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朱元璋的杀意
作者:京海第一深情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最新章节     
    另一个人也出声附和道:
    “是啊,朝廷的量具多少年没用过了。”
    “县里又拨不出修缮银来。”
    “只要你们能够捐出来点修缮银。”
    “把这步弓和测绳修理一下。”
    “说不定就准了!”
    赵大闻言叹了一口气说道:
    “多谢两位差爷好意。”
    “小老这确实是五亩六分水田。”
    “咱不能坑了朝廷!”
    “请两位差爷照实记录 吧!”
    两个官差嘴里不由得一阵骂骂咧咧。
    然后不甘心的在 黄册上记录:
    “赵大,上等水田五亩六分,双方 皆无异议,今日造册。”
    “洪武十年七月廿三日。”
    登记完毕之后。
    赵大整个人的精气神就像是被抽走了一样。
    两个官差却带着量地的工具。
    对着赵大爷俩啐了一口后离开了。
    其余围观的百姓也都摇头叹息着离开。
    只剩下一脸失魂落魄的赵大和涨红了脸的赵铁柱。
    朱元璋此时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实在不敢相信,在距离金陵只有几天路程的地方,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
    而且还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发生的。
    这对于一直觉得百姓已经过上富足生活的朱元璋简直就是当头一棒。
    良久之后,朱元璋才长出一口气说道:
    “走,跟咱上前看看!”
    说罢便率先大步前行。
    朱雄英和朱英饶等 三人则跟在朱元璋的身后。
    来到赵大的身边,朱元璋的眼中更是闪过一丝不忍和愤怒。
    赵大失魂落魄的样子,一下子就让朱元璋想到了年幼时官差从自家抢走粮种父亲脸上的表情。
    正是因为那次粮种被抢走,导致自己家人被生生饿死。
    强忍住心中的怒火。
    朱元璋对着赵大说道:
    “敢问老哥,这些官差胥吏为何敢如此胆大妄为?”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赵大只是麻木的扭头看了朱元璋一眼。
    长叹一口气后便不再说话。
    倒是赵铁柱,一张脸憋得通红。
    但是刚才的经历还是压住了赵铁柱想要诉说的愿望。
    朱英饶一脸愤愤不平的说道:
    “这些狗差役真是胆大包天!”
    “竟然敢公然索贿。”
    “难道就不怕朝廷治他们的罪!”
    朱英饶的话把赵铁柱父子吓了一大跳。
    赶紧向四周看看。
    发现没人之后,才长出一口气。
    刚准备训斥朱英饶胡言乱语。
    却又发现朱英饶几人的打扮不是普通人。
    最终嗫喏了几句 ,换来一声叹息。
    “几位贵人 从何而来?”
    “怎么到咱们这穷乡僻壤了?”
    赵大打起精神对朱元璋行了一礼后说道。
    朱元璋还是按照之前的那一番说辞。
    称自己是金陵来的客商。
    正好路过这里 ,便停下游玩一番。
    赵大看着几人身上的打扮。
    并没有起怀疑之心。
    虽然脸上还是一脸的失落。
    但朱英饶的这几句话,算是把赵大 的魂给叫了回来。
    赵铁柱听到朱英饶的话,也 终于没憋住。
    恨恨的说道:
    “治罪?”
    “怎么治罪?”
    “人家拿的工具是朝廷定下来的。”
    “量出来的土地就是朝廷定下的亩数。”
    “咱们普通老百姓除了认命,还能做什么。”
    赵大许是心中有事,只是叹了一口气却没有阻拦自己儿子的话。
    朱雄英闻言心中一动。
    开口说道:
    “刚才听到这两个官差说,只要孝敬些修缮银,就能给你们的土地少量一些。”
    “你们为什么不掏点银子呢?”
    赵大摇了摇头说道:
    “不怕这位贵人笑话。”
    “小老儿 救儿子的那两块碎银子。”
    “本就是用来贿赂他们的修缮银。”
    “谁知道这孩子口无遮拦,惹下这等祸端。”
    “没了孝敬的钱,也就只能让他们多量一些土地。”
    “将来多交点赋税了。”
    听到这里,朱元璋也终于忍不住了。
    “老哥,朝廷不是规定。”
    “只有百姓有冤屈,就可以头顶《大诰》,进京告御状吗?”
    “皇宫门前可是有登闻鼓的。”
    “敲响登闻鼓,皇帝就会亲自处理你的冤情。”
    赵大闻言摇了摇头说道:
    “这件事说的容易。”
    “若不是 活不下去,谁会去做这样的事?”
    “咱们连京城在哪里都不知道。”
    “即便是真有心去告御状,恐怕连盘缠都凑不出来。”
    “就算拼了这条命不要,告赢了又如何?”
    “官还是那些官,吏还是那些吏。”
    “无非就是换换人罢了。”
    “咱们在这片土地上过活。”
    “终究还是要被人家拿捏在手里的。”
    赵大轻飘飘的一番话。
    落在朱元璋的心中却重愈千钧。
    手持《大诰》,进京敲响登闻鼓。
    向来是 朱元璋心中的得意之作。
    觉得立下这样的规矩。
    就没有官员敢再欺上瞒下。
    从洪武元年开始。
    每年都有手持《大诰》告御状的人。
    自己也把相关的案件亲自处理。
    结果是这几年已经几乎没有人再做这样的事了。
    朱元璋为此还得意了许久。
    觉得这是自己的举措起到了作用。
    现在看来,恐怕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
    想到这里 ,朱元璋的心中又是一阵怒火。
    “真是无法无天,这天下到底还有没有公道可言!”
    面对朱元璋的怒喝。
    赵铁柱撇了撇嘴说道:
    “官字两张口,怎么说都是人家有理。”
    “咱们平头老百姓,只有被人家拿捏的份。”
    朱英饶气呼呼的说道:
    “我就不信这天下没有讲理的地方了!”
    朱元璋也开口说道:
    “你们放心,皇帝一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的!”
    赵大和赵铁柱闻言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激动。
    但是随即便暗淡了下去。
    摇了摇头说道:
    “这位贵人的好意,小老儿心领了。”
    “只是小老儿还有一句话,劝你们莫要去触这个霉头。”
    “天下乌鸦都是一般黑!”
    说完便带着赵铁柱 ,失魂落魄的离开了。
    看着父子两人离开的背影。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杀意。
    在赵家父子离开的那条路的两边。
    同样的情形也在不断的发生。
    朱英饶气恼的说道:
    “难道就没有办法管管这些官差了吗?”
    “就任由这些官差欺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