    黄俊,暗杀您的外孙?
    不知道您的外孙是?
    老丈,您是?”
    随着赵玉刚的述说,又看了一眼周围的福安候府侍卫队,武隆元小心的问道。
    这个时候,如果武隆元还猜不出眼前的老人是谁?
    他口中的外孙是谁?
    武隆元就枉为通过科举考试的天才读书人了。
    大明王朝,读书人甚多。
    每一个能通过科考的都是智商远超常人的天才!
    他们或许见识不如朱承武前世的一些人,但智慧绝不会逊色。
    现在在徐州城内,福安侯朱承武被一流神箭手暗杀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徐州府内的一流神箭手又只有那么几个。
    驻军卫指挥使黄俊正是其中之一。
    而且之前福安侯朱承武的外祖父,赵氏老侯爷强势现身……
    但武隆元也怀疑,堂堂宗师、大将军、镇远侯、赵氏老族长-赵玉刚赵老侯爷真的会来他这个小小的县衙,并且还让人敲响登闻鼓吗?
    “老夫赵玉刚,鄙人外孙,朱承武。”
    果不其然!
    一切没有出乎武隆元预料。
    但正是这份不出乎预料,反倒让武隆元若坐针毡。
    卫指挥使暗杀福安侯!
    这种事情是该他这个小小的县令参与的吗?
    还要他这个小县令来明察!
    他这个小县令怎么明察?
    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老…老侯爷!
    原来是老侯爷当面啊!
    恕下官有眼不识泰山!
    老侯爷请上座!”
    听见赵玉刚的自我介绍,武隆元当即如火烧屁股一样,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弓着身,来到赵玉刚面前,卑微的说道。
    “武县令!
    今天这里没有侯爷,没有将军,只有一个外孙被小人暗杀的古稀老人而已!”
    赵玉刚没有理会武隆元的卑微和小心翼翼,摆了摆手。
    今天,赵玉刚就是要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来状告黄俊。
    “侯爷,您这……”
    武隆元一脸为难的看向赵玉刚。
    “大明律例,凡是在属地发生的事情都归当地属官管辖。
    武县令,黄俊刺杀我外孙的地方就在这徐州城!
    我擒下黄俊的地方也是这徐州城!
    所以,由你来审判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赵玉刚看着武隆元如此说道。
    合法是合法!
    但武隆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如何能处理得了卫指挥使刺杀当朝侯爷的事情。
    谁知道这里面牵扯到多少人?
    黄俊背后又是谁?
    两个庞然大物的势力相撞,一点点小小的浪花就足以让武隆元万劫不复。
    武隆元不用深思就知道黄俊暗杀朱承武的背后错中复杂至极……
    但在赵玉刚派人敲响县衙外登闻鼓的时候,武隆元就没有了躲避的余地和机会。
    武隆元很快想明白了这点!
    随即,在赵玉刚的眼神示意下,武隆元苦着一张脸,不甘且无奈的重新坐回了高堂之上的长椅。
    “老侯爷,下官僭越!
    您状告黄指挥使可有证据?”
    被逼无奈的武隆元和身边师爷对视一眼,开始了严格的审问流程。
    语气可以弱一点,但流程必须严格、规范。
    只有这样,武隆元觉得他才有可能从这次的漩涡中保住他自己。
    “证据?
    老夫的‘千里锁魂’就是证据!
    当然,如果这不够的话,老夫还有口供和证人!
    刚刚在徐州城城门口,黄俊已经亲口承认了就是他暗杀的武哥儿!
    当时在现场的侯府侍卫,还有围观群众都是人证。”
    赵玉刚提供了他的证据。
    “不错!我们都听见了!”
    众多侯府侍卫在赵兴业的领头下,纷纷开口道。
    “不错!我们都听见了!”
    “对!我们都听见了!”
    除了侯府侍卫外,高堂外的百姓、观众中也传来稀稀拉拉的声音。
    这些人都是亲近福安候府的。
    或者心思不深的。
    虽然他们也没看懂福安候府的这波操作,但支持就对了,有热闹可看就好了!
    至于,更多的人,却是都保持着沉默。
    这些人都是心思较深的。
    他们不是利益相关者,不想被拉扯进漩涡!
    所以选择了沉默。
    但就是刚刚开口的那些人已经足够形成充足的证据链了。
    “好,既然黄指挥使…黄俊已经亲口承认了!
    那就画押!
    待本官上禀…”
    武隆元当机立断,迫不及待的就要结束这次升堂。
    “慢!”
    赵玉刚一个字打断了武隆元,也破坏了武隆元抓紧结束的如意算盘。
    “侯爷,您还有什么…”
    “武县令,黄俊区区一个卫指挥使,怎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暗杀大王嫡子!
    其背后,绝对另有主谋!”
    赵玉刚再次说出了这一番他在城门口已经说过的话。
    而且这里赵玉刚不再说朱承武是他外孙,而是点明了朱承武的另一身份-当今明王嫡子。
    “那侯爷您的意思是?”
    武隆元皱着眉头,小心翼翼的问道。
    “当今天下,胆敢暗杀大王嫡子、朝廷侯爷的人不多!”
    赵玉刚盯着武隆元。
    看见武隆元默不作声,赵玉刚继续说道,“只要一一排查,总能查出蛛丝马迹!”
    “侯爷,这些人…恐怕不是下官能…”
    武隆元眉头皱得更深了。
    “当然,这些人都威名赫赫!
    早已功成名就!
    与武哥儿又无利益冲突,无缘无故的又怎么会对武哥儿出手!
    要知道,武哥儿到徐州城就封已经近十年了,之前一直都相安无事!
    现在却突然被人刺杀….”
    说到这里,赵玉刚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我听说,三个多月前,武当大弟子卓一航曾经到徐州城挑战武哥儿,被武哥儿轻易击败!
    武当大弟子之名威震江湖,却被武哥儿轻易打败,难保不会怀恨在心!”
    “侯爷,你说这些和黄指挥…不对,黄俊有什么关系?”
    武隆元越发搞不懂赵玉刚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