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跟我进宫
作者:小贞德   大周逍遥王爷最新章节     
    萧广萱闻言小眼一翻,说道:“回刘家村有个担待,在京城便无人担待了?”
    “在这京城之中,除了父皇,本公主还未怕过谁?他严庆若敢找茬,本公主便废了他!”
    刘凌自然是不敢怀疑萧广萱的实力,以她的胆量和手段,应付严庆确实易如反掌,但若是带上吴招娣这些人,怕就不是她所能罩得住的了。
    别人还好说,尤其是赵玲绮,这家伙虽武力值爆表,但性情却十分莽撞,被人下套实在是太容易了。
    而且她性格刚直,哪怕明知是陷阱,她也绝对会一头撞进去。
    她若是陷进去了,吴招娣等人也绝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定会被人一网打尽。
    刘凌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只得将人全都带走。
    现在刘家村已经是刘凌说了算了。
    萧帝封他为侯爵,食邑已经扩大到了五千户,半个魏县都是属于他的。
    现在回家,哪怕严庆手段再高明,也不可能在刘家村掀起什么风浪来。
    于是,刘凌沉声说道:“臣自然相信公主殿下的能力,但臣和妻子出来这么久了,她们的家人也颇为思念,如今趁着这个机会正好回去看看。”
    “而且,我外出也不会用太长时间,一两个月便会回来,到时候,我还会带她们一起回京的。”
    刘凌本想将此事搪塞过去,然而,萧广萱却根本不吃这一套,她说道:“既然一两个月便回来,那留在京中又何妨,这样等会我便带着锦衣卫去严府敲打敲打他们,这样你总能放心了吧!”
    刘凌哑然,他没想到这个六公主执念竟这么深。
    就在他思虑应该如何搪塞的时候,萧广萱又加大了筹码:“哼,你如果还是不放心,那今后他们便随我回宫中居住!”
    “男人进宫居住麻烦,他们这几个姑娘进宫,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我就不信,她们进了宫,还有人能对她们怎么样?”
    “呃!这……”这下刘凌都无话可说了。
    一旁的苏如意更是跳了起来说道:“对对对,进了皇宫,便是在皇上的地盘里了,他严庆就是再厉害,也动不了我们一根毫毛。”
    萧广萱闻言嘴角勾起道:“怎么样?你刘凌的胆子,不会比如意的还小吧!”
    眼见萧广萱如此坚持,吴招娣也忍不住说道:“相公,不如就听公主殿下的吧!”
    这下,刘凌也想不出什么回绝的理由了,他看向一旁的赵玲绮,询问道:“你呢?想家吗?”
    赵玲绮耸耸肩膀道:“想归想,不过看公主殿下一个人在京中如此无聊,我们陪她几个月也无妨!”
    说到这,赵玲绮也咧嘴笑了起来,显然她也想进宫住上一段时间,享受享受皇家的生活。
    再看向钱佳宁,后者自然也没什么意见。
    于是,刘凌便也只得说道:“如此,便拜托公主殿下了!”
    “哼,算你小子识相!”见其答应,萧广萱也笑了起来。
    至于黎雪自不必说,她算是萧广萱的人,进宫也没什么好说的。
    敲定之后,刘凌又小心的叮嘱了几人一番。
    尤其是赵玲绮,让她遇事不要冲动,多和吴招娣、萧广萱几人商量一下。
    至于其他人,要么性格稳妥,要么就是个鬼灵精,几乎不必担心。
    就这样,萧广萱便带着吴招娣几人进了皇宫。
    刘凌不知道的是,因为这个决定,吴招娣等人将陷入险境,同时她们也会成为力挽狂澜的一支奇兵。
    ……
    收到调令之后,辽东铁骑只用了三天时间便赶到了京城。
    上次辽东大战,俘获了大批战马,现在的辽东军基本上都是人手两匹战马了,一匹骑乘,一匹驮着辎重,速度极快。
    而率领这支辽东铁骑的,则是宁远的副总兵傅有恒!
