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朱元璋:摊牌了
作者:京海第一深情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最新章节     
    朱雄英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这个杨县令是科举改革后选拔出来的人才。
    能够下放到一方做县官。
    自然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所以朱雄英很想知道这个杨县令到底是怎么想的。
    杨县令在听到朱雄英的话之后。
    不敢有丝毫的隐瞒,咬了咬牙说道:
    “不敢欺瞒陛下还有皇孙殿下。”
    “今天衙门外的情形陛下和皇孙殿下也看见了。”
    “这些胥吏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竟然敢公开向百姓索贿。”
    “还有那姓刘的勋贵和本地士绅等一干人,也都明里暗里不想为朝廷分忧。”
    “臣只是一个流官,但是他们却是本乡本土之人。”
    “臣既想为朝廷把这件事办好。”
    “也不想在臣离任之后,让本乡百姓受到那些乡绅们卷土重来的报复。”
    “这其中的平衡,臣即便是到今日也没法把握。”
    “所以直到现在,本县的土地都还没有丈量完毕。”
    听到杨县令的这一番解释。
    朱元璋和朱雄英心中都一阵赞叹。
    懂得变通,不迂腐,并且能够为本乡本土的百姓考虑。
    而不是一味的只注重自己的政绩。
    有这样的官员,着实是本地百姓的福分。
    朱元璋更是在心里把自己的孙子给夸了个遍。
    因为改革科举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自己听到朱雄英的心声之后。
    才跟标儿决定这么做的 。
    按功劳来算的话,雄英是头功。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说道:
    “那今日之事,若是我跟皇爷爷不在此地的话。”
    “你准备如何处理?”
    杨县令闻言立刻说道:
    “不瞒皇孙殿下。”
    “从臣开始派那两个胥吏去丈量刘家的土地开始。”
    “臣已经决定和这些士绅撕破脸了。”
    “朝廷要的是百姓安居乐业。”
    “可若是不料理了这些士绅的话。”
    “百姓 永远都会被他们压在头上。”
    “没有丝毫翻身的机会。”
    “那两个胥吏便是臣的棋子。”
    “所以臣才会这么快的出现在现场。”
    听到杨县令的话,朱英饶恍然大悟道:
    “哦~我之前还纳闷县城距离现场那么远。”
    “你是怎么这么快就得到消息的。”
    “原来这是你提前布好的局!”
    观音婢也是面露讶然之色。
    这个县令竟然如此的有头脑。
    朱雄英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因为从一开始 ,朱雄英就已经猜到这是一个局。
    甚至就连那两个胥吏,都是这个杨县令施展的苦肉计。
    否则,派两个更圆滑的人岂不是更好。
    比如讹诈赵家父子的那两个胥吏。
    肯定不会生出这么多的事端。
    “那你有没有想过。”
    “你这种做法,会让你以后在士林中无法立足?”
    朱雄英开口说道。
    杨县令闻言摇了摇头:
    “臣并非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
    “也知道父母供养臣读书的艰难。”
    “他们节省下口粮,让臣考取功名。”
    “才有了今日之官位。”
    “臣当然知道臣今天站出来会为士林所不容。”
    “但臣同样也知道。”
    “如果臣今日不站出来。”
    “日后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像臣一样的家庭受到这些士绅的压迫。”
    “他们可不一定有臣这么好的运气。”
    “所以臣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好的慷慨赴死的准备。”
    “哪怕是能够让这些士绅们退让几分,也是值得的!”
    听到杨县令的这番话。
    就连朱元璋的脸上都露出动容之色。
    自己一直以来接触的都是朝堂上的那些官员。
    他们有的夸夸其谈 ,有的阿谀奉承。
    当然也有人兢兢业业的埋头苦干。
    但是这些人当中,朱元璋敢保证没有几个人会像眼前这个杨县令这样。
    有如此决绝的心思。
    可以为了大明的百姓,舍弃掉自己的生命!
    与此同时,也更加的坚定了朱元璋推行科举改革的信心。
    “你是咱的好臣工。”
    “咱要是让你这样死了的话。”
    “那咱岂不成了昏君了。”
    朱元璋一脸赞许的说道。
    杨县令听到朱元璋的话,赶紧口称不敢。
    朱元璋摆了摆手 继续说道:
    “大明承平才几年。”
    “之前 咱的刀子一直对准的是文官。”
    “这两年咱也体恤到文官的辛苦。”
    “所以就没怎么动手。”
    “不成想,这些人还以为咱是提不动刀了。”
    “觉得咱不会对勋贵和士绅们动手。”
    “既然如此,咱就让他们长长记性!”
    “知道知道咱手里的刀快不快!”
    听到朱元璋满含杀意的话。
    即便不是针对自己。
    杨县令也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爱卿,这件事你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万事有咱给你撑腰!”
    朱元璋对着杨县令轻声安抚道。
    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朱元璋这轻声细语下潜藏的杀机。
    杨县令听闻此话,腰杆子彻底的硬了起来。
    一开始还担心这些士绅们动用自己手里的关系。
    对自己施压。
    尽管已经做好了以身殉道的准备。
    但能不死的话,谁会想死呢?
    而今有了陛下给自己撑腰。
    杨县令顿时感到无所畏惧。
    当即便开口说道:
    “陛下和皇孙殿下放心!”
    “这件事,臣一定会做好的!”
    说完便 转身离开了。
    朱元璋看着杨县令离开的背影。
    直到彻底消失不见之后。
    才对朱元璋说道:
    “雄英觉得此人如何?”
    朱雄英说道:
    “只补了一个七品的县令。”
    “说明此人在才能上肯定是有限的。”
    “但是朝廷用人,也绝对不会一味的只看才能。”
    “否则很容易像前宋一样,尽是一些秦桧和贾似道之类的奸臣。”
    “干的都是卖国求荣的勾当。”
    “不过,孙儿倒是觉得,可以用此人来搅动风云。”
    “彻底的把丈量土地这件事情给推行开来。”
    朱元璋闻言满意的 点了点头。
    自己这个孙子,总是能说到自己的心坎里去。
    “走,去前面看看事情发展的怎么样了!”
    说着便带着朱雄英等人再次返回堂前。
    却不料刚刚走到堂前,就感受到了县衙里剑拔弩张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