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万里长河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华夏大地上有几个比较传统的地理分界线。
    比如长江,传统的“半壁江山”就是由它而来,也是很多人记忆中的“南北方分界线”。
    其实,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与长江并不重合。
    所以就造成了一些省份和地区的困扰。
    自己以为是南方人,却是外人眼中的北方人。
    自己以为是北方人,却享受不到基础供暖。
    南北方的划分尚且不明确,吴楚之间想画个线出来更难了。
    大家耳熟能详的“江东”,以及与之相对的“江西”似乎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在这里画一条线,就能把吴国、楚国区分开来了。
    但是,这条线在哪?
    岳川发动话术,在脑海中搜罗半天,也没能找到准确的答案。
    在古代不但有江东、江西,还有江左、江右。
    这里的“江”都是特指长江,但长江那么长,它的东西、左右又指的哪里呢?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所以,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
    魏禧在《日录杂说》写道: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项羽的“江东子弟”一词,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项羽是江苏宿迁人,江东也就泛指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不过,“江东”、“江西”的概念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
    宋朝时期,江南东路简称江东,治江宁府(今南京市),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苏南部分,江西小部分。
    有江南东路,自然有江南西路,也就是今天江西为主的大片地区。
    至于为什么江西的行政划分保留到了今日,江东的行政划分却消失在历史中……
    大概是江东太富庶,太有钱,被上面拆分了。
    华夏地理上的划分,永远逃不了政治因素。
    比如元朝为了方便管理,划分出一个“河南江北行省”,就是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大片区域。
    这片区域有个显着的特征,那就是敢想敢干、敢打敢拼。
    日子过不下去了就不过了,扯旗造反,而且造反成功率特别高。
    这里出过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曹操、黄巢、刘裕、朱元璋等大佬,其他梁山好汉之类的小喽啰不计其数。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王朝敢把这一片划到一起的,只能说,元朝吃了没文化的亏。
    哪怕岳川上辈子的世界里,这片区域的人在语言、饮食、风俗等方面高度一致,却还是被划分到苏鲁豫皖等四五个省份里严加看管。
    所以,给吴楚划界这事不好搞。
    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好在现在吴国、楚国都刚刚发展,边陲区域的人口密度不大,不像后世那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岳川笔走龙蛇,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
    “这样,如何?”
    阖闾、伍子胥同时伸长脖子看过去。
    由不得他们不关心。
    毕竟这是吴国的疆域图,而且很可能要保持几百年上千年不变。
    “河神大人,这条线是什么?”
    “对啊,河神大人,堪分边界,一般都是依山、依水,有天然的地理标志,容易区分。这条线多在平原,若是立碑为界,很可能被人挪动,到时候又要起口角。”
    岳川呵呵一笑,“你们说的没错!划分边界都是依山、依水,此地没有河流,但是我们可以人工挖一条出来啊。”
    挖一条?
    阖闾、伍子胥瞬间醒悟。
    “河神大人是要在这里造一条新河出来?”
    “如此,我们吴国商船通航的范围就更广了!”
    岳川点头,“这条线只是一个大概的区域范围,你们可以自行勘测,商定运河开挖的路线。”
    一条疆界线能带来多少利益?
    对于很多国家而言,疆界确实越大越好。
    一直推到天之涯、海之角,有界无疆。
    如果不能,就要考虑稳定。
    最外围的疆界通常是没有什么产出的地方,最大的作用就是战略的缓冲。
    就好像果子外面的皮和硬壳。
    它们主要的作用就是以自身为代价保护里面的软肉和精华。
    吴国和楚国疆界部分,多占一寸又如何?
    意义不大,反而要移民屯兵,徒耗钱粮。
    既然疆界不能产生收益,那就要考虑稳定性,驻军越少、成本越低,自然越稳定。
    如果能通商通航,就更好了。
    有人,就有建设,就有税收。
    非但不会增加成本,反而能提升收益。
    伍子胥说道:“大王,我们与楚国之间有大江相连,将来云梦泽一带的码头修筑完毕,通过大江能源源不断获取资源,但是在远离大江的地方,物资输送困难,商贸几乎无法展开,必须依托运河发展起来。”
    阖闾看了一眼两国边界的运河。
    贯穿南北。
    从大江一路南下,直抵百越,然后继续向南,差不多有四五千里长。
    这样一条大河,阖闾很想划拉到自己家里。
    但是把界河划到自己家里,平白无故损失大片的疆土。
    阖闾肉疼。
    更是头疼。
    之前只想着多占一寸,多占点便宜,把疆界使劲地往外推。
    现在却反过来了。
    难受啊。
    岳川用笔杆点了点大江之北。
    “你们吴楚之间的运河只是一半,将来有可能的话,还要在这里向北挖,一直挖到燕国,然后继续向北。”
    岳川笔下画的是京杭大运河的升级版。
    北方从燕国继续向北,直抵黑龙江;南方贯穿岭南,深入中南半岛腹地。
    粗略估计,有万里之长。
    看似在大地上切了一刀,实则是给群山环绕的不毛之地插入一根大动脉,使其能够连通外界,进行人员、物资上的循环往来,享受到中原以及其他地方的好处。
    这条线,将会是周边区域最繁华、最富庶的地方。
    也正是这一刻,阖闾终于明白岳川之前说的“鱼和熊掌”是什么意思了,也终于明白什么叫“强迫症”。
    想要实现这种万里长河的计划,必须对世俗有绝对的掌控,令诸国协同,万民一心。
    这种宏伟浩大的计划,不是一个人、一个国能实现的。
    甚至都不敢想象。
    唯有河神大人敢想、敢干,也唯有河神大人手中的资源能将这一梦想付诸实现。
    江河永固!
    国泰民安!
    这才是真正的江河永固、国泰民安啊!
    而自己,能参与到这样一个宏伟的计划中,是何其的幸运!
    自己的子孙,能享受到河神大人的庇护,又是何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