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两根拐杖(改)
作者:山泽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最新章节     
    至于将来朱标会不会褫夺他们兵权,对他们秋后算账。
    既然将朱标视作主心骨,视作统帅,那这些个问题,就压根不是问题。
    军中之事,将令如山。
    主帅令旨,谁敢不从?
    星夜转过,天露初晓,大地依旧暗沉。
    距离奉天殿不到百米的地方。
    当看到朱标一步一步走的甚是艰难,老朱笑着说道:
    “老大,身上有伤便不必去上朝了。”
    “儿子没事,今日还要做戏给官员看。”
    “嗯.....”
    见朱标将玄色长鞭递给刘和,老朱微微一顿,缓缓说道:
    “当真要在奉天殿上,当着百官的面鞭笞老二?”
    “咱以监国有方的名义,赏赐老二便是了。”
    朱标微微摇头,一边挪步,缓声说道:
    “只是您以监国有方的名义赏赐二弟。”
    “百官记不住二弟的功劳,对二弟的声望提升也不大。”
    “所以儿子才演这么一出白戏。”
    “由儿子亲自下令,鞭笞二弟。”
    “让百官求情。”
    “也让百官自己说出,这些日子二弟处置胡逆案有功,监国有方。”
    见朱标一步一步走的甚是艰难,老朱心头一紧,继续说道:
    “你回去歇着吧,待会朝会咱下令训斥老二便是了。”
    “恐怕也不妥。”
    朱标无奈叹了口气,继续道:
    “此次训斥二弟只是做戏,百官中的聪明人大多也能明白。”
    “可若是您下令训斥二弟。”
    “且不说先行训斥,后而封赏,于皇帝威严有损。”
    “单说您下令鞭笞二弟,百官便不敢出言求情,更不敢将二弟今日来的功劳,尽数说出。”
    “可换做是儿臣的话。”
    “文臣、武将自然能看的明白,儿子这是借着训斥二弟,好给他表功。”
    被朱标这么一说。
    老朱还真觉得,今日之事还非朱标不可。
    只不过看着朱标碍于屁股上的伤势,每走一步,身体都要微微一紧。
    老朱当即上前,一把背起朱标。
    “爹.....”
    “快放儿子下来,不合礼制啊!”
    “什么礼制不礼制的!”
    “老子背儿子,有什么不合礼制的。”
    “小时候咱又不是没背过你。”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
    “你小子是咱大明的太子,除了咱这个皇帝,谁有资格把你背起来!”
    语罢,老朱背着朱标便朝奉天殿走去。
    似担心颠到朱标一般,老朱每一步都走的甚是稳健。
    而趴在老朱的背后,朱标心中百感交集。
    何其有幸,重生朱家。
    何其有幸,与老朱有一场父子亲情。
    和大多数父亲一样,老朱不善表达。
    可一言一行足以证明,老爷子是想将最好的都留给自己。
    这份父爱虽显笨拙,可的的确确深沉似海。
    奉天殿前,经历昨日之事。
    此时武将们都是格外的轻松。
    就连清晨的空气,也显得清凉透彻,愈发沁人心脾。
    “陛下驾到。”
    “太子驾到~”
    太监那略显尖锐的嗓音割破殿前嘈杂,传入众人耳中。
    只见老朱身旁。
    朱标步履维艰,朝着龙椅下方那把椅子,艰难挪步。
    “呼~”
    尽管垫了好几层软垫,可接触软垫的瞬间,朱标依旧疼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一幕看的在场武将甚至揪心,一旁文臣的脸上也满是自责。
    也是看到朱标落座。
    众人这才开始拜道:
    “臣等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
    “臣等问圣躬安。”
    见老朱微微摆手。
    老朱的随身太监,也是奉天殿执礼太监刘和中气十足道:
    “朕安。”
    “何人有奏!”朱标温声开口。
    秦王朱樉率先出班,看向老朱高声道:
    “启禀父皇,儿臣有奏!”
    “胡逆一案,逆党共一百二十三人,除胡惟庸、涂节、陈宁三名首恶外。”
    “其余同案官员,尽数以国法严惩。”
    “共计斩首三百七十人,充入教坊司一百二十五人,流放两千三百人。”
    将事先写在掌心的数字完整念出来后,朱樉微微抬眸,看向朱标。
    实际上。
    虽说胡逆案是近日朝中第一大案。
    可朱樉这两日暂代朝政才知道。
    老朱、朱标日常需要处理的琐事,也是一大堆。
    他根本没心思,也没时间去关注胡逆案。
    胡逆案具体杀了多少人,他也不知道。
    他不过是当庭宣读锦衣卫递来的名单,然后命朱棡、朱棣同铁铉、马虎一起捉拿案犯。
    此时之所以能诵念出具体人数。
    也是昨夜朱标派刘保儿给他递了个消息。
    想来。
    应是自家大哥要借机赏赐。
    念及至此,朱樉一脸欣喜,高高昂着脑袋,似乎是在等待赏赐一般。
    见他如此。
    身后的朱棣也想讨赏。
    可就在朱棣准备出班之时,晋王朱棡却将其给拦了下来。
    “三哥.....”
    “再看看!”
    朱棡一早便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正如他先前和朱棣说得那样,自家大哥绝不可能平白无故,连着赏赐他们两次。
    看着此时座位上的朱标面沉似铁。
    朱棡愈发确定心中所想。
    “砰~”
    果不其然。
    朱樉刚一说完,朱标右手狠狠拍在椅子的扶手上。
    下一秒。
    一道满是怒意的呵斥,骤然响起。
    “三百多条人命!”
