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圣衍公
作者:小贞德   大周逍遥王爷最新章节     
    和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官场老油条相比,吴文杰作为一个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还是保留着自己当官时的理想与良心的。
    刘凌冒着杀头的危险,不惜从魏县远道而来,帮助鲁州平定倭乱,就凭这份情义,吴文杰也甘愿为刘凌马首是瞻。
    而刘凌看着这个难掩激动神色的年轻县令,心中也是一暖,如今已经少有这种热血青年了。
    他指了指正在用石灰腌制倭奴人头的那些士兵们说道:“吴大人,如今我们已经砍下了七百多颗倭奴的头颅。”
    “单是拉这些脑袋,便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若是继续向前的话,我们肯定还会再杀倭奴,到时候这些头颅便成了累赘。”
    “所以,我便想暂且将这些倭奴的脑袋寄放在你这里,等我们打完折仗回来再带走!”
    听到这话,吴文杰大手一挥,果断的答应道:“没问题,我会专门找地方保存起来的!”
    刘凌闻言对其拱了拱手道:“好,如此就拜托了!”
    很快,吴文杰便叫来了衙役和一些守城的青壮开始接收人头,刘凌自然也安排士兵与之交接。
    吴文杰手下的那些个衙役们,看着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人头,皆是瞪圆了眼睛。
    若一日之前,有人告诉他们,魏县都尉刘凌,凭借着一百多人马,砍了七百多倭奴的头颅,这些人是打死也不信的。
    但今日这些人亲眼看到刘凌率领只有倭奴一半的兵力,将对方从正面击溃之后,却也不得不信了!
    “这位将领,真是厉害啊!”一名衙役看着不远处正在和自家县令侃侃而谈的刘凌,不由得从心中发出了感叹。
    一番轻点之后,刘凌终于将这些累赘全都交了出去。
    而吴文杰还贴心的给刘凌打了个收条,作为他交出人头的证据。
    收敛好一切之后,吴文杰对刘凌问道:“对了,再往东便是泰山了,哪里肯定是过不去,你们打算往南边绕行还是往北边绕行?”
    不用吴文杰说,刘凌已然依稀看到远处高低起伏的巍峨山峰了,他左右看了看然后询问道:“哪里倭奴比较多?”
    听到这话,吴文杰脸上多了几分冷意。
    “哼,自然是南方的曲阜方向多一些,鲁州巡抚为了自己的安全,将鲁州所有的兵力全都调集到了历城哪里。”
    “倭奴们在哪没讨到便宜,全部来了南方,如今南方已经是一片糜烂!”
    此话一出,刘凌随即便想起了之前在俞大同哪里看过的鲁州地图。
    泰山北方便是鲁州首府历城,巡抚便驻扎在哪里。
    而南方的曲阜则是大周的圣人孔孟轲的家乡,目前传世的诸多儒学经典,大多都是出自孔孟轲之手。
    因为其代表的是大周的文化根源,所以大周的开国皇帝,破格的册封其后人为公爵,名曰圣衍公。
    虽说是圣人的后代,但历代圣衍公却都不是什么好玩意。
    仗着祖上留下来的恩德,这些人大多都为非作歹欺男霸女,更有甚者直接草菅人命,搞得曲阜的老百姓们怨声载道。
    而那些官员们对这个圣衍公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自己也是读者人家祖宗写的典籍考上的官员。
    收拾人家的子孙实在是不好下手。
    就连历代皇帝,为了收揽人心,大多也只是下书斥责一番了事。
    因为纵容的原因,圣衍公更加肆无忌惮。
    仗着有权有势,便开始大量兼并土地,反正他不用交税,种出来的东西全都是他自己的。
    几百年下来,现在曲阜大部分的土地都让这个圣衍公兼并了去。
    如今的圣衍公,俨然成为了鲁州最大的地主。
    一般来说,王朝建立几百年之后,土地兼并就会极其严重了。
    但在大周确是很少有土地兼并的问题出现。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世道太乱。
    临近边界的地方就不说了,谁家有钱,谁家最容易遭到兵痞匪患的劫掠。
    内地的话,绵延上千里的大行山潜藏着数不清的匪寇,晋州、冀州谁家钱多了,便容易被土匪劫掠。
    那些土匪们大多都是穷苦人被逼的落草为寇的,对那些富户自然不会手软,动辄灭门。
    哪怕是朝中有高官庇佑,也根本没用,反正那些土匪本就是朝廷的通缉犯了,管你是谁,抢了再说。
    而像刘凌这种,有钱又有兵的富户,在大周绝对是少数的存在。
    至于豫州和鲁州也并不太平,山匪、水贼、响马贼、海盗、倭患……
