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故事
作者:凛然一身冷汗   海棠依旧明末归最新章节     
    斜阳余晖、热浪不减!
    牛四吩咐大勇,把新来的几位匠户叫来问话。
    不多时,满身疲惫的匠户鱼贯而入。
    显得帐篷拥挤不堪
    一众刚见到牛四蹲坐那里,
    那知。。。
    噗通!
    跪了!
    谢牛大人收留我等。。。。。
    。。。。。
    牛四不太适应跪拜,急忙窜起来,扶起几位。
    匠户们小心翼翼,不敢抬头,无奈之下说道:
    说说吧,怎么称呼,为何逃难到此。
    老几位!
    老几位。。。。。。
    快都说说吧。。
    众人目光不由投向大勇,有些放不开。
    牛四倒也不磨叽,继续道:
    赶紧的!我这里畅所欲言,不报官、又不抢财,既不劫色。
    能留下的,饭管饱、钱粮管够。
    众人纷纷点头。
    好!
    谢大人,
    俺叫张有贵从辽东逃难至此。。。。
    俺是木匠,叫齐康!
    天启四年随难民逃到这里,先后为青州府修过河梯,哪知青州府通判搜刮粮饷,推延至此迟迟不发。。。
    哎。可怜家中生病的老母被活活饿死。。。。。
    话到嘴边正欲下跪,被牛四摆摆手阻止道:别跪了。别跪了。
    齐康抹抹眼泪,愿意为大人效劳。。
    而另一位也低头说道:小人叫李保全从河南投奔亲戚,俺那亲戚翻脸不认人,流落至今!要不是牛大人收留尔等草民,俺家父和那不到十岁的俩个娃,早饿死了。。。。。
    下一秒,哭丧着的李保全,又要下跪,
    被牛四硬生拉住,说道:别动不动就下跪,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
    又拍了拍李保全的肩膀:几位不要激动,先坐下吧。。。。。
    p点大的地方,哪里能坐?众人见牛四大勇蹲着,他们附蹲之。。。。。
    像极了一排即将用力拉的人。。。。
    真可谓是一览众小山,仙气飘飘啊。。。。。
    。。。。。。
    说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俺在开封府军机库当差,家有小女不满16,不料开封府的一位千户,想纳俺家小女,小女至死不从。
    那。。。
    那。。。千户便逼死了小女后,又害死俺地发妻。。。
    她!她不到16。。。
    16。。。岁。。。。。
    话到此处的李保全嚎啕大哭,鼻涕眼泪二合一。。。
    牛四也无从安慰,因为他懂,有些苦难不是旁人安慰几句就能释怀的,妻离子散放到任何人身上,这个坎根本过不去。
    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轻易不劝。
    正如没人走过我的路,我何必大度。仅此而已!
    半响继续道:俺便携带全家投奔青州府的亲戚。
    哪知!哎!
    。。。。
    牛大人俺心里恨的紧呐。。。。
    牛四看着眼前,这个年过半百的李保全,满脸胡子拉碴鼻涕眼泪混为一滩。
    久久沉默不语。
    要不是老母孩子,他活着与死亡又有什么区别。
    他们眼里无光,更无神!
    什么化悲痛为力量,化压力为动力!
    他们的悲痛与压力只会转化为病历、直到如尘埃般死去。。。。。
    这样的事情放在这个明末似乎习以为常,正如千千万万人、万万千千种故事,有一个或无数个悲惨的故事。。。。。
    牛四没有博爱精神,他更不想听到,也不想看到。。。。。
    可又那么真实存在。
    帐内陷入短暂地沉默!
    似乎都在等着眼前这个,小背头紫青衣形男发话。。。。
    片刻,牛四拿出一张白纸,又打开一个小盒子,拿出一根鸡毛做的笔。
    几位眼中感觉甚是古怪。
    同时,牛四把它浸在墨水里,就那么一点……
    之后……提笔认真画了一副粗略的草图。
    李保全、张有贵俩人盯着草图对望了一眼,又看看牛四说道:小人从未见过,大人莫非要我等打造此物?
    牛四缓慢放下鸡毛笔芯说道:这叫三棱刺!
    并介绍着,在古代冷兵器中,是开了血槽的剑刺,可以给对手造成最大的致残伤害。
    这其中血槽越多伤口越难缝合。
    通过血槽放血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加速敌人的死亡,而是方便拔出。
    三棱刺三面血槽,能更快的拔出,越快拔出就意味着更快的再次刺出
    这在对杀中至关重要。
    过后也不容易缝合,会让对手造成较高的致残风险。
    而血槽在节省材料,强化刀体方面也有巨大的帮助,
    所以一般刺刀都会有这些血槽,有的还不止一条。
    牛四继续道:参照此图生产,可还有他问题吗?
    李保全皱眉道:这样子的三棱刺打造并不难,不知大人要多少?时日几何?
    牛四看着面如菜色得几位,缓慢说道:你们匠户协助李保全,希望能尽早造出长两米的三棱枪来,枪身所用的木杆要结实耐用,有什么困难可直接找我,或者找于迁便可。
    待匠户退下后,牛四把魏大勇,于迁,牛二召集进帐篷。
    众人蹲座之后。。。。
    新来的每人早上两张大饼加鱼汤,中午大饼猪肉汤,晚上菜粥管饱。
    打听一下,那里有铁矿?价格多少?
    还有煮盐多加层白布别怕浪费,产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提纯,出精!
    我和大勇牛二,夜晚去金口坡踩点,海盐的事交由你于迁决定。继续加大生产,这里给你拿50两银子置办生产。
    不要怕花钱,精盐才是硬通货!
    过几日,俺想搬迁至夏河寨,你们可有看法?都说说。
    于迁犹豫片刻,先开口道:夏河寨虽说是废弃的卫所,要想开荒绝非易事。
    眼下全部加起来37人,每天吃饭要5两银子的消耗。。。。
    又要买铁,又做手推车。
    如今自给自足难以实现,只望节流是不可能了,开源才是唯一。
    真是花钱速度如流水。。
    牛四不经叹气,养人难啊,这么多人长着大嘴可愁死他了。。。
    想搬迁夏河塞为时过早,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就凭他身上不到200两的银子,仿佛一呼一吸之间没了。。。。。
    深夜、月色暗淡、些许青雾飘飘。
    伸手不见五指,由于大勇夜盲症行路不便,被牛四留在了营地。
    他不得不感叹,古时的夜盲症太普遍了,这群苦哈哈们,夜晚不点火把出门撞死的不在少数。
    古代的农民连吃饱都困难,更别说什么补充维生素a。
    平时的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甚至是糠这类谷子皮,这算是好的。
    还有树皮和野菜,入稀粥就算正经饭了。。。。
    偶尔捕捉到一些野生动物,补充一下蛋白质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遇上灾害、动乱,能否活命尚且未知,还哪里顾得上营养均衡呢!
    难道一群人点着火把大摇大摆走过去吗?
    这不是纯属扯淡么!
    ——————————————
    牛四拿出望远镜,金口坡李家庄高达20米的城墙上,火把闪动。
    犹如升起天空的星星点点。。
    牛二接过望远镜,学着牛四样子,先是一惊!
    这。。。。。
    腾的一下从土墩上跳起来,
    四
    四哥,这是不是千里眼?
    牛四好笑,你看看你激动个啥样,说说看到了什么?
    牛二地惊讶发现这两圆不溜秋的玩意,可以看到几里之外的东西,不由得楠楠:好家伙,这庄主比诸城县的城墙还高。。。
    牛四点头称是:赵品光来头不小啊。
    庄子极具规模,想必里面的是不是酒囊饭袋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