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李隆基召见
作者:五花大腰子   灵异:从驾驶灵车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司仁立刻起身,面露惶恐之色。
    “寿王,我突然想起来家里还有事,我就先回去了。”
    说完转身就要走。
    寿王起身想要伸手去拉,但手刚抬起来就放下了,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般,转而笑着开口回道。
    “嗯,西平郡王家里有事那我就不留你了。
    改日无事,我去府上拜访你。”
    司仁笑着回应。
    “那我就在家恭候寿王大驾了。”
    目送司仁离开后,李琩收起了笑脸,双目眺望着东北方向。
    “安禄山,你难道真要造反不成?”
    司仁回到家中,就见会客厅中站着一个身高近两米的男人,一身紫色官袍,胸口绣着对狮,腰佩金玉带。
    唐朝的官服制度三品以上才可以穿紫色朝服,佩金玉带。
    文官胸口绣禽,武官胸口绣兽。所以面前这个人应该是个三品以上的武官。
    作为武官,身高近两米这也属正常。但是唐朝三品以上的武官年岁基本偏大,而且蓄有胡须。
    可眼前这人看上去偏柔弱,缺少武官身上的阳刚之气。
    “此人究竟是谁?”
    司仁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他虽然能熟知唐玄宗时期的各个人物,但奈何只知道名字,没看到过长相,根本难以判断。
    还好他的儿子哥舒晃为他解了围。
    “父亲,齐国公等您半天了。”
    齐国公?
    司仁脑袋暂时没有转过弯来,一时间并没有想起来齐国公是谁。
    “齐国公,真是失礼了,让你等了这么久。”
    他一边拱手表示歉意,大脑快速搜索有关齐国公的词条。
    “西平郡王言重了,我也是才来没多久。
    陛下听说你病愈,大喜。想邀你进宫说说话。”
    来人话音刚落,司仁就立刻知道这人的身份是谁了。
    高力士!李隆基最信任的太监!也就是给李白脱鞋的那个人。
    影视上对高力士的描述普遍不好,但实际上这个人权利很大,杨国忠、安禄山等人能有如今的成就,与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各地上奏文表都是要经过高力士的手,然后再由他交给李隆基。小事高力士直接可以决定。
    唐玄宗曾说过,力士当上,我寝则安。
    意思是,有高力士帮他处理朝政,他觉得很稳妥,就连睡觉都会踏实。
    高力士是除了杨玉环外离李隆基最近的人。所以,他的一言一行都能够代表李隆基的态度。
    “还请齐国公在此稍等片刻,我去换件衣服。”
    齐国公伸手拦下司仁,笑着开口说道。
    “西平郡王的这身衣服就很得体,不必再换了。
    况且,咱们这些做臣子的总不能让陛下等着不是吗?”
    司仁连忙点头。
    “对对对,齐国公说的是。”
    高力士将司仁引到了李隆基所在的宣政殿门口,这里作为李隆基平时会见朝臣和听政的地方。
    “西平郡王,你再次稍等片刻,我进去通禀一声。”
    司仁连忙还礼。
    “有劳齐国公了。”
    高力士离开后,司仁便收起了笑脸。
    李隆基这次召自己进宫难道只是为了慰问病情这么简单吗?如果是普通的召见,完全没必要派高力士,随便找个太监传旨即可。
    全大唐的人都知道,高力士代表着李隆基。那他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用意呢?
    司仁眼神飘忽不定,想了许多种可能,但没有一种符合现在的情况。
    “宣西平郡王。”
    司仁听到高力士的呼喊声,立刻进门。然后作势就要给李隆基行礼。
    “臣哥舒翰叩见陛下...”
    高坐上的李隆基放下奏折,开口说道。
    “行了,西平郡王大病初愈,免礼吧。
    高力士,赐座。”
    高力士双手捧着一个小圆凳放在司仁身后。
    “谢陛下恩典。”
    李隆基年近60,胡子白了,但精神状态极佳,满面红光。根本看不出来像是被美色诱惑的样子。
    “爱卿,这些年你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朕得知你昏迷,寝食难安。”
    司仁连忙回道。
    “幸得陛下护佑,臣才侥幸躲过一劫。
    如今身体已无大碍,愿为陛下守边戍土。”
    李隆基轻嗯一声,似乎是在思考什么。
    “爱卿,你的心意我明白。但你大病初愈,还是先在长安静养一段时间吧。”
    司仁表面上恭敬的答应,但心底却开始迷惑起来。
    李隆基把自己找来难道就是为了询问自己的伤势吗?
    就在司仁还在疑惑的时候,李隆基再次开口了。
    “杨国忠在你昏迷的几个月中参了你两本。”
    随后他对高力士使了个眼色。
    高力士心领神会,拿着走着递到司仁面前。
    “你先看看吧。”
    司仁皱着眉,脸色阴沉的将奏折打开。
    里面的内容不多,但表达的意思很清楚。
    第一道奏折,参的并不是司仁,而是他的大儿子哥舒曜。认为他能力不足,不能担任光禄卿这一职。
    光禄卿主要负责司膳,比如祭司、宴会、朝会等等。
    第二道奏折,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李隆基收回西平郡王的称号。给出的理由是,哥舒翰年老体衰,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这一爵位。
    如让藩国知晓大唐的西平郡王是个病秧子,一定会起异心,引起不必要的事端。
    司仁脑筋急转,李隆基为什么要把这两道奏折递给自己看?目的是什么?
    杨国忠不是深受李隆基器重吗?难道这只是表象?
    “臣...无话可说。”
    司仁打算来一招以退为进。既然你李隆基把奏折给我看,那就证明你不想这么做。
    那我把这个皮球踢给你,顺便看看你到底想要搞什么花样。
    李隆基轻叹一声。
    “你啊你,打仗勇猛无比。可每每有人奏你,你都是这副模样。
    这件事我已经驳回了,并且斥责了杨国忠。
    你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就算重病垂危也是昔年为大唐厮杀所致。
    至于哥舒曜,你也不用担心。年轻人嘛,谁年轻还没有犯过几次错误。
    人要学会在错误之中成长,而不是在错误当中越陷越深,明白我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