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沈柠月报恩,诊治宋老夫人
作者:亿万光年   穿到灾年,冲喜娘子赚麻了最新章节     
    下了一夜的雨,竟不知何时停的。
    第二日一早,
    红彤彤的太阳,从东山上慢悠悠的升起来,
    火红的日头,照出小竹村的喜气。
    虽然这场雨来的晚一些,但对于小竹村的人来说,可是一场最及时不过的雨。
    大雨过后,院子被雨水冲刷过,散发着清新的花草香。
    混合着泥土的味道,
    自家院子里的西红柿苗,都挺直了腰杆儿,格外赏心悦目。
    一颗颗圆滚滚的柿子蛋儿上,隐隐透着粉嫩的颜色。
    “哎呦,天爷呀,咱家的柿子熟了。”
    村长徐文才家的婆娘,在自家柿子苗底下,发现几颗红透了的果子,立刻惊呼出声。
    喜滋滋的捧着柿子,喊着自家男人,“当家的,快出来看呀,咱家的柿子熟了。”
    她嗓门透亮,声音能传出半个村子去。
    于是,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徐文才看着婆娘手里捧着几颗红彤彤的柿子,高兴得眉毛都跟着翘起来。
    兴奋的说道:“我再找找去。”
    说着,一头扎进柿子地。
    这一找不打紧,足足摘了半背篓。
    “我去宋家院子道个喜,顺便问问这柿子怎么个卖法。”
    当初沈柠月找他,想着让大伙儿跟着宋家一起栽种柿子苗,他家种的是最多的。
    沈柠月正准备在安平县再开一家沈记酒楼,自然是来者不拒,全都收下来。
    一算下来,每家每户,最少的人家都得了半钱银子。
    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后头还有更多哩!
    如此,这个冬天,小竹村的人,再也不愁买不起粮食了。
    说不定,还能过个肥年!
    一个个的,摩拳擦掌,都想着来年再多栽种些。
    整个小竹村,只有宋家老房和陈婆子家,没有买沈柠月的柿子苗。
    陈婆子脸色阴沉沉的,“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才赚几个大钱儿嘛?能有我家大丫赚的多?也好意思出来显摆!”
    清河县离得远,陈大丫签的是死契,又不待见他们。
    自那日离开红月楼,陈婆子夫妻俩都未曾去过清河县,也不知晓陈大丫已经死了的消息。
    陈婆子还做着美梦,想着,要不再去清河县走一趟。
    说不定女儿又肯见她了呢。
    凭她家闺女的样貌,还不大把大把的银子赚着。
    随便从手指缝儿里漏出来些,都够村里那些没见过银子的婆娘羡慕好几日的。
    这样想着,陈婆子收拾收拾,准备去清河县看闺女。
    宋家老房,宋老婆子投奔了七里镇的大儿子,大儿媳虽然不高兴,可为了儿子的名声,也不好撵人。
    宋大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抽闷烟,老婆子走了十几天,连个信儿都没让人捎。
    他也不晓得老婆子去了哪儿,一个人倒是清净的很,就是,家里没余粮了。
    心里急的慌。
    琢磨着要不要投奔大儿子去。
    看着一贫如洗的家,他将烟袋锅子往门槛子上一磕,
    锁上门,背着手,出了小竹村,去了七里镇。
    天气放晴,沈柠月准备去清河县一趟,欠苏家的人情,她得去还上。
    山上。
    棚子漏雨,夜里冻得紧,萧璟晟和萧璟承睡得不踏实,
    天放亮时,雨才停下。
    兄弟两个才又眯了一小会儿,就被“哐当哐当”的采石声给吵醒了。
    两人也不睡了,简单洗漱一番,从山上偷跑下来。
    怕被十七皇叔撞见,两人不敢回驿站,也不敢去安平县逗留。
    一商量,决定去离安平县最近的清河县。
    只因,他们在山上,听管事说起,清河县有一家聚贤酒楼,里头的菜品都是新奇玩意儿。
    两人默默记在心上,一下山,就直奔清河县。
    沈柠月才一到清河县,负责打探消息的护卫就将消息传回苏家。
    老太太的病越来越重,随时都有性命之忧,苏盛不敢再拖。
    就让人盯着城门口,只要人一来,就回来禀报。
    听说人已经进城,苏盛套了件外袍,急匆匆出府,
    苏夫人喊都没喊住。
    沈柠月前脚才刚到酒楼,苏盛后脚就到了。
    王掌柜来报,沈柠月还有些意外,她也正想去苏家还人情,人就来了。
    “宋夫人,还请您发发慈悲,救救家母!”
    苏盛一见到沈柠月,二话不说就要跪。
    幸好青霜眼疾手快,将人一把提起来,苏盛才没跪下去。
    “老太太的病我听说了,我可以随苏大人去府上瞧瞧,但治不治得好,我也没把握。”
    没看见病人,沈柠月也不敢把话说得太满。
    “知道知道,只要宋夫人肯去,治不治得好,我都无憾了。”
    苏盛点头哈腰,态度恭谨,谦和有礼。
    沈柠月客气的说道:“苏大人请前面带路!”
    苏盛也客气的回:“宋夫人,请!”
    王掌柜笑呵呵的将人送到外头,恭谦的喊一句:“苏老爷慢走!”
    萧璟晟兄弟两人到的时候,都快午时了。
    进了城,一打听,才知道聚贤酒楼已经改成沈记酒楼了。
    两人站在酒楼门口,小小的县城,自是无法与昭京的比。
    萧璟承先开口,试探着问:
    “二哥,这酒楼看着也就那么回事,但瞧着这附近也没比这地儿再大的了,要不,咱哥俩儿先将就一顿?”
    在外人面前,萧璟承自动换了称呼,连说话的语气,都被山上的流民给同化了。
    萧璟晟应下来:“行吧!”
    他们在山上吃的那是什么?简直跟猪食一样,此时,哪还敢挑剔。
    进去一问,没地方了,想吃饭,得等着。
    这是沈记酒楼的规矩。
    “唉?不是,你知道我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吗?就敢让我二人等着?”
    萧璟晟憋着一肚子气,他堂堂二皇子,出来吃个饭还得排队?
    这是哪门子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