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典型
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     
    新年结束了,天气也开始好转了,汝南作为一个大郡,曾经富庶天下闻名,然而,现在的汝南,乞丐流民无数。
    城西的一家小院里,史阿坐在堂屋,正在听下属报告。
    “按你们所说,就豫州至少有1200人前往辽东?”史阿差点叫了起来,他实在没想到,居然这么多人,这完全出乎自己意料。
    “大队长,人多点不是好吗?殿下说了,只要按照这些条件,多多益善。”一名队员对着史阿说道
    史阿心里吐槽,多多益善?那是殿下担心找不到合适的人,如果豫州现在就1200人,加上荆州、兖州、徐州、青州、冀州、幽州和并州(目前活动区),这不得至少5000人以上。
    他可是知道,学校规划的是容纳两千学生,这可怎么办?
    现在辽东依然冰天雪地,至少二月底才能勉强过去。
    此时史阿也是哭笑不得,刘恢的办法比想象中好,只是这实在有点太好了。
    “这些人离开准备做得如何?”
    “2月底,豫州、荆州、南阳和徐州的会陆续前往徐州东海郡,这些人都会以游学名义离开。
    他们在家族中属于可有可无,不会引起怀疑的。
    只是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寒门学子大概占了七成左右,剩下的都是世家豪族中的庶子,这些人口碑都不错,只是对家族颇有恨意。”
    史阿以为什么事情,如果是这事,肯定是好事,虽然他不懂刘恢为何这样做,但是,他知道,刘恢对贪婪的世家豪族并不喜欢,可以说是痛恨。
    “这是他们家事,我们不要去管他。”史阿大手一挥。
    “还有就是,这么多人,如何穿过这么多郡县?”另一人问道
    “这个不用担心,他们以游学名义前往,都能拿到节和传。”另一名队员说道
    节和传在这个时代就相当于通行证。
    史阿现在心慌的是,如何早点把这边情况报告回去,以免辽东措手不及,几千人吃住都不是一件小事。
    过完年以后,刘恢全身心投入三本教材编写中,《数学》,《物理》和《化学》。
    梦中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梦里30年的学习,他早已经掌握不少这方面知识。
    不过,现在辽东大学只能学习未来的初中知识,否则难度太大了,老师培训都是一个巨大问题。
    他深知这几门课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改变人类进程的学科。
    时间很快进入光和六年的二月,辽东积雪开始慢慢融化。
    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工作,刘恢特意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 。
    “让你们过来,主要是针对新政做最后准备。
    各个部门先看看有什么问题?”现在辽东官员已经习惯了刘恢直来直去说话。
    荀彧想了一下,看了一圈没人说话,“殿下,经过这半年多准备,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只是我仍然有忧虑。”
    刘恢示意他继续说。
    “主要是大家所有人缺乏实际土地新政的经验。
    我的想法是,能否用襄平某一个点来试,然后全面推进。”
    听到荀彧的话,刘恢是认可的,但是现在他不能急于表态。
    “你们的意见呢?”
    田丰点了点头,“我赞成文若意见,我们司法部门就是按照法律办事。
    不过,要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村庄。”
    戏忠也认为应该如此。
    “你们认为那个村庄具备普遍性?”
    大家互相看了看,没人说话。
    毛玠急忙说道:“殿下,我认为西华村最具备普遍性。”
    “孝先说说你的理由?”
    毛玠深呼吸一口气,说道:“西华村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无一亩一分土地,这是其一。
    其二,刘喜的身份,百姓都知道,只是敢怒不敢言,只有处理了刘喜,其他地方更加容易推进。”
    刘恢环视四周,“你们的意见呢?”
    审配点了点头,“这里是我们调查的,我赞成。”
    田丰、荀彧、戏忠等人也点头同意。
    刘恢淡淡的说道:“其实你们大家心中都明白,刘喜是最合适拿来开刀的。
    你们有时就是顾忌太多了,我早就说过,只要为了多数人利益,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的。
    杀一人救百人为善,杀一人救万人乃大善。”
    大家都感到一丝羞愧。
    刘恢转身说道:“司法直接介入,逮捕以后在西华村召开公开审理大会。
    时间定下来以后,我们辽东官员都要去看看。
    土地新政人员必须全部到场。”
    “喏”田丰和崔琰立即应道。
    对于刘恢来说,杀一个汉室宗亲算不了什么,中山靖王100多个儿子,几百年下来,这一支有多少人,谁也说不清楚。
    几天后,田丰来到刘恢办公室。
    “殿下,时间确定在三月初一,人已经抓捕了,共13人,证据已经充分掌握了。”
    “那我们三月初一,前往西华村。”
    二月二十四下午。
    郭嘉急匆匆的进入刘恢处。
    “奉孝,有事儿?”刘恢正在写什么东西,听到脚步声就知道是郭嘉,因为年龄原因,郭嘉走路显得更急,缺乏一丝沉稳。
    “殿下,子平大队长派人回来了。”
    “哦,人呢?”刘恢有点奇怪,按照时间计算,他们应该3月到底4月初才会回襄平。
    “门口”。
    “让他赶紧进来。”
    很快一位20多岁青年出现在刘恢眼前。
    “我记得你,你叫孙和。”刘恢笑着说道,这是洛阳第一批护卫中的人,算得上老人了。
    孙和明显很激动,他完全没想到刘恢记得他,“殿下还记得孙和?”
    “哈哈,怎么不记得,你原名叫孙二狗,后来在洛阳,还是我给你改的名字,和寓意和平,为人处事和气。”
    “嘿嘿,没想到殿下还记得。”孙和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
    “肯定记得,你们是最早进入王府的一批人。
    那时训练不少人苦鼻子了,你倒是很坚强,从头坚持到尾”。
    “对了,你们大队长让你回来,应该是有什么急事吧?”刘恢突然想到对方急着回来,一定有重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