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城外混战
作者:小小书生可笑   一切从童子功开始最新章节     
    徐州城外。
    朱承武和古三通在倒地几息后,不约而同的同时翻身坐起。
    打坐运功疗伤!
    “侯爷!”
    “三通!”
    来观战的候府武者与朱无视各自运转轻功来到朱承武和古三通身前。
    警惕的看向对方和其他观战者。
    值得注意的是,朱无视不出意外的站在了古三通那边,放着朱承武这个亲兄长不管,为古三通护法起来。
    当然朱承武这个当事者,对此毫不意外就是了。
    啾~~~~
    福安候府的观战武者中有人拉响了响箭。
    这是福安候府的求援信号。
    现在的情况很危险!
    因为接亲的原因,福安候府抽调了太多人去崔氏。
    留守福安候府的力量剩下得不多。
    有空来观战的更少。
    毕竟,事先很多人都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古三通能与朱承武拼到这个地步!
    当朱承武需要人护法疗伤时,候府中人这才发现,他们的力量严重不足。
    古三通身边有朱无视这位一流,如果他乘虚而入、趁火打劫,福安候府这边可没有武者能对上……
    福安候府的武者可不知道朱承武与朱无视的关系。
    故此,才有谨慎的侯府武者第一时间拉响求援响箭。
    警告朱无视!
    告诉朱无视,虽然朱承武受伤,但福安候府的人马马上就到,最好不要有其他想法。
    没人注意到的是,正在为古三通护法的朱无视眼眸没有看向正前方的朱承武,反而用眼角余光打量着身后正打坐运功的古三通,同时眼中有晦暗莫明的光芒闪烁。
    说好的一人一部。
    结果古三通却悄悄把《金刚不坏神功》和《吸功大法》两部神功都学会了。
    还有素心…
    不仅朱无视眼中眸光闪烁。
    四周观战人群中,也有不少人的眸光都在闪动。
    随着朱承武与古三通两败俱伤,四周的气氛突然变得寂静而诡谲起来。
    有观战武者发现现场气氛不对,默默退去!
    也有人暗中窥探。
    “机会难得!
    各位,何不通力合作,抓住朱承武和古三通,逼问出他们手中的神功宝典,然后我们一起共享!”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于暗中发声蛊惑道。
    这个世界虽然是武道世界,武学是显学。
    但神功宝典也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就朱承武和古三通刚刚的交手烈度和四周这仿佛被炮弹轰击过的现场来看,朱承武和古三通使用的绝对都是神功宝典。
    在这个世界,不入流的庄稼把式,随便找一個武馆镖局、衙门帮派,都可以轻易得到传授。
    入流的基础武学,就要难一点了。但只要办事认真,也没有什么势力会卡着不教。
    更进一步的上乘绝技,就难了。一般都是父传子、子传孙。徒弟要学,都要经过诸多考验,还要为师傅养老送终。
    再上面的神功宝典,那就更难了!完全可遇而不可求!
    因为神功宝典对应的是宗师级,而宗师在这个世界就是核威慑。
    就如在朱承武前世,各大国同样将核武器的原材料和配方握得死死的,绝不泄露一样!
    神器,绝不可轻易示人!
    神功宝典,在这个世界,就是核武器的“配方”。
    至于核武器的原材料则是天资绝世的武道天骄们。
    当然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奇迹-天地奇珍。
    没有绝世级的根骨、没有神功宝典,只要武者实力到了一流巅峰,找到了相性相合的天地奇珍,还是有希望强行突破到宗师级的。
    虽然机会不大。
    也很危险!
    但到底是一个机会!
    天地奇珍的正确用法,是用来提升武者根骨,为成就宗师打好根基。
    就如同之前的朱承武。
    朱承武之所以能这么快、这么顺利将他出生时本普通的根骨提升到现在的绝世级,除了玉牒推演出的《童子功(玉)》《混元童子功(玉)》《天罡童子功(玉)》和朱氏秘法外,更为重要的是当代明王在朱承武12岁时,给了朱承武一件天地奇珍-火莲。
    当然,那一株是真正的火莲。
    不是崔氏那种披着火莲外衣的地心火莲。
    地心火莲,这种高阶天地奇珍,还不是当时的朱承武能臆想的,哪怕朱承武是明王嫡子。
    老实说,当代明王对朱承武不错!
    大明王朝不是明王一个人的大明王朝。
    朱氏也不是明王一个人的朱氏。
    明王不过是大明王朝、朱氏这两个互相交叉的集团中股份最多、权力最大的那个罢了!
    一旦激起众怒,明王这个董事长、大股东也是有可能被其他董事们联合起来罢免的。
    所以在成年后,朱承武才会违背赵王后意愿,按照明王的意思,老老实实的来徐州就封。
    毕竟赵王后和赵氏可没有给朱承武神功宝典和天地奇珍。
    不要说朱承武现实,有奶便是娘。
    实在是朱承武前世被画大饼和口嗨弄怕了!
    但哪怕是以明王的身份,为朱承武争取一部神功宝典级的原版《天罡童子功》和一件普通级的天地奇珍-火莲,也已经到了极限。
    再多,大明王朝的其他势力、朱氏的族老宗亲就该闹起来造反了!
