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参观圆明园和卢沟桥等
作者:山果果9   我的学生生活最新章节     
    五明喜欢日出,阳光落在自己身上,没有阴霾,没有杂陈,只有暖光和希望。把自己的感受永远置顶,清风有度,决择有品,得失随缘。
    五明喜欢在大都市里自己默默无闻的感觉,正因为谁都不认识五明,某种程度上自己很自由。当然这也是一种孤独,但孤独有时也是自由的代名词。无论五明在别人眼中有多少版本,那都不重要,只要过好当下,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期望每一缕阳光都能照亮自己。而是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懂得为自己开一扇窗。希望自己一如既往的坚强勇敢。站在迎着光的地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在北京学习的第三周,这个星期六,五明又接到了爸爸的来信。来信说,
    “五明,
    收到你的来信,我非常高兴。看到你在北京的学习和生活都很不错,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你远离家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能够如此积极地适应新环境,我为你感到骄傲。
    听说你在培训班学习很努力,这让我非常高兴。我相信你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定会在培训班里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你还要加强自己的英语和其他科目的学习,发扬“勤奋、自立、进取”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我也很关心你的生活。北京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对于小伙子们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应该提高。你要好好利用时间,多去了解了解京城的风俗人情和文化,结交更多的朋友,开拓自己的社交圈。
    最后,我要告诉你,无论你身在何处,爸爸永远支持你。只要你努力学习、用功做事,我就会一直支持你,鼓励你,祝你健康快乐,事业有成。
    爸爸
    1987年12月”
    五明收到父亲的来信,当天就给父亲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您好!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来自家乡的来信。我一直想念您和哥哥、弟弟以及家乡的风景,我在北京学习也收获了不少新的东西和见识。
    北京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我参观了天安门广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观了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许多着名的景点,还去参观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也参观了博物馆和艺术展览。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我们的国家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更加自信和自豪地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在北京的生活也很充实。我和其他学员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在课堂上和课外都能取得进步。我们还组织了一些活动,参加了一些社交聚会,结交了一些新朋友。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独立和自信,也让我更加享受人生。
    虽然离家乡有些远,但是我一直关心着您和家人的生活。我希望您们一切都好,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也期待着早日回到家乡,与您们见面。我还给您买了衣服,给哥哥、弟弟也买了礼物,回来的时候带给您们。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并代问哥哥弟弟好!
    期待着您的来信。
    您的儿子,五明
    1987年12月”
    五明参加北京的学习班,这个星期,利用星期天的机会,五明约了几个一起学习的同伴,来到了北京圆明园和卢沟桥等地参观。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被誉为“万园之园”。
    五明和同伴们来到这里,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皇家气息。看到的是断壁残垣,五明和同伴们首先来到了宫殿群,这里有一些古色古香的残缺建筑,如宝珠翠山、静心堂、云岭禅寺等。宝珠翠山是一座仿造峨眉山的山脉景观,中间有一个形状像宝珠的亭子,非常美丽。静心堂则是一座修身养性的地方。云岭禅寺是一座仿造峨眉山金顶寺的寺庙,气氛非常庄严肃穆。
    五明和同伴们接下来又参观了西洋楼、电视塔、船屋等景点。西洋楼是圆明园中唯一一座西式建筑,因为其建筑风格独特,被认为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奇迹。电视塔是一座仿造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铁塔,是圆明园中的标志性景点。船屋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座建筑,建筑面积几千平方米,曾经是皇家游船和宝藏的储存地点。
    五明和同伴们在圆明园游览了几个小时,虽然被烧毁,但五明也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园林的魅力和历史价值。五明对这座园林的景点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伴说,“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五明的同伴告诉五明,“北京的圆明园,这个园子从康熙46年(1707年)开始兴建,一直到1860年修建就没有停过,占地面积有几千亩,它是清朝的第二皇宫,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圆明园,当时京城已经无人防守,圆明园中只有几十个太监奋起反抗,这几十个太监的后果可想而知,英法联军一进入圆明园,他们就看到圆明园中有无数金银珠宝,书画,玉器,亭台楼阁。他们进去以后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但是他们当时并没有马上动手开抢,而是做了分工,这些英法联军分了三等,第一天由英法联军中的大人物开始抢,第二天中人物开始抢,第三天最小的士兵开始抢,疯抢之时到第三天局面已经完全失控,所有人一起开抢,还不包括英法联军毁坏的,这帮兵痞破坏了多少东西,连原文版的《四库全书》都不知道珍惜,最后为了毁灭罪证,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放了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畅春园,等五个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当时在宫里还有二、三百个宫女和太监躲在一处院子当中,一场大火最后一个也没有跑出来,”。同伴接着说,“现在其它的园林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圆明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保留了下来,如今成了这副样子,不禁让人心酸,”五明在心里暗示自己,要铭记历史,要让国家强大起来,绝对不要让历史重演。通过参观圆明园,五明深深感到国家要强大,落后就会挨打。
