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邀请诸葛亮
作者:一剑,一念   虎牢关下力压群雄,震惊诸侯最新章节     
    就在孙权犹豫,是否因为吴王之事,是否和董曜开战的时候。
    董曜便带着长子,再次来到了襄阳之地。
    此行不为征战,也不是为了来与赵云叙旧。
    目标只有一个,凤雏已经在手,还差一个卧龙。
    根据巡察使的回报,诸葛亮一直待在隆中,近期不曾外出。
    董曜倒是想看看,卧龙始终不出山,难道就真的老死在这里边不成?
    “主公。”
    巡察使现身,引着董曜来到卧龙岗。
    穿过竹林,来到了草堂处,巡察使便待在远处等候。
    “父王,这便是那位大贤的隐居之地?”
    “嗯,去敲门。”
    “是。”
    董恒来到草堂的小门,抬起手轻轻叩了两下。
    片刻后,一名小童将房门半开,伸出头观望着。
    只见来者三五人,为首一人身姿笔直如松,浑身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较近的少年举手投足,天生贵气。
    “敢问诸位为何叩门?”
    小童见来者气势不凡,缓缓问道。
    “夏王屈尊到此……”
    亲随话还未说完,便被打断。
    “在下董曜,特来拜见诸葛先生。”
    董曜没有拿出自己王侯架势,也没有瞧不起对方的意思,只是拱拱手,淡淡说道。
    在他看来,诸葛亮即使名声在那里摆着。
    但襄阳是他的地盘,双方谁比谁高贵还说不定呢。
    “董……”
    小童念叨着,不敢直呼董曜名字。
    “还请稍待。”
    来人不一般,即使先生不愿意见客,他也不能就这么将对方赶走。
    何况人家极为礼貌,也没有冒犯的意思。
    “夏王,方才在下唐突了。”
    亲随背后惊出一身冷汗,他方才有些僭越了。
    既然董曜亲自来到此地,一点不拿架子,显然对这个诸葛亮很是器重。
    他还想以势压人,让诸葛亮识趣点自己出来,不是多此一举。
    “下次说话之前动动脑。”
    董曜头也不回,对身旁的人训斥道。
    “是。”
    亲随点点头,不敢再有任何言语。
    片刻后,隔着一道门,便听到小童急匆匆的脚步。
    “诸位贵客,里边请。”
    小童打开门,引着众人入内。
    董曜来到草堂内,亲随被安置在院里。
    房内,董曜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
    雀食帅啊,容貌甚伟,没毛病。
    “请。”
    诸葛亮命小童铺好席子,随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董曜毫不犹豫,立刻坐下。
    “不知夏……董公为何来此?”
    诸葛亮本想称夏王,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在他心里,董曜即使位极人臣,但其祖父给大汉带来的灾祸却是毁灭性的。
    夏王,得位不正。
    “如今天下三分,曜不才,想让先生出山。”
    董曜坐在席上,直接开门见山道。
    “天下三分?”
    诸葛亮愣了一下,很快便想起来,确实是三分。
    刘备虽然还活着,但被陆逊打的大败,已经是名存实亡。
    一年内,益州必定易主。
    “先生大才,为何不像士元一般出山襄助于曜,匡合天下?”
    董曜虽然从来没有亲自邀请诸葛亮,但也让一些身处襄阳的官员,试探性的去请诸葛亮出山。
    结果都是被诸葛亮回绝,这令他很是不解啊,到底为什么诸葛亮看不上他。
    对内,他所掌控之州郡百姓,减免赋税,饿了有饭吃,冷了有房住。
    对外,羌胡,鲜卑臣服,南匈奴西遁而走,乌桓付之一炬,东征高句丽,使得异族人俯首。
    是他身上流淌董卓血脉,并非名门望族,汉室血脉出身?
    于百姓,他做了这么多,难道就不能抹平董卓入京的罪孽?
    “董公势如猛虎,战将如云,谋士如雨,十年内必定鲸吞天下,何须亮出山襄助?”
    诸葛亮摇着羽扇,笑着回答道。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先生身兼治国之才,理应出山施展心中抱负。”
    董曜更进一步劝说。
    这般低声下气不为自己,只为了之后的百姓,董氏。
    贾诩,蔡邕等文士的才能都够用。
    但是他们年龄摆在那里,像诸葛亮,陆逊这种新生代的人才,才能辅佐着董恒继续走下去。
    诸葛亮犹豫了,董曜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他身怀各种才能,如今恰逢乱世,正是等待明主,出山之时。
    但他尚未来得及寻找明主,孙策,刘表,刘备等人便纷纷陨落。
    曹操,孙权犹如困兽之斗一般。
    如今局势,想要逆天而行推翻董曜,太难了。
    “先生若无法辅佐一人终结乱世,又如何不能辅佐一人开辟盛世?”
    董曜循序渐进,一点点劝说。
    正如他所说,终结乱世已经不需要诸葛亮了。
    但盛世,仍然需要诸葛亮的辅佐。
    “终结乱世,开辟盛世……”
    “这盛世,还属于大汉吗,又或者说,是董公的盛世?”
    诸葛亮抬起头,极为认真的问道。
    “不是大汉的盛世,也不是我的盛世,而是天下人的盛世!”
    董曜起身,腐朽汉朝,早就该崩塌了。
    秦汉两晋隋,唐宋元明清。
    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明君圣祖,所缔造的王朝都会有改朝换代的一日。
    但只要在活着的时候,把该做的都做了,这就已经足够了。
    对内,百姓丰衣足食,对外,敌国不敢窥视。
    之后的事,谁又能去掌控?
    诸葛亮对董曜的话无法反驳,董卓初期的确是独霸朝纲,致使大汉加速灭亡。
    但董曜的出现,强行将董卓这匹脱缰的野马给拽住。
    无论怎么看,董曜所治理的州郡,百姓无不念其恩德。
    比起以往大汉时期,不知好了多少倍。
    “不知董公想让亮如何效劳?”
    对于即将而来的盛世,还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诸葛亮很是憧憬。
    “成为他的先生。”
    董曜指了指一直站在旁边,极为规矩的董恒。
    “小子董恒,字子常,拜见孔明先生。”
    董恒上前一步,作了个天揖。
    诸葛亮他早就有所耳闻,又与庞统是师兄弟。
    加之来的路上,父王多次提及诸葛亮名字,此人定然是真正的大才。
    “在下乃布衣,岂敢受世子大礼。”
    见董恒如此尊崇于他,诸葛亮赶忙上前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