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开海禁的好处
作者:京海第一深情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最新章节     
    【只是开海运这件事情,必然 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
    【这个年代靠水路吃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其中牵扯利益之人,也着实是有点多。】
    【不过海运却不能够放弃。】
    【否则便是肥了这些人,穷了整个大明!】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心中冷哼一声:
    “咱倒是想看看谁敢反对朝廷开海!”
    对于朱雄英后半段的话。
    朱元璋当然是赞同无比。
    朝廷不可能因为这些人想自肥,而误了整个大明!
    第二天的早朝上,朱元璋等到百官朝贺完毕。
    便主动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
    “咱今天有件事要说一下。”
    听到 朱元璋的话,满朝文武不由得面面相觑。
    要知道陛下已经很久没有在朝堂上说出这样的话了。
    从大明税制改革之后,陛下整个人似乎也改变了不少。
    不再似以前那般殚精竭虑。
    也不再对百官极尽苛责。
    面对这种改变,众人心中当然是高兴的。
    谁会喜欢跟着一个动辄就杀人的领导呢?
    然而皇帝的改变却不止于此。
    随着经济的向好,皇帝整个人也变得和善了许多。
    尤其是在李善长等人被诛杀之后。
    更是多次在朝堂上夸赞过众正盈朝。
    洪武朝的朝堂,总算是没有那么杀机四伏了。
    但是 今天皇帝说的这番话,众人却从中咂摸出来了一点不一样的味道。
    大家都是混迹朝堂的老狐狸。
    谁也不傻。
    于是便安静的等待着朱元璋的吩咐。
    刘伯温将疑惑的目光看向朱标。
    随即朱标便回过来一个让刘伯温宽心的眼神。
    这让刘伯温的心顿时放松了下来。
    尽管不知道皇帝想要说什么。
    但应该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朝廷前段日子重建了各地的市舶司。”
    “咱也已经去了旨意。”
    “只是这个市舶司建造的时候,花费不少。”
    “咱又是个心疼银子的人。”
    “所以就想着怎么把这市舶司给用起来。”
    “好对得起这笔银子。”
    朱元璋的话,让刘伯温松了一口气。
    原来还是市舶司的事。
    朝廷已经解决了倭寇,所以才重开市舶司。
    既然是市舶司,那就不能扔在那里浪费了。
    当然要好好利用起来才是。
    其余官员也松了一口气。
    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绕来绕去还是市舶司。
    紧接着朱元璋又说道:
    “所以咱觉得,以后从南越等地往来金陵的船只。”
    “都要走海运。”
    “包括依旧大明沟通南北,运送官盐之类的。”
    “统统都要走海运。”
    “如果商人有需要的话,也 可以联系官船。”
    “将货物通过官船,走海运运输。”
    “如此一来,就能够大大的节约成本。”
    “这样朝廷的市舶司不至于闲置,商人们也省下了银钱。”
    “还都得了好处,简直就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满朝文武闻言纷纷点头称赞。
    刘伯温也是忍不住的点头。
    海运这个东西确实是好东西。
    之前姚广孝从占城运回来粮食,才用了区区半个月的时间。
    这要是走陆路或者别的水路。
    至少也要数月。
    真要是用别的法子运回来。
    朝廷早就被那些商人给拿捏了。
    再说了,朝廷用官船走海运来运东西。
    确实是能帮那些商人省下不少的人。
    这些钱进了商人的口袋,也能够多为朝廷缴纳一些赋税。
    何乐而不为呢!
    等等...,陛下是不是说要开海运?
    是不是要让那些商人走海运来运这些东西?
    开海?!大明要开海了?!
    原本还在 交口称赞的官员们顿时愣住了。
    尤其是那些东南沿海一系还有沿着运河边上出身的官员。
    顿时就急了。
    这不是砸自家的饭碗吗?
    自己的家族从禁海之后,便靠着水运赚的盆满钵满。
    真要是开海之后,自家的财路不就断绝了?
    不行,一定要阻止朝廷开海!
    当即便有 官员站出来说道:
    “启禀陛下。”
    “海运之事,不可轻开。”
    “请陛下三思啊!”
    听到这个官员的话, 朱元璋脸上的表情顿时冷冽了起来。
    雄英说的果然没错。
    海运这件事,里面牵扯到的利益实在是太多了。
    这些人为了自己嘴里的那点好处。
    完全不顾朝廷的利益。
    “哦?爱卿倒是说说这海运为什么不能够轻开?”
    站出来的官员,被朱元璋的反问给问愣住了。
    自己之所以这么快站出来。
    完全是因为家族利益的原因。
    但是理由一时半会儿却没有想好。
    之前倒是有个不错的理由。
    那就是海疆不靖,有倭寇出没。
    贸然开海,肯定会蒙受损失。
    但是现在这个理由已经不好用了 。
    朝廷已经派姚广孝把倭寇给彻底清剿完毕。
    姚广孝也因此被封为靖海侯。
    以示海疆平靖之意。
    现在自己要还拿这个理由说事。
    岂不是打了陛下和靖海侯的脸。
    不过能在洪武朝的朝堂上活下来的人。
    又有哪个是易与之辈。
    很快,这个官员就想好了理由。
    “启禀陛下,朝廷的船多是内河内湖的船。”
    “能够出海的船寥寥无几。”
    “臣担心贸然开海,会引起那些商人的拥挤和恶意争夺。”
    “陛下也知道那些商人都是逐利之人。”
    “时间长了, 必然会引起不正之风。”
    朱元璋笑着说道:
    “这点爱卿倒是不必在意。”
    “咱已经下旨,从南边那些深山里伐木造船。”
    “到时候海运的船肯定是绰绰有余。”
    听到朱元璋的话,这个官员也是一阵词穷。
    这本就是个临时想出来的理由,根本就拿捏不住皇帝。
    好在由于 他的出现,给了别的官员一些思考的时间。
    所以朱元璋话音刚落。
    就有官员再次站出来说道:
    “陛下,海上妖风太多。”
    “海运风险太大,一旦倾覆便是灭顶之祸。”
    “于民于国不利,还是水路要好很多。”
    此话一出,不等朱元璋开口。
    刘伯温便率先一步站出来冷哼一声说道:
    “荒唐!”
    “亏你还是国朝大臣,连这种无稽之言都能够说出口。”
    “简直就是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