    实际上,就这一部普通的神功宝典《天罡童子功》和一件普通级的天地奇珍-火莲,当时在朝廷、朱氏都激起了不少的浪花。
    幸好,明王给力,赵王后给力!
    顶住了压力!
    由此可见,天地奇珍和神功宝典的珍贵。
    过去徐州城中也有很多人猜测朱承武有神功宝典伴身,但朱承武有朱氏背景。
    再加上朱承武刚就封时的表现并不好。
    更多人猜测朱承武没有得传朱氏的神功宝典。
    加之朱承武常年呆在福安候府。
    也就没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试图抓住朱承武逼问出他那不确定有无的神功宝典了!
    再后来,当确定朱承武有神功宝典伴身的时候,朱承武又已经成长起来了,福安候府也已经发展起来了,再非软柿子。
    那个时候再想无声无息的抓住朱承武则非宗师不能了!
    而宗师又岂会缺神功宝典?
    再说朱承武的身后有朱氏,朱氏是大明王朝最大的势力,不缺宗师。
    何必为了一份可有可无的神功宝典,得罪大明王朝最大的势力,迎来同级强者的绝对敌视呢?
    而且就算擒下了朱承武,只要朱承武有骨气一点,也不一定能百分百逼问出神功宝典,反而肯定会激怒大明朱氏。
    故此,朱承武一直没遇到身怀神功宝典带来的麻烦。
    但现在不一样。
    现在是在城外。
    朱承武深受重伤。
    更为重要的是,就算不动朱承武,现场还有一个不知来路,却同样身怀神功宝典的古三通。
    为了神功宝典,不知来路,就可以默认为没有背景。
    而且再大的背景,在大明王朝也大不过大明朱氏。
    总比朱承武好对付!
    赌一波!
    “大家一起上,活捉古三通!功法共享!”
    神功宝典就在眼前,有人忍不住蛊惑,响应道。
    有人蛊惑,有人响应,本就心动的观战武者有点忍不住内心悸动了。
    “动手!”
    有人用和绾绾一样的类似“千里传音”手段,继续鼓动着众人。
    最后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只见三位拿着刀剑的蒙面客突然从不远处的树林中窜出。
    没有夜行衣,也没有黑纱蒙面。
    只是简单的将身上的衣袍撕下来一块,系在脸上。
    看得出来,那三人是临时起意的。
    看衣袍颜色和款式,就是刚刚最先退去的那批围观武者中的三个。
    原来他们刚刚并没有远离。
    他们看了朱承武一眼,最后收回眼光,默契的往古三通和朱无视围去。
    “古三通,交出你手中的神功宝典,我们饶你一命!”
    三人中的一人紧盯着盘坐在地的古三通,如是说道。
    “我等的目标只是神功宝典,得到突破宗师的希望!
    将神功宝典给我们一份,也不影响你后续修炼。
    何不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三人中的另外一人也出言劝说道。
    他们说的是实话,他们的目标的确只是神功宝典。
    但有一就有二……
    古三通身上哪里来那么多份神功宝典秘籍给他们。
    而且古三通给他们的神功宝典秘籍,他们能确定那是真的,敢照着修炼吗?
    要知道,武道修行越到后期越不能出差错!
    他们会不会想着用其他方法来确定?
    比如擒下古三通,多次比对。
    说是只要神功宝典,但实际上他们与古三通的冲突不可避免。
    “要神功宝典,自己来拿?”
    正闭目疗伤的古三通突然睁开了双眼,一跃而起,冲着那三人杀去。
    古三通没想那么多!
    他只是单纯的不想其他人学会《金刚不坏神功》!
    毕竟,古三通为了独享《金刚不坏神功》,可是连好兄弟朱无视都骗了的。
    看见真有人要动手抢夺神功宝典,四周围观的武林人士飞快离去。
    有人是不想被搅进浑水。
    也有人是学那三个蒙面客,找个隐蔽之地给自己套上一层皮。
    虽然这层皮瞒不过有心人。
    但只要有了这层皮,就有了掰扯和打嘴仗的余地。
    “退!”
    看见那群蒙面客的目标是古三通和朱无视,朱承武示意周围为他护法的侯府武者一起撤离。
    远离古三通和朱无视!
    死道友不死贫道!
    朱承武受伤太重,这个时候,不宜挑动这群红了眼的武林人士那敏感的神经。
    朱承武身上也有神功宝典,万一那群红了眼的武林人士一时热血冲头,不顾朱氏威胁,想着擒下朱承武,逼问出朱承武所学的神功宝典,那……
    深受重伤的朱承武可没有把握能够接下现场这么多红了眼的武林人士围攻。
    万一出现点意外。
    哪怕后面朱氏强者将这些红了眼的武林人士全部杀了,为朱承武报仇!
    但也为时已晚!
    朱承武无了就是无了。
    复活不过来了!
    况且朱承武和古三通、朱无视都不太熟,他们一人想踩着朱承武上位,一人虽是亲兄弟却想着报复朱承武,以解小时候被无视之恨。
    朱承武怎么可能为他们拼命。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