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君,民
作者:刀切西瓜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最新章节     
    但显然,这个问题对于还只有十岁的太子李承乾来说还是过于宏大了,不过他却还是在努力的思考。
    直到过了良久,笑太子李承乾终于像是想到了什么,脸上的表情中都是带着点点的笑意,“老师,我知道了,为君者就应该像父皇那样,高高在上,威严十足,什么都不说就能让别人感到害怕。”
    听到这般回答的王权宁却是没任何反应,如今的太子还只有十岁,王权宁也不指望他真的能说出些什么来。
    或许那种历史上被称为神童的人可以,但这种人多少年才能出一个呢?而显然,眼前的皇太子李承乾绝不是这般人。
    “那殿下既然认为君是高高在上,那民又是什么呢?”王权宁顺着小太子李承乾的意思继续问道。
    此话一出,显然就直接将李承乾给难住了,他那双眼睛又再度陷入了思索之中,只不过这次与之前的思绪相比,显然要陷入的更深。
    其实这并不是说这个问题更难,而是上一个问题李承乾还有可以借鉴的对象,也就是他的父皇李世民,而如今这般问题,对于从记事起就没有出过皇宫的李承乾来说,也实在是有点难了。
    这名一个在深宫中长大的太子,对于外界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就算能从有些书上感受到一点点,但这也极为的片面,更重要的是若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真的体会到的。
    这种情况就如同那纸上谈兵般,就算一个人兵书读的再多、知晓的计谋在厉害高深,但一上战场就感觉头脑发热,书上的东西一个都想不起来般。
    这次的思索时间也比之前的还要久,但王权宁也就是在一旁看着,没有丝毫的打扰。
    良久。
    太子李承乾缓缓抬起头来,只不过眼神中的思绪却是依旧没有散开,“老师,学生不懂。”
    “无妨,你如今还小,更何况每个人都会有不懂的东西,只要虚心请教就是好的。”王权宁晃了晃手,微笑着摇摇头,“那臣再问殿下今天最后一个问题。”
    一听到是最后一个问题,李承乾刚才心中的郁闷也是直接一扫而空,再度专心的听了起来。
    “我刚才问了殿下何为君?何为民?那殿下认为这君民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
    问完这句话的王权宁嘴角处挂着一丝淡淡的笑容,尽管他知道按照历史的真实走向,面前的这位太子最后是没机会登上那个位置的,但以后的结果不管如何,现如今,王权宁只是负责自己该做的事,尽量的教导好眼前的太子李承乾就好。
    这样,就算李承乾日后真的坐不上最终的位置,王权宁也不会因此感到心中不安,反过来,若这般历史走向说不定最终发生了变化,李承乾说不定还能记住今日的这般教诲,尽力的为百姓多做一些事。
    前方,小太子李承乾眉头间都皱出了几道竖纹,稚嫩的脸庞上浮现出不属于他这个年纪该有的表情。
    思绪良久,小太子李承乾同样是如先前的表情那般,脸上满是疑惑不解。
    显然,这个问题相比如之前的两个问题对于还这般年幼的太子李承乾来说,要更加的困难。
    李承乾扬起头颅,看着王权宁的眼中满是不解和对答案的渴求。
    “其实这几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看法,而为师认为,君者,应当礼贤下士,严于律己,应当多思考怎样才能让全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穿上衣。若是一个君主能做到这些,那他在史书上想来会被评为一名英明的君主。”
    “正所谓那书上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亦或是‘民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这个道理。”
    王权宁的声音在弘文馆不断回荡着,而他眼前李承乾的脸上,却是浮现出一知半解的表情,这个年纪的太子李承乾想来要真的理解这般话,想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不管李承乾日后究竟能不能理解、能不能做到这话中的内容,这就没人知道了,不过最起码对于王权宁自己来说,他心中是问心无愧了。
    “那若是按照老师所说,这当君主不是很累吗?”李承乾不解的问道。
    以前的他只以为当皇帝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但今日听王权宁这么一讲,却不知道是自己以前的想法错了,还是老师刚才所说的是错的。
    毕竟对于这种为君之道,李承乾之前的几任老师也没人教过他,而且,恐怕也没人敢教,想来也就只有王权宁有这个胆子敢教当今太子这些了。
    “权力越大,所要承担的责任就越大。”王权宁淡淡的继续说道:“就如前朝的隋炀帝,贪图享乐、荒废朝政,导致全国各地群雄四起,最终成了亡国之君。”
    这般话语让小太子李承乾听的微微一愣,尽管他年纪还小,但隋炀帝他还是知道的,只不过对于其所做的一些事情倒是没什么了解。
    想来要专门找人去了解一下这隋炀帝的一些事迹了,李承乾心中暗暗想到,随即便回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桌椅上。
    王权宁在这时也没有在继续讲些什么了,看小太子李承乾那一副陷入深思中的模样,想来今天的这几个问题,也够李承乾仔细琢磨了,而且也还有那惩罚的抄书,这绝对能让李承乾忙的停不下来。
    在王权宁教导太子的这段时间,今天的朝会也即将开始。
    而今天的诸位大臣在来到朝堂上后,却是只感觉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异议,但具体是在什么地方却又说不清楚。
    不一会,朝会正式开始,皇帝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视线瞬间便往右斜方瞟去,而下方众大臣在看到皇帝陛下的这道视线后,当即全部都顺着皇帝陛下的视线目光看去。
    一瞬间,满朝文武便是发现了自己先前的那般异样是来自何处了。
