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重开市舶司
作者:京海第一深情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最新章节     
    姚广孝面色不改的说道:
    “不知道太子殿下要让臣去做 何事?”
    朱标和刘伯温对视一眼。
    重开市舶司这件事情。
    朝野上下早就已经知道了。
    但是在海津修建一个新的市舶司。
    这件事情知道的人却并不多。
    随后朱标说道:
    “朝廷准备在海津修建一个市舶司。”
    “但是这个市舶司的作用不仅仅只是通商。”
    “爱卿曾经剿灭过倭寇。”
    “我和青田先生都认为爱卿是最合适的人选。”
    原本脸上还没有什么表情变化的姚广孝。
    听到朱标的话之后,眼里顿时闪过一阵光彩。
    仿佛是找到了什么心爱的宝贝一样。
    “臣定当不负太子殿下和朝廷所托!”
    “竭尽全力帮助朝廷早日建好海津市舶司。”
    “征讨四方!”
    朱标闻言不由得哑然失笑。
    心道自己的儿子果然没有说错。
    这个姚广孝,对功名利禄这些东西从来都不在意。
    他在意的只有 一件事,那就是打仗!
    并且此人的战争嗅觉异常敏锐。
    自己还没有说为什么要修建海津市舶司。
    姚广孝自己就已经猜出来了。
    刘伯温也笑着说道:
    “靖海侯这次又要为朝廷立下大功。”
    “老夫就在这里提前恭喜靖海侯了!”
    从激动中回过神来的姚广孝。
    也收起了一身的傲气。
    对刘伯温说道:
    “那就借丞相大人吉言了!”
    随后又问朱标,
    “不知道太子殿下准备让臣何时出发?”
    朱标笑着说道:
    “半月之后,是朝廷第二批物资开始运往海津。”
    “那时候工匠也都招募的差不多了。”
    “你跟着一起过去就行了!”
    姚广孝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臣就先告退了。”
    说完便向朱标请辞离开。
    等到姚广孝的身影彻底消失不见之后。
    刘伯温不由得向朱标称赞道:
    “靖海侯果然是个纯人。”
    “心中没有丝毫世俗的牵挂,即便身在红尘,也能够坚守本心。”
    “将来必然是一方高僧大能。”
    朱标却笑着说道:
    “姚广孝能耐是有的。”
    “但是和青田先生比起来。”
    “还是要差上不少。”
    “青田先生乃是辅国之才,眼中放的是整个江山社稷。”
    “大明有青田先生,实乃大明之幸!”
    刘伯温闻言赶紧谦虚的说道:
    “不敢当太子殿下如此夸奖!”
    朱标脸上带着 一阵笑意。
    另一边,朱元璋四人跟在那个老者的身后。
    一路上果然看到不少胥吏正拿着各种工具在田间地头开始 丈量土地。
    一个人拿着步弓或者测绳丈量。
    一人拿着黄册进行记录。
    秩序井然,丝毫不乱。
    朱元璋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
    “朝廷早就应该丈量土地了。”
    “你看这官府百姓上下齐心。”
    “可不就是一番太平景象!”
    但是看着看着,朱元璋就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儿。
    脸上的笑意也逐渐的消失了。
    因为这些百姓虽然在老老实实的配合量地。
    但是眼里却都带着一丝恨意。
    朱元璋能够洞彻人心。
    自然不会看不到这些 眼里蕴含的意思。
    “赵大,上好水田五亩六分。”
    “已经丈量完毕,核准无误!”
    “无人有疑问。”
    “今日登记造册,不再变动!”
    一个官差将土地量完之后,给配合的人使了个眼色。
    负责记录的那人,嘴里一边喊话,一边开始在册子上写着什么。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之后,眼里顿时就冒出了怒火。
    怪不得这些百姓的眼里都带着恨意。
    原来,朝廷丈量土地并不是只有官府一方说了算。
    地方官府丈量出来土地的亩数。
    须得报给土地主人来听。
    双方确认无误后,再登记造册。
    以后就按照这个数额来缴纳税赋。
    若是有一方觉得不对,就 须得重新丈量。
    还觉得不对,就得要往上报,让更高一级的官府派人下来核实。
    如此无误之后,才能够登记造册。
    可是眼下这个胥吏仅凭自己一张嘴,就把亩数给确定下来。
    嘴上说着是双方核实无误。
    但土地主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开口的机会。
    朱元璋本就是受到官府欺压才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对于这等事情根本就无法忍受分毫。
    当即就要站出来呵斥这些官差。
    但是还没等朱元璋主动开口。
    就听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脸愤愤的说道:
    “这位大人。”
    “是不是哪里量错了?”
    “我们这份祖田从来都只有五亩。”
    “前朝的黄册和洪武元年的黄册上都是这么登记的。”
    “怎么今天就凭空多了六分地出来?”
    年轻人身旁的老人原本还想阻拦一二。
    但是年迈的自己,如何能够拦得住年轻气盛的青年人。
    等到做出阻拦动作的时候。
    这番话已经脱口而出了。
    胥吏听到这个年轻人的话。
    也不多说什么。
    停下了记录的笔对着年轻人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
    “跟户主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站出来说话?”
    年轻人梗着脖子说道:
    “我叫赵铁柱。”
    “户主是我爹。”
    “我是他儿子!”
    “我家的土地从来都只有 五亩,哪里来的五亩六分?”
    却不料两个胥吏根本就不接赵铁柱的茬。
    冷笑一声说道 :
    “你刚才说什么?”
    “你家的土地前朝的时候量的是五亩?”
    “到了大明朝,就变成了五亩六分。”
    “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前朝蒙古人吞了你们六分的地。”
    “咱们大明把你的六分地给你还回来了。”
    “你们应该 感念朝廷的恩德。”
    “可是我看你小子的表情。”
    “好像是不怎么乐意啊?”
    “怎么着?”
    “难不成是你觉得咱们大明不够好?”
    “怀念那些蒙古人在的日子?”
    另一个人也立刻配合的说道:
    “快说!你拿前朝定下的数额来管大明的土地。”
    “究竟是怀了什么心思!”
    “今天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我们可要拿你去吃官司了!”
    说着就准备上来拿人。
    把赵大给吓得浑身发抖:
    “差爷息怒!”
    “这杀才嘴里没个把门的。”
    “求差爷饶了他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