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围而不攻
作者:刀切西瓜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最新章节     
    白岩城外,唐军的数量越来越多。
    自那日朴将军率领三千士兵进入城中开始,白岩城外便一直有唐军不断巡逻,城内的高句丽军队不是没有派兵尝试过突围,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城中的高句丽军队也还是没有放弃,还是在不断的尝试突围,直到前几天。
    数天前,白岩城外的唐军猛然增多,黑压压一片,挤满了整片天地,在这些大军最中央,一柄闪着金色光彩的特殊“唐”字旗帜悬浮在上空,向整片天地散发着它的威严。
    当朴将军被士兵急忙喊上城墙,看到这道旗帜的一瞬间,脸色煞白,不见一丝血色,心如死灰。
    这种特殊旗帜,一般只有唐军的统帅才能够使用,而这次唐军的统帅,不就是他们的皇帝,那位传说中的天可汗李世民吗。
    瞬间,朴将军便命令城中的士兵打起精神、紧锁城门、加固城墙,同时,之前还不断往外面派去求援的士兵,也是再没有让他们出过城。
    朴将军心中清楚,看眼前的这般阵仗,恐怕这就是唐军的主力了。
    之前就单单在唐军骑兵的巡逻下,他们都没能顺利的突围,那就更不要说面对唐军大部队了,这只是徒增一些伤亡罢了。
    唐军驻扎在白岩城周围后,并没有直接的开始攻城,而是派出大军,将白岩城四周给结结实实的包围了起来。
    这一下,让城内的士兵开始慌乱了起来。
    他们并不害怕唐军攻城,甚至都已经做好了与唐军决一死战的打算,但他们的准备却全然没有了一点用处,就好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朴将军眼中也流露出无比的凝重,若是唐军真的来攻城,那他们还有着最后翻盘的机会,只要唐军长时间攻不下城池,或者损失极为惨重,那或许他们还能退兵。
    辽东、白岩二城则还有守住的可能,也就能顺利将唐军阻挡在第二道防线外,不至于说让他们损失太过于惨重。
    但如今的唐军却是采取了一个最为稳妥,也最为厉害的招式,围而不攻。显然,对于此刻白岩城内缺少粮食这般情报,唐军肯定也是知晓,不然绝不会制定出这样一个计划。
    攻,打不过,守,没有粮食,也守不了多久。这就是此刻白岩城中士兵所遭受的情况。
    城墙上,朴将军面沉如水,眉头皱起如沟壑般,整个人的四周都好似充满着阴霾,众士兵见状,尽管他们此刻也有无数的想法想找将军述说,但还是强忍住心中慌乱,没有一人上前。
    时间渐渐流逝,今天已经是唐军将白岩城包围的第十天,白岩城内外的两方就这么一直僵持着,相互之间皆是没有任何的动静,
    城外的唐军精力依旧,唐军每天操练的声音时不时的都会传到城中,让城中这些高句丽士兵心中颤动。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内士兵此刻的模样,他们一个个的神情呆滞,无精打采,甚至不时就会盯着某处发呆。
    这是人在陷入饥饿和营养不良时才会出现的症状,是的,仅仅只过了十天时间,整个白岩城内的粮食就已经严重不足,他们现在每顿也就只能喝点粥充饥了。
    这样的士兵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
    看着周围这些面露饥黄的己方士兵,朴将军又扭头看了看城外那威武雄壮的唐军,一瞬间,他脑海中竟出现了一道不可思议的想法。
    沉思片刻,晃了晃头,走下了城墙。
    又三日,城中的士兵已经有不少都直接趴在地上,满身的虚弱,甚至就连最基本的站起身都觉得比较困难,还有些人已是奄奄一息之势。
    朴将军见状,前几日心中的那道念头再度浮现,久久无法压制,且茁壮成长起来。
    “唉!”朴将军轻叹一声,对着周围士兵大声道:“传令,打开城门,投降。”
