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会合张辽
作者:一剑,一念   虎牢关下力压群雄,震惊诸侯最新章节     
    青州,齐国郡,临菑。
    鲜卑骑兵与董军混合的兵马,将此地彻底拿下。
    莫护跋带着麾下的骑兵,对当地豪门氏族一点都不手软。
    屠刀落下,抬起,便是一条条性命。
    “左将军,又杀了不少。”
    莫护跋从当地大户家中归来,马匹脖颈上挂满了首级。
    身后鲜卑骑兵也是如此,几乎所有人都有不少的收获。
    张辽瞟了一眼,不错,比他想象中的多。
    他们也并非是见到豪门氏族便杀,其中家仆可免一死,目标放在家族中的主要人员。
    “财物,书籍一定要登记造册,千万不要出现私藏的想法,等战事结束,本将军自会向夏王请命,为你和族人论功行赏。”
    “请左将军放心,这些狼崽子胆敢藏私,我直接把他们给剁了。”
    莫护跋咧着嘴,拍打着胸口,自信十足。
    他对于自己的威望有一定认知,只要发布的命令,谁也不敢违抗。
    “委屈你了,让你背上这个骂名。”
    豪门氏族被杀,肯定会被记载下来。
    虽说是董曜下的命令,但董曜绝对不可能背。
    吕布大开杀戒的理由很简单,当地豪门氏族看不清形势,朝廷兵马到来还敢反抗。
    这就是逆贼,都得死。
    张辽肯定不能用此理由,他便甩给鲜卑人。
    战事结束,这些人要回北边,他们也听不懂汉人语言,看不懂汉人文字。
    所以,压根不怕被骂。
    说起来这样做有些掩耳盗铃的嫌疑,但是到了这一步,该掩耳盗铃就得掩。
    “什么骂名不骂名的,我不在乎这些东西,只要夏王能看到我莫护部的一片忠心,那后世随便去记载。”
    莫护跋铁了心给董曜当狗,谁也无法拦住他的脚步。
    纵然他这一部在鲜卑人中,几乎是被其他兄弟所率领的族人鄙夷,痛骂。
    被说成是鲜卑人的耻辱,他也不在乎这些。
    他知道跟着谁后边,能够走的更远,获得更多的利益。
    “继续吧,听闻泰山郡已经被吕布拿下,等我们拿下齐国,到时候便可以进攻北海,与琅琊的夏王会合了。”
    张辽站起身,率领着兵马往东南继续攻伐。
    北海郡。
    王修作为曾经孔融的部下,当初孔融败逃后,他也因为没有及时逃走,被袁谭所获。
    当时袁谭坐镇的青州被曹操偷袭,他再次成为了曹操的部下。
    如今与先前的同僚武安国,两个人一起镇守北海郡。
    “邻郡已经大开杀戒了,许多豪门氏族都死于战乱之中。”
    武安国手持长柄铁锤,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
    “你还想与董军拼命?”
    王修正在翻阅着北海郡的户籍册,抬头看了一眼武安国问道。
    “听你的,你说打我就去和他们拼命,你说不打,那便不打。”
    “曹丕反叛,想要推翻董曜纯属痴人说梦,他现在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我们继续与董军交战没有任何意义。”
    “那就投降吧,对于我们来说,投降可太熟悉了,这次投降董曜,应该不会再有下次投降的机会了。”
    武安国没心没肺的笑着说道。
    投降的次数多了,都已经成为习惯。
    而且这也不能叫投降,应当叫顺应天时。
    “唉。”
    王修无奈的摇摇头,将各种册子整理好,整齐的放在箱内,方便以后的人打开查阅。
    算上这次投降,他们是第三次了。
    “去吧,再安排人前往东莱,让那里的郡守早早做好投降准备。”
    “好嘞。”
    武安国痛快的答应着,比起打仗,投降更为顺手。
    有先前的经验,他一声令下,北海郡的士卒便刀枪入库,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当张辽率领大军到来的时候,更是一路都不见任何阻挡。
    大军抵达剧县时,城门大开,一副任君随意进出的样子。
    “北海郡守王修,王叔治,携北海一众官员,拜见左将军。”
    王修带着一队人浩浩荡荡出城。
    “还杀不杀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莫护跋都不知该如何抉择。
    “再议。”张辽低声说了一句,翻身下马来到王修面前道:“王郡守快快请起。”
    “郡内各种明细早已登记造册,左将军可随时安排人接收。”
    “好,你便先卸下郡守之职,待去了琅琊后夏王自有安排。”
    张辽命副将接手北海郡,派出少量的士卒驻扎在各县。
    他则是带着莫护跋,王修等人,连夜赶往琅琊。
    至于东莱郡,也已经在归降的路上。
    根本不需要他亲自去征讨,派人去顺道接收了即可。
    快马加鞭,张辽甩开身后的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开阳。
    得知张辽到来,董曜早早就让人安排酒宴。
    待这里的事情结束,他们也该继续南下。
    张辽见到董曜,单膝跪地道:“大王,许久未见,受末将一拜。”
    “文远一路辛苦,快快入席,有话席上再说。”
    董曜托着张辽的胳膊,将其托了起来。
    随后看向莫护跋,说道:“莫护首领,劳烦你率领族人远道而来,还请入内。”?
    “这是小人该做的,大王先请。”
    莫护跋见到董曜,态度依旧谦卑,连说话的声音都小了许多。
    剩余之人缓缓步入堂内,依次入席。
    “大王,青州各郡县皆归降,全境内再无敌兵。”
    张辽汇报着自己的战绩,这一路攻伐,可以说除了琅琊郡以外,剩余的青州郡县皆是他与莫护跋打下来的。
    当然,这里边功劳最大的还曹丕。
    若不是此人逼着曹操归降了董曜,致使曹军内部混乱,战事不可能结束的这么快。
    “好,文远此功孤记下了,到时论功行赏,少不了你的。”
    董曜端起酒盏,敬向座下的张辽。
    “不不不,末将并非是为自己请功,而是为莫护首领请功。接连交战,莫护首领一族损失最大,功劳理应让给他。”
    张辽并非贪功之人,他深知莫护跋在北方的重要性。
    与之交好,三代以内,北方一定会极为安定,不会发生叛乱之事。
    就算有,也绝对不会是莫护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