    这位兄台上次大战的时候表现也相当不错,前段时间朝廷还给封了个伯爵,不过不是世袭罔替的罢了。
    而京营的骑兵也早已整备完成,率领这支骑兵队伍的,是刚刚被调任回京的于辅国,这位也是刘凌的老熟人。
    人马齐备之后,刘凌和萧元寿便浩浩荡荡的向着刘家村扬长而去。
    大周各地之间的军队调动十分频繁,而且这次调动的人数也不多,所以在朝廷并未掀起什么风浪来。
    大家该干嘛干嘛。
    直到十天之后,内阁传出了一则惊天消息。
    “任命兵部右侍郎刘凌为晋州巡抚,随同太子调查晋州茶马走私一案。”
    “原晋州巡抚陈所学留任主事,全力配合刘凌调查此案。”
    “宣大总督王崇留任主事,全力配合刘凌调查此案。”
    这则消息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信息。
    其一是晋州巡抚的任命。
    一般来说,巡抚是只有一个的,若是有什么事情一个巡抚搞不定的话,朝廷便会派遣专门管理某事的官员下去办理。
    比如某地叛乱,巡抚搞不定,朝廷便会从兵部再派遣个挂名巡抚去平叛。
    这个挂名也很有讲究,比如晋州南部叛乱,便挂晋南巡抚的名,晋州北部叛乱,便挂晋北巡抚的名。
    像这样直接挂晋州巡抚的名号,一般来说便是要把之前的晋州巡抚给免除,由新任巡抚全权处理所有事务。
    但朝廷又特别下令,让陈所学留任主事。
    宣大总督那边情况也比较类似,虽说就官职而言,总督要比巡抚官大,但圣旨已经说明白了,让王崇留任配合调查此事。
    也就是说,再调查茶马走私案这件事上,刘凌是有权利命令王崇配合的。
    从让二人留任的情况便不难看出,萧帝并没有要动晋州官场的打算。
    若真想动,便会直接将二人罢免,而不是让他们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了。
    至于第二点,则更加重要。
    此次刘凌是随同太子查案,按理说太子才是主事之人,但圣旨上却只是让王崇和陈所学配合刘凌调查此案,上面并没有太子什么事。
    换句话说便是,刘凌让他们做什么事,他们必须听命,至于萧元寿……呵呵。
    显然,萧帝也是怕萧元寿再重蹈覆辙,还没怎么样便将晋州巡抚给咔嚓了。
    上次只是矿难案便几乎将晋州搅了个底朝天,这次的茶马走私案几乎必定涉及边关守将,若再由萧元寿胡来,估计整个晋州都要乱套。
    到时候再想收拾残局,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除去表面上这两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萧帝提前将二人要去查案的事情透露出来,其动机也完全值得推敲。
    按理说,这种案子真想查出点什么东西来,那肯定要秘密调查,一旦走露了风声,必定会让那些走私贩子们早有准备。
    这一点萧帝肯定是清楚的,但他还是这么干了。
    这一步看上去很蠢,完全是给对方通风报信。
    但真做到萧帝那个位置上看,便会知道,这一招十分高明。
    茶马走私这种事,古来便有,因为利润极大,所以几乎禁止不绝。
    这次杀了一批人,下批人还敢这么干,没办法,几十上百倍的利润,没人不动心。
    而那些官员们,除去少数死心眼之外,他们也会参与其中。
    干几年找个由头调去别处,后半辈子便能享受这几年的贪污成果。
    而和阴谋叛乱,卖官售爵,贩卖私盐,兼并土地这种影响国家根本的事情相比,茶马走私案说白了也不算什么大事。
    反正你不卖那些蒙古人也会过来抢,你卖给他们还能换些战马回来。
    而且那些官员们吃了这些银子,便不会再搜刮老百姓的钱,或者少搜刮一点,这样也算不上什么太坏的事情。
    所以,就算知道晋州有茶马走私的事情,萧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这次不同,有一封匿名信直接送到了司礼监,这下他就是不想管也得管管了。
    可怎么管也要讲究一下。
    直接派人暗访,查明白事情了之后将人全都抓起来,固然是相当痛快。
    但晋州北边要抵御蒙古,西边要抵御大魏,一旦大规模裁撤官员,便会导致出现混乱,若这两股势力趁机来攻。
    刚刚结束辽东之战,国库告竭,士兵急需休养的大周军队必定难以应对。
    所以,萧帝选择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
    先下旨意告诉那些人,老子要查你们了,做好准备,别被我逮住,若是逮住了你小子就等着倒霉吧!
    如此一来,便给了那些人销毁证据的时间,这样等刘凌去了晋州,装模作样的调查一通,若能抓几个杂鱼,便抓一下,若抓不着便就此收工。
    这样,既可以敲打那些走私之人,让他们日后收敛一些,又不至于动摇国本。
    就像当年南方某地扫黄,由新闻台亲自曝光,之后才动的手。
    这样喜欢看新闻的人,自然能躲过一劫,防止因为这件事被干掉。
    不喜欢看的文盲们,自然被一网打尽。
    如此以来,今后还能提高一下民众看新闻的热情,真是一举多得。
    对于这一点,从听到萧帝要明发谕旨的时候,刘凌便明白了。
    所以,他只是为了确保安全,调集了众多军队,并未从各地抽调善于查案的人员。
    甚至,就连锦衣卫也只来了一个朱七。
    反正就这些人马,能查到那一步便算那一步吧,要是真什么都调查不出来,刘凌便让萧元寿体察一下民情,等回去之后,上个请罪的折子,大不了被降几级官。
    反正他才二十岁,这兵部右侍郎的椅子坐着也实在是烫屁股。
    抱着这种心思,刘凌带着两千精骑,来到了刘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