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一波游客
作者:两颗红豆   乡村振兴:种地养鱼喂鸡,搞旅游最新章节     
    除了逢年过节,村子里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多年轻人出现,他们的到来给上杨村带来了朝气和活力,地里田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有人开始抓小水沟里的螃蟹,有的拿着手机对着地里的青蛙拍照,还有的干脆找一块草地躺在上面享受自然美好的时光。
    “你们好,我是上杨村的村长,欢迎各位来我们村旅游,有什么需要尽管给我说。”村长笑着和众人打招呼。
    蔡琳也微笑回应:“你好,请问你们村子里有吃饭住宿的地方吗?”
    “放心吧,村民家里空房间多着呢,在你们来之前简单装修过,比城里大酒店是差了些,但价值绝对实惠。”
    “太好了!”蔡琳一听价格实惠,就加喜欢这个小山村了,毕竟有三十多个人,出来团建最大一笔开销就是住宿,如果能够在住宿方面节省一些,其他地方就可以不用那么抠抠搜搜。
    村长一通电话打给杨天的大伯,告诉他村子里来了很多游客,让他准备吃饭住宿等问题。
    “村长,你就放心吧!”杨正刚一听高兴坏了,家里二层和三层房间早就装修好了,床单被罩和枕头都是新的,就等着游客光临。
    毕竟是正儿八经的第一批游客,和前面那两位的老干部游客不一样,年轻人要求高得多,各方面也很挑剔。
    “你把卫生,还有菜品什么的搞丰富一点,别给我拉稀摆带,客人要有一点不满意我拿你是问。”村长是动真格的,前后忙碌了这么长时间,现在是看收获的时候,搞好了可以带来啊回头客。
    给杨正刚打完电话,村长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杨天,毕竟现在是上杨村的代言人。
    “你们在什么地方,我马上过来。”一听说有外来游客光顾,而且还是一批年轻人,杨天也很重视这件事,火速赶到现场。
    “哇,帅哥耶,你们快看!”
    “哪里哪里,快让我瞅瞅,还真是,走,我们过去看看。”
    村长介绍道:“蔡小姐,这位是杨天,别看他年纪轻轻,可是我们上杨村的风云人物,村子里很多建设还有地里的新型种植都是他带头投资搞的。”
    “杨先生真是年轻有为!”蔡琳很欣赏眼前这位帅气阳光的大男孩,特别是他嘴角若有若无的笑容,特别迷人。
    杨天一笑道:“哪里哪里,我也是瞎搞,没有村长说得那么厉害。”
    “杨天,蔡小姐这本边就交给你了,我还有其他事情,就不奉陪了!”年轻人在一起有共同语言,村长感觉自己这个老男人就不参与了,免得让人家放不开。
    村长走后杨天带着一行人在村子里转了转,两人行走在乡间小道上,一边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一边闲着起来。
    “对了,蔡小姐,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岭南!”
    杨天去过的地方比较少,岭南也只是听说过:“我听说岭南那边三月份还没有到夏天,和关东地区一样,需要穿厚衣服。”
    “还是南方好,春天来得早,夏天也不是很热,岭南那边就不行了,夏天热的时候能到四十度,冬天出太阳还好,不出太阳就冷得不行。”
    一来二去两人也算熟悉了,蔡琳看着地里与寻常瓜果蔬菜不大一样的作物好奇问道:“对了,杨先生,一进你们村子就看到这里农作物和市面上出售的不一样,请问这是什么情况?”
    杨天解释说,这是新型种子,刚种植不久,还没有推向市场。
    “原来如此,村子里有什么好玩的去处吗?”蔡琳看了看四处的山林,他们这次团建的时间是一个星期,由于经费实在有限,她决定就在上杨村呆一个星期,好好放松放松。
    杨天笑着说道:“你们来得正好,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吃鸡枞菌的季节,你们可以去山林转转,运气好还能捡到野山参。喜欢钓鱼的,村子里有鱼塘,野外露营和烧烤都是不错的选择,地里田间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蔬菜,鸡鸭鱼肉也都是村里自己喂的。”
    “真的吗?”蔡琳越来越觉得来上杨村是来对了,特别是了解了这里的物价后,更加欣喜。
    在其他地方三万块的经费肯定不够用,但在这里不仅足够,而且还很宽裕:“杨先生,我们先暂时玩几天,感觉不错的话再多待几天。”
    “没问题!”
    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圆脸小姑娘跑了过来,由于长时间面对着电脑,又没有男朋友,所以内分泌失调,脸上冒出几颗痘痘,但并影响她的可爱。
    “帅哥,我们同事让我问下你,有没有女朋友。”
    杨天笑:“不好意思,我有女朋友,而且马上要结婚了!”
    “帅哥,地里的黄瓜可以摘吗?”
    杨天表示无所谓:“想吃随便摘,不要钱,不浪费就行。”
    “太好了!”
    地理田间很多可以随摘随吃的黄瓜,番茄,胡萝卜,这些东西对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没什么吸引力,城里人就不一样了。
    “哇,这黄瓜味道好好,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黄瓜!”
    “番茄也是,比圣女果都甜!”
    也有不嫌弃的男生,直接从泥土里拔出一根萝卜,在溪水里涮了涮,洗掉表面的泥土,直接放嘴里吃。
    女生们看了纷纷吐槽,男生切了一声:“乡巴佬土包子,你们懂什么,这叫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午饭是在大伯和另外一个村民的农家乐里,因为温教授的建议,所以,他们的农家乐没有大搞特搞,很有乡土特色。
    蔬菜是游客自己下地摘的,鸡鸭鱼肉也是现宰的,饭菜放的调料很少,最多就放点酱油提香,把食物原本的香味展现了出来,不像外面馆子,不是重油就是重盐。
    蔬菜和肉到底新鲜不新鲜你也不知道,反正不是自己吃,只要一时半会儿不会出事就没人管。
    总之,在食品监督这一块,虽然有各种规章制度,但没人去执行基本形同虚设,不像是农村,什么东西都是肉眼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