    北京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方向,是一座着名的古桥。五明和同伴们又坐公交车来到卢沟桥,看到这座桥跨越了永定河,桥面长达266米,宽约9米,同伴说,“卢沟桥是北京市内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石拱桥之一”。
    五明和同伴们参观了北京卢沟桥,并深受其景观的震撼。五明和同伴们发现,这座桥的石拱飞翘,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桥的两端分别是亭阁和城楼,增添了桥的雄伟气势。此外,桥下的永定河,给人以平静的感觉。
    在参观中,五明深刻感受到了北京卢沟桥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五明对这座桥的保存和保护表示赞赏,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重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同伴说,“卢沟桥最初在修建的时候共有627头石狮子,明、清两代呢,就经历了14次的修缮,每一次修它的时候,石狮的数量都不一样,所以卢沟桥究竟有多少头石狮子,你能数的清吗?”
    同伴问五明,“卢沟桥上多少头石狮子,你知道吗?”五明说:“不清楚,数不清。”
    同伴说,“卢沟桥两旁都雕刻着精美的石狮,北京有句歇后语,叫做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也数不清。”同伴说,“卢沟桥始建于金代1189年,距今已经有近800年的历史了。”
    同伴接着说:“卢沟桥畔鸡鸣报晓,它是北京人心中最牛的石桥,没有之一,也是整个华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 古时候,卢沟桥距离北京城大约30里路,这个距离在古时候要走大约一天的时间,所以不管是来京城赶考的举子,还是朝见帝王的官员或者是做生意的商人,走到卢沟桥这里,一般都要住一晚,第二天佛晓动身出发,要在晚上北京城的城门关闭之前进入到北京城,当时人们拂晓上路,见明月当空,照着大地。卢沟桥上浩月如霜,晓月的意境也就来了,于是便有了燕京八景之‘卢沟晓月’。”
    同伴说:“当人们试图扎进时间的长河里,或许会看到在这里,驻足抚摸卢沟桥栏杆上的石狮,惊喜激动的夸赞着它无与伦比的美丽,这个人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称赞北京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桥,是独一无二的桥,所以西方人也称卢沟桥为马可波罗桥。”
    同伴继续说:“在这座桥上,抗日将士们在这里与侵略者肉搏厮杀,内心怒吼着唯愿裹尸还,也要抗击侵略者。”
    同伴说,“还有老实巴交中国的《骆驼祥子》,拉着他心爱的洋车,将要强和汗水融入进卢沟桥面。还有《城南旧事》里,六岁的英子,从卢沟桥进入北平城,从此懂得:‘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不徘徊‘的真谛。”
    五明和同伴们踏上卢沟桥,踩着留有车辙的青石板路,跺跺脚,历史感油然而生,站在这里。五明仿佛听到1937年的枪声,似乎还在耳畔回响。同伴说,“正是在这里,中国掀起全民抗战,史称‘七.七卢沟桥事变’,它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同伴说,“无数将士,将热血洒在了卢沟桥畔,历史里有卢沟桥,卢沟桥上有历史,这座古老的石桥寂静而坚定,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
    五明和同伴们,还有幸参观了在离卢沟桥不远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个参观过程对五明产生了很深刻的印象,让五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抗日战争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一个十分庄严的场所,它向人们展示了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以及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牺牲。在参观过程中,五明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这些让五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在纪念馆中,五明看到了许多反映抗日战争的图片和实物,如当时使用的武器装备、生活用品和运输工具等等。这些实物让五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情况,也让五明更加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困难。
    在参观过程中,五明还听到解说员讲了许多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和英雄事迹。这些事实和事迹让五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也让五明更加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和坚韧。
    总的来说,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它让五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也让五明更加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困难。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五明将不断传承和弘扬抗日战争的精神,为中国的强大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