    这些家伙们轮番上阵,只要稍微有地主冒头,立刻就会被清洗一空。
    所以有些人就算是有了钱,也大多藏起来装穷,根本不敢暴露。
    至于大量购买土地这种招摇的事情,更是没人敢做。
    所以,就算大周建朝三百余年,依旧没有出现较大的土地兼并问题。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
    这个圣衍公便是例外中的典型。
    朝廷上这家伙有背景,没人愿意得罪。
    与此同时,身为公爵的他,本身也有一定招募家丁的权利,虽说就指挥上而言,大多数的圣衍公都是饭桶,但奈何架不住人家人多有钱。
    所以,一般的土匪恶霸,也不敢去打他们的主意。
    一来,比较难抢,若是失败了,甚至还有可能亏本。
    二来,若是把圣衍公抢了,必定会引起朝廷震怒,引得朝廷派出重兵围剿。
    所以,这个圣衍公便在曲阜做大做强,成为了大周除了皇帝之外,最大的地主。
    若真如吴文杰所说,大部分倭奴都去了泰山以南的话,那他们的首要目标便肯定是这圣衍公所在的曲阜。
    这些人都是倭奴,自然是不必考虑什么政治影响。
    而圣衍公麾下的那些打手们,也未必能顶得住大批倭奴的进犯。
    刘凌估计,只要倭奴人数过千,曲阜便会有大的危险。
    想到这,刘凌对吴文杰道:“我们打算绕道曲阜,再去临淄。”
    听到这话,吴文杰眼泪几乎都差点流出来,他激动道:“刘大人,我替鲁州的几百万生民,谢谢你了!”
    刘凌闻言摆了摆手道:“同是大周子民,何必言谢,好了吴大人,此去曲阜危险万分,我要去好好准备一番了,若能平安返回,定要和大人痛饮一番!”
    闻言,吴文杰赶忙道:“好,如此那我便不再打扰,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和我说,我一定鼎力相助!”
    “保重!”最后,吴文杰又对刘凌深深的鞠了一躬才转身离去。
    送走了吴文杰,刘凌也回到了军营之中。
    他看着那五百余两白花花的银子,直接对林岳说道:“把这些银子,给弟兄们分下去吧!”
    从魏县一路走来,刘凌麾下的这些人杀敌无数。
    按着他自己定下的规矩,一颗人头十两银子,七百个人头,便是七千两银子的赏钱。
    然而,他这次出来所带的银两,全都是准备就地购买粮草的,根本不够赏银。
    那些赏银自然是全都欠着。
    一般来说,这种卖命的赏银,根本容不得半分拖欠,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下次和倭奴的交手中死去。
    但刘凌麾下的这些兵丁们却并未因此闹事。
    究其原因,除了刘凌阵法独特,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己方士兵伤亡之外。
    还有就是,平日里刘凌对这些人也是极好,不仅好吃好喝,而且言出必行。
    再加上他们的家人几乎全都在刘家村居住,互相知根知底,所以这些人才对刘凌如此信任。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这些兵丁全部都是新兵,而且基本上都是性格老实的人,并没有那种喜欢搬弄是非,鼓动他人闹事的老兵油子。
    不然的话,刘凌还是要有些麻烦的。
    而现在,刘凌有了一比计划外的收入,虽说不多,但也足够鼓舞一下士气了。
    林岳拿过那些银子,又取出了功劳簿,按功劳大小以及比例,挨个分配银两。
    拿到银子的士兵们一个个喜笑颜开。
    安排好这些之后,刘凌便回到了刚刚搭建好的帐篷之中。
    若按吴文杰所说,聚集在曲阜的倭奴必定不在少数,鸳鸯阵虽说厉害,但刘凌终究人数太少,硬拼的话肯定是不行,还是要想上一些计策,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
    ……
    就在刘凌为了兵力的事情绞尽脑汁的时候,萧元寿确是已经带着三千京营精锐到达了鲁州境内。
    “殿下,前面就是平阳县了,根据情报,刘都尉便是从这里一路向东,清缴倭奴的。”
    一名副将恭恭敬敬的对萧元寿说着。
    此时的萧元寿,已然穿上了甲胄,虽说脸上还带有几分孩子气,但远远看去,这半大孩子,却也有了几分将军的气概。
    听到汇报之后,萧元寿沉声说道:“好,命令大军全速前进,同时多派出探子探查周围情况。”
    “记住,不得扰民,更不得行劫掠之事,如有违令者,立斩不赦!”
    “是!”副将沉声答应了一声,然后转身离去。
    等那副将走远之后,一旁的苏如意笑眯眯的说道:“看不出来,你还是有两下子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