    话音落下,周围士兵也只是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后便迅速黯淡下去,无人提出反对。
    他们这些身体状态,自己也知道若想要守住城池是绝不可能,若在坚持下去,剩下的也只是徒增伤亡罢了。
    就这样,整个白岩城城门被打开,城中全体将士向唐军投降。
    事情传到不远处的辽东城,守城将军犹豫片刻,同样也是选择了向唐军投降,他们辽东城由于士兵较少,粮食暂时还没到那般短缺的地步,但众人都知道,仅凭这么一点士兵,是守不住辽东城的。
    而周围唯一一座与他们守望相助的白岩,却是已经投降,他们在独自坚持,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自此,辽东、白岩两座城池全部投降,整个高句丽第二道防线,尽数崩溃,唐军继续大步向前。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直至江对岸高句丽最后防线。
    消息传到高句丽,举国震惊,人人都陷入了恐慌、害怕之中,同时,另外一则消息也传到了高句丽百姓耳中。
    唐朝决定,改盖牟城为盖州,改白岩城为岩州,改辽东城为辽州。
    这两则消息一同让整个高句丽百姓,都陷入到了水深火热当中。
    平壤宫殿中。
    “大王,唐朝实在太过分了,竟这般欺辱我等。”一名大臣慷慨激昂的说道,整个人都在轻微的颤抖,心中极度不甘。
    “大王,中原王朝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是想要将我们赶尽杀绝啊。”另外一名老者说着,眼中竟出现了点点泪花。
    最前方高台之上,国王看着大殿内的这一切,眼中浮现出无尽感慨,如今整个国家可谓是外有强敌,没有权臣,至于他这个国王,也就只是一个摆设罢了。
    如今有唐军牵制着泉盖苏文,他一时之间还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想法,但若是这般平衡被打破,想来下一个被打击的,就是他的。
    若唐军继续前进,甚至攻入了平壤,自己作为高句丽的国王,那同样只是一个傀儡,想来唐军也不会对自己赶尽杀绝。
    但若是唐军被泉盖苏文抵挡住,经过这么一场大战后,其在整个高句丽百姓心目中地位再度上升,自此,对于傀儡国王的依赖也就不需要这么多,泉盖苏文自己也就可以逐渐坐上国王这个位置。
    其实不管怎样,国王他们这一脉接下来的结局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对此,国王看着下方这些大臣,只是有心无力罢了。
    在之前,这些大臣们还是会因为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一点争斗,但随着刚才的两道消息过来,这般争斗暂时也别化解。
    他们心中都清楚,若高句丽灭亡,他们如今所拥有的任何权力都将不复存在,现如今的第一要务,是要齐心协力打败,或是抵挡住唐军的进攻。
    整个高句丽的国家机器终于是在这一刻开始全速运转起来,众大臣之间再没有任何间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打败、抵挡唐军。
    这与之前的情况可谓是完全不同,之前整个朝廷基本上都是在泉盖苏文的压制之下,尽管从表面上看起来都遵从泉盖苏文的地位,但暗地里的斗争却是一刻都没有停止。
    泉盖苏文也就只有一边压制这些大臣,一边再与唐军作战,整个高句丽国内所调动的资源,甚至就连一半都不到。
    但如今却是大不一样,如今的平壤可谓是浩浩荡荡,各种士兵行动迅速,源源不断的百姓被征集,各种人口被编入军队。
    甚至就连那些各大臣府中的佣人、私兵都被调入军队,在这般组织之下,整个平壤真可谓是全民皆兵。
    时间就这样匆匆流逝着,平壤城周围所聚集的大军也是越来越多,甚至在此刻的平壤城内,若想看到一个适年的男子都是极为不易的。