    “两千多人被流放!”
    “秦王朱樉,你可知罪!”
    “啊?”
    听到朱标这话的瞬间,原本还等着赏赐的朱樉猛然一愣。
    下一秒,好似想到了小时候被朱标教训的场景。
    此时整个人竟不自觉的跪了下去。
    “大.....大哥......”
    “你可知道!”
    “冲入教坊司,生不如死。”
    “流放千里,活下来的不到五成!”
    “算下来,便是近两千条人命!”
    朱标虽是训斥。
    可听起来又好像是在警示朝臣,不该犯罚,连累家人。
    “朱樉,你可知罪!”
    “臣...臣弟知罪.....”
    望着满脸怒意的朱标,朱樉哪里敢有半句辩解。
    此时耷拉着脑袋,就跟真的犯了国法一般,灰溜溜认罪。
    可正是见他这副样子。
    不只朱标,就连皇位上的老朱也是眉头一紧。
    “既然知罪,理应受罚!”
    朱标说着便要起身。
    也是此时。
    老朱微微示意,刘和忙拿着一根拐杖跑到朱标身旁。
    “殿下.....”
    “孤乃大明太子,自有文臣武将相扶。”
    “何必用此竹杖!”
    朱标说完,用还藏留着怒意的目光扫视百官。
    可听到朱标这话。
    百官心头振奋,此时虽耷拉着脑袋,却依旧掩藏不住内心狂喜。
    这话明显是要选择朝臣,上前搀扶。
    若是选到他们......
    能当着老朱的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得太子格外荣宠,上前搀扶朱标。
    这是何等的殊荣!
    能被太子朱标视为辅佐的拐杖,定然会被士林百姓传为美谈。
    就在一众文臣支棱着耳朵,期待朱标念到他们名字的时候。
    只见朱标看向大殿后方,淡淡说道:
    “铁铉、马虎,扶孤上前!”
    “是!”
    语罢。
    铁铉、马虎,二人当即出班,从百官身旁走过。
    最后走到官员最前列,走到了朱标的身旁。
    刹时间。
    宋濂、高启心中暗自称赞,天家抖擞,选才取能不拘一格。(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屈一格降人才。)
    詹同、方克勤等其他文臣,也无不心生羡慕。
    按说铁铉、马虎官职微末,绝对没有资格上前搀扶朱标。
    可他们二人还有另外一层身份。
    他们二人已然入阁。
    想明白这点后,众人愈发确定,只要入阁,那便是天子近臣....
    也是在铁铉二人的搀扶下。
    朱标缓步走到朱樉跟前,怒声呵斥。
    “父皇仁慈,不忍见杀。”
    “可你呢!”
    “朱樉,你乃除孤以外,诸皇子之首!”
    “该当何罪!”
    朱标语气虽是恼怒。
    但从未说朱樉所为有哪里不合国法。
    此时训斥,也只是说老朱这个皇帝不忍见杀。
    “来人!”
    听到朱标这话。
    刘和将玄色长鞭恭恭敬敬递了过去。
    几乎同一时间,朱标手持长鞭,骤然挥出。
    鞭子在空中发出的锐利爆鸣,萦绕在奉天殿内,久久不散。
    百官听闻,更是无不胆寒。
    一鞭下去。
    朱樉哀嚎一声,竟趴在地上痛苦呻吟了起来。
    也是这一鞭子。
    朱标有些没站稳,竟原地趔趄了一下,险些摔倒地上。
    “蓝玉,代孤行刑!”
    “是!”
    蓝玉不敢犹豫,当即上前接过长鞭。
    可不等蓝玉动手,汤和忙开口说道:
    “殿下万万不可!”
    “蓝玉区区武将,不过侯爵。安能鞭刑皇子,鞭笞藩王!”
    “若蓝玉行刑,虽九死不能赎今日之过!”
    “求殿下暂记此过,等殿下伤势好转后,亲自动手!”
    “求殿下暂记此过,亲自动手!”
    汤和说完,冯胜、李文忠等武将齐齐跪地说道。
    可既便如此。
    朱标似铁了心要教训朱樉一般,再次开口道:
    “蓝玉!”
    “鞭刑三十!”
    就在蓝玉走到朱樉身后,准备抬手之时。
    宋濂终于明白了过来,当即跪地求情道:
    “中山侯所言极是。”
    “况且秦王严惩逆党贼子,乃拳拳爱民之心。”
    “爱民之心?”
    见朱标面露狐疑。
    宋濂深吸口气,忙继续说道:
    “贪官不法,攀附奸相,乃国之硕鼠,国朝蛀虫。”
    “逆党贼子,瞒上欺下,枉法害民。”
    “百姓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
    “此等罪徒,于国法不容,于民心更是不容。”
    “秦王殿下这些日子严惩罪徒,也是匡正国法,也是顾念百姓,为百姓伸张正义。”
    “原是如此?”朱标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低声喃喃。
    见朱标态度改观,詹同也跟着说道:
    “殿下有所不知,刑场之上,见逆党贼子被斩,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秦王所为,符合民心!”
    “秦王所为,符合民心!”
    宋濂、高启说完,身后那帮文臣也齐齐跪了下来。
    也是见此时满朝文武,尽数为朱樉求情。
    朱标眼中闪过一抹喜色。
    随即故作歉意,缓步走到朱樉跟前。
    “二弟,原来是大哥错怪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