    只见原先朝堂上,第一排稍角落处属于中山王及御史大夫王权宁的位置上,此刻却是空无一人。
    虽说王权宁在之前也有一段时间经常不上朝,但那都是被特批的,是被允许的,而如今的皇帝李世民却是没有做过这般的允许。
    像他这种无故不上朝的行为,也是说大可大、说小可小,但主要还是看皇帝怎么说。
    至于那些御史们,因为王权宁如今是整个御史台的主官,而且因为之前的一系列事情,使他在御史台中的威信一下子提升到了顶点。
    就算这大多数御史都是那所谓的“书呆子”,一个个的认死理,但若这人是王权宁的话,御史们倒是可以嘴下留情,宽容一下。
    至于皇帝李世民,显然是知道王权宁此刻在干嘛的,对自己这个结拜弟弟的这般行为,也只得嘴角无奈的笑笑。
    “诸位爱卿,朕昨日封了中山王为太子太师,这个时辰想来中山王正在教导太子呢。”
    下方众大臣听到皇帝陛下的这般话,心中也都是微微一惊,只觉得这么重要的事自己为什么没有提前收到消息,一直到现在这才知晓。
    但当他们看向周围这些人时,发现身边的这些个大臣几乎都是跟自己一样的表情。
    这下,众大臣也是明白了过来,想来这件事皇帝陛下是昨天和中山王单独说的,恐怕就是陛下身边的那吕公公都不一定知道。
    毕竟在这皇宫之中虽说规矩森严,但各种消息传递的依旧飞速,不管因为何种原因,总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
    在听到皇帝陛下的这般解释后,台下的这班御史就更加的没有参奏的理由了。
    教导太子,教导国家的储君,这是何等重要的事情,只一天不上朝与之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别说是一天不上朝了,在不耽误御史台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一直不上朝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而其余的那些大臣,则是对王权宁越发的敬畏了起来,他们早就听说中山王深受陛下的信任,如今看来,恐怕这传言还不太准确。
    皇帝陛下李世民,对于中山王王权宁的信任,恐怕要比外界所传闻的还要多、还要坚定。
    只能说还好这中山王王权宁是一副不争不抢的性格,要不然以他的权势,就是弄成宰相也说不定。
    众大臣心中叹息着、羡慕着,但也就仅仅如此了,这些都并不属于他们,就算是再想要也没有半分的作用。
    朝会经过这一小段插曲后再次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诸位爱卿,面对吐谷浑王的这次交流通商请求,诸位认为如何?”皇帝李世民宏大的声音响彻在太极殿内。
    在一缕火红色阳光的照射下,整个太极殿内都泛起一层金色的光彩,就犹如那神佛现世般。
    皇帝李世民高座于龙椅,整个金光将他衬托的威严无比,犹如万法不侵,一瞬间,天可汗的威严展露无遗。
    就在三天前,那位于大唐西边的吐谷浑国王突然来信,说想要与大唐修好通商,更说他十分仰慕大唐皇帝的风采,甚至还想自己的儿子迎娶一个大唐的公主。
    尽管这吐谷浑王信中的意思大致是这么说,但从那信中的用词上却是读不出有半分的尊敬之意,甚至还带有几丝居高临下的意味。
    这般情况,也是让李世民心中暗暗不喜。
    更何况如今的唐朝,北边强大的突厥已经是消灭臣服,而东边的高句丽却是距离太过遥远,更何况隋朝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三征高句丽所造成的。
    这也让李世民不得不慎重。
    其实李世民之前就独自一个人拿着地图研究过,也是发现了这其中的问题。
    几乎绝大部分皇帝在刚登基时,都心怀着一颗开疆拓土的梦想,那就更不要说这般在这般年纪就已经获得了如此成就的李世民了。
    而当李世民在拿出地图仔细研究后便是发现,如今的大唐若还想要继续的扩大版图,那向西是最好的选择。
    但不巧的是,在这般时候,位于大唐西边的吐谷浑国王就递了这么一封国书过来,这一下子就被李世民给看到了西进的机会。
    朝堂上,众大臣看着最前方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他们混迹官场这么多年,自然一瞬间就猜到了皇帝的意思。
    顿时,整个朝堂之上,众大臣纷纷开口,一个接一个的讲着,近乎络绎不绝。
    “陛下,这吐谷浑国王真是不知死活,说是仰慕陛下,但言语间却是没有半分敬意,老臣觉得应当让这吐谷浑国王再写一封信来道歉。”一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臣说道。
    “陛下,臣不这么认为,在臣看来,吐谷浑国王的这封信就是简直就是在挑衅陛下,臣认为应当直接要这吐谷浑国王亲自过来长安道歉才行。”一名中年官员激动的说道。
    “陛下,臣觉得这吐谷浑国王如此挑衅我大唐,应当直接派兵将这吐谷浑国王抓回长安。”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将模样的人说道。
    众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不断说着,但言语间却十分的一致,基本上都是要将这吐谷浑国王给如何如何。
    甚至包括那最前面的宰相房玄龄都是如此,认为应当给予那吐谷浑国王惩罚。
    毕竟身为皇帝的李世民都已经表露出自己的意思了,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就是一个劲的往这方面说了。
    但尽管众人都在七嘴八舌的说着,提出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却没人能确定最终究竟当如何。
    包括皇帝李世民都是如此,在他心中同样是有好几个想法,也有下面大臣说的办法其中几个还不错,但李世民却是犹豫了,不知道该选哪个好。
    顿时,李世民心中不禁微叹,眼神向原先王权宁身旁的位置上瞟去。
    其实在这整个朝堂上的最前方第一排,不仅属于王权宁所在的位置上是空的,在王权宁身旁的那个位置上同样也是空无一人。
    而此处之前所站立的,正是唐朝的另外一位宰相——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