    那些愿意参军的,心中还存有着家国情怀的,此刻早已经被编入了军队,当然,每个民族都少不了存有一些极度自私的人存在,高句丽当然也有。
    在这些人眼中,上战场与唐军作战,那和主动去送死有什么区别,对于参军,他们是绝对不会去的,谁统治平壤又关自己什么事。
    自然,这些人早已经不知道躲藏在了什么地方,绝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现身。
    又几日后,平壤城中那座威严宫殿内,一道命令发出,整个平壤城内的大军可谓是倾巢而出,这硕大的平壤都城,仅仅只是留下了数千士兵镇守。
    而这次出征的士兵,整整十五万之众,由高句丽名将高延寿、高惠真率领,至于他们这次的目的地,名叫安市城。
    安市城,位于鸭绿江与高句丽都城平壤之间的一座城池,是南下鸭绿江后的第一重镇,其城池规模仅在都城平壤之下,可与辽东、白岩二城比肩。
    但不管是辽东还是白岩,其实都是唐军使用计谋,让张亮率军从海上奇袭而夺取的,甚至唐军都没有真正的攻过城,只是将这两座城包围了一段时间,城中士兵粮食而主动开城投降。
    不过现如今的安市城可就不一样了,整个高句丽可谓是举国之力而来,自然城中的粮草也绝不会缺少,早已准备足够,这般情况之下,无疑,安市城是一块格外难啃的骨头。
    而且还有着足足十五万高句丽大军驻守,可以说这是横在唐军面前的最大一道障碍,同时,也是最后一道障碍了。
    若真的攻下安市城,那下一战便就是其都城平壤,整个高句丽,便也逃不出唐朝的手掌心。
    大军浩浩荡荡的涌入城内,一时之间,整个安市城倒还显得有几分拥挤,城中的百姓早已经提前或撤离,或逃走,此刻的安市城四处都响彻着刀剑盔甲的声音,完完全全成为了一座军城。
    看着身后那还未进城,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看着眼前这般高大、厚重的城墙,看着城中那堆积如山的粮食,不管是高延寿,还是高惠真脸上都是露出了笑容。
    他们这等阵容在手,将唐军阻挡那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此刻的二人心中充满着信心,甚至他们所想的还不仅仅只是将唐军所阻挡在外,而是还想要更多。
    试想一下,若是别的那些将军都是被唐军所打败,在唐军手下显得狼狈之极,若他们二人能够将让这些唐军大败而归,那他们不就是整个高句丽的英雄吗?
    想着想着,高延寿、高惠真二人满脑子近乎都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在向自己招手,权力最巅峰在等待着自己攀登。
    二人就这样,踏入了安市城内。
    而在城外不远处,一小队唐军正悄然靠近,不断观察着。
    若有唐军士兵在此,其表情一定满是惊愕,因为这支只有十来人的小队,全都是由唐军阵营中最绝顶的几人组成。
    其中有前不久才经过大战的张亮、周继武二人,只不过此刻的这二人表情却是极为的恭敬,看不出一丝一毫先前那般统领全军的气势。
    在二人前方,是一位身披盔甲,手持大戟的英武男子,王权宁。
    但哪怕就是王权宁,在这支十来人小队中都不是站在最前面,只见此刻,在王权宁身前,站着一神色内敛、面露威严之人,俨然是大唐皇帝陛下、此次出征唐军的统帅李世民。
    众所周知,李世民有着在战争开始之前主动去侦察敌军的习惯,不管是年轻那会率领大军四处征战,还是这次御驾亲征高句丽都是如此。
    又加上这般侦察其人数是越少越好,越少越不容易被发现,于是,王权宁几人便决定一同陪着李世民前来侦察了。
    这种任务一般都是军中斥候干的,他们这般的队伍,可以说是豪华至极,只怕也是前无古人得、后无来者了。
    李世民站在原地,注视着前方那座高耸城墙,眼中也不禁露出凝重之色。
    这般城墙高大、厚重,想要强行攻破恐怕不是那般容易的,而且唐军兵力有限,经过这些时间的不断战争,唐军总共约还剩下九万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