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三皇子讲课。
作者:斩孽缘   救岳飞建强宋最新章节     
    赵涛,岳飞两个人,快马疾驰在京城的路上。
    还好,时间早,
    路上没有行人。
    不然,
    赵涛也不会让自己的马狂奔。
    哪怕一丁点概率,撞到百姓都不行。
    很快,
    两个人来到一处地方。
    翰林院。
    两个人一前一后的下马。
    赵涛随手把马,扔给了侍卫。
    岳飞也把马交给了侍卫。
    心里很是佩服赵涛的骑术。
    像一个征战的老兵。
    刚进翰林院大门。
    赵涛直奔主堂,
    路过的各个院,传来读书的声音
    :
    第一个左侧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右侧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这里,孔子说,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孝蔽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岳飞第一次进翰林院。
    心里是激动的。
    这可是全国读书人的最高学府。书生们向往的地方。
    岳飞搞不明白,
    三殿下为啥领他来这里。
    听见左院背的是诗经。
    右院讲的是孔孟!
    其中的解释,自己第一次听。其实他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赵涛写出来的,专门给启蒙的学子。
    赵涛
    笑嘻嘻的说。
    “岳将军,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你是武将,但是我知道,你文武双修的。”
    岳飞谦虚的说:“三殿下过奖了,只是读了几年私塾而已。”
    “岳将军谦虚了!”
    两个人,边说,边往里走。
    来到第二个门,
    直接向右侧院进入。
    只见里面坐着三十六个人。
    桌子上堆满了书籍。
    都摇头晃脑的背着书。
    仔细一听,
    三十六个人都机械背着兵书,
    岳飞心里无比震撼。
    其中一个人嘴里机械背着:“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打,打…..
    然后翻开书瞅了一眼。
    继续背诵。趁火打劫。
    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笑里藏,藏,
    藏……
    又翻开书瞅了一眼,笑里藏刀。
    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
    众人沉浸式背诵。
    赵涛很是满意。
    众人见有人进来。
    一看是三皇子。
    背的更起劲了。要表现,不然这个杀神估计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最惊呆的是岳飞。
    哪有这样声势浩大,而且这么多人学习兵书的。
    好像很系统的学习。
    而且这是翰林院。
    做的是学问的地方。
    最最惊掉岳飞下巴的是这些人,
    有几个岳飞是见过的,
    认识的。
    知道他们是禁军将领。
    谁有这么大本事,让这些有着身份背景的人,安心在这里学习兵法啊。
    别的不说,就这手段也够厉害的。超越了多少人。能量之大啊。
    赵涛看出他的疑惑。
    说道:“作为禁军将领。
    说是保卫京城,其实在保卫国家。京城沦陷,国家不存,我岂能用一些关系户来守卫,即使是关系户,我也让他成为能打的将领,如果不能打,要其何用?”
    赵涛的一席话。
    铿锵有力。
    而且句句在理。
    赵涛说的很大声,岳飞听见了。这些领军将领也听的见?
    岳飞心里对赵涛敬佩。
    心想,
    这个三殿下有些见识。
    赵涛拍了拍手,
    让人安静。
    “童禄,有人偷懒吗?”
    童禄立马点头哈腰的来到赵涛面前。
    剩下的三十五个人眼巴巴的盯着童禄,
    只怕这个家伙说自己偷懒。
    童禄撇了撇嘴:“三殿下,这几天,大家都很用功。不仅背诵,还抄写,你看我抄写的。”
    说完献宝似的拿出了一些纸张:“上面写的是“六韬”
    “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苊。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赵涛拍了拍童禄肩膀,
    ”不错,不错!我没看错你”
    童禄得到赵涛的肯定。屁颠屁颠的
    回到座位。
    赵涛环视了一周众人。
    然后对着大家:“你们三十六个人。肩负的全国安全的重任。光背会不行,还要学懂学通,然后学以致用。”
    ”今天我是来解惑的,
    谁有不懂的,可以问。
    我说过,我可以开课,
    本打算一一给你们讲解,后来一想,何时能完,所以,你们不懂的不会的就问。”
    说完,
    众人面面相觑,
    没有人提问。
    主要是不相信,
    这个三皇子会。
    心想,
    你才多大年龄。
    读了几年书。
    你在京城的名声也是不学无术的纨绔皇子。
    比我们好不到哪里。
    我们问你,
    你不会,
    那还了得。
    然后丢了脸,
    给我们一双小鞋穿,
    我们穿还是不穿,
    你又握着我们的生杀大权。
    开什么玩笑。
    站在身边的岳飞也是不相信赵涛会。
    心想
    这个三皇子这么托大。
    竟然让这些人问兵法。
    这些禁军头领当了什么多年的兵,多少是有点东西的。即使再有关系,军中人也不服。
    即使没有,
    领兵这么多年,
    多多少少耳目渲染,也是知道军中的一些问题。和你这个三皇子没接触过军队,不能相提并论的?
    一时间,陷入尴尬。
    赵涛知道他们想法。
    笑了笑:‘你们现在肯定有不懂的,等考试的时候。过不了关啊。’
    众人一听过不了关,
    带来的后果。
    心里立马害怕。
    那个背着三十六计的人。
    “我有!我有!”
    赵涛点了点。
    “你说。”
    三十六计中瞒天过海是什么意思……不太理解。
    赵涛微微思考了一下。
    开口道:“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第一计,兵书上,应该就这四个字。没有别的解释,对吧!”
    众人都点头。
    有人附和道:“是啊,三十六计,每一计都三到五个字,很是简单。无别的旁证引博。”
    赵涛哈哈笑了。接着说:“其实瞒天过海的全文是这样的
    备周则意怠,
    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
    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众人听这个,是懂非懂。
    岳飞稍微有点懂。但不全懂?
    赵涛继续说:‘准备的极其周全,更容易麻痹大意。
    往往习以为常的事情,人们就见怪不怪,反而容易接受。一但常态化?
    人们就失去警戒,而不怀疑有其他阴谋,
    阴谋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与公开暴露的事情之外,’
    总结一句话,展示常见的,来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这里有个典故:
    隋代,有个隋将
    叫贺若弼,多次大张旗鼓地进行换防,
    一次, 两次,三次。
    两次后,敌人就不会易货了, 你们禁军也经常换防吧。
    众人都连忙点头。
    贺若弼用换防来麻痹敌军,
    最后在敌军见怪不怪了,就放松了警惕,贺若弼趁机出兵,在敌人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指挥大军偷袭并攻克了陈国的南徐州。
    为国家开疆扩土。
    众人恍然大悟,
    岳飞也听着津津有味。
    他也是学过三十六计。
    也是一知半解。
    好多文献也没有这样的原文。
    赵涛讲的通俗易懂。
    而且生动有趣。
    更难得是,结合禁军们知道的领域,进行讲解。
    岳飞佩服的五体投地。
    三十六个禁军将领,看赵涛的目光都变了。
    建立军校,让所有禁军将领学习,赵涛是用威胁和恐吓,
    今天的一番讲解,那信手拈来的讲解和典故。
    这才知道,这个三皇子不简单啊。以前是畏惧,现在是佩服。
    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问道:“上屋抽梯了?这是要孤军奋战吗?自断后路吗?是不是和背水一战异曲同工?”
    赵涛没有回答他。
    指了指岳飞,
    问道:“岳将军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