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放狠话
作者:许多米   姜榆的好日子是从和离开始的最新章节     
    “你不要自责,你是第一次当娘,没有经验,再说了,这也不一定是你的原因,我记得大年跟云峥这么大的时候,也是每天哭唧唧的,烦的要命,还是去镇上看了大夫,这是大夫教给我的方法,说这是小儿肠胀气,很多孩子都会这样的,稍微大一些也就好了。”
    反正在场的人谁也不知道大年小时候的情况,姜榆说啥就是个啥。
    怕云峥冷,也没折腾太大会,就又给包了起来。
    “娘,饭一会凉了,您快去吃饭吧。”大年心疼他娘。
    姜榆瞥了一眼大年,“先让你媳妇去吃,我在这里看会云峥。”
    “谢谢娘。”汪氏见儿子好了,婆婆还这么体谅自己,眼睛有些酸。
    “去吧,你还要喂孩子,吃凉了不好,这次我们回去,我会把周家的留下来帮衬你,以后孩子哪里不好不要去请你们村的神奶奶,直接去镇上请大夫。”
    “我知道了娘。”
    ......
    在牛头村待了两日,回县城后把五福好好的敲打了一顿,才准备了包袱去府城。
    五福是个愣头青,被姜榆敲打的诚惶诚恐,不是姜榆心很,她这次去虽然不会待很长的时间,可毕竟走的远,家里有啥事她也顾不上。
    就怕五福脑子一热再惹出什么祸事,她怕自己不在家,家里的这几个再护着住五福,让这孩子吃了亏。
    至于其他几个,她不是太担心,姜梧跟大年都不是惹事的性子,大暑更是懂事,铺子有钱掌柜跟秋子她也放心。
    五福对姜榆只敲打了自己意见老大了,直呼不公平,“娘,您为啥只嘱咐我,不嘱咐二哥跟大哥?”
    “因为这是你来到家里后娘第一次出远门,娘嘱咐你的这些话,以前都跟你大哥二哥说过了,明日你大姐他们会来,到时候要听你大姐的话。”
    “娘,您嘱咐儿子的儿子都能做到,但若是在您不在的这段时间,有人欺负我或欺负咱家的人那咋办?”
    “这.....”这小子把姜榆给问住了。
    “有我跟你大哥呢,用不着你一个小孩子出头。”姜梧都服了他这个新外甥了,每次接送他们上下学,那小嘴就没停过,叭叭个没完,烦的他脑仁疼,他都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忍住在先生的堂上不说话的。
    “你小舅说的对,家里的事有他们呢,在私塾若是有人欺负你,年岁比你大的你给老娘揍他,比你小的……”
    “比我小的,我也饶不了他!”还没等姜榆说完,五福就亮出小拳头。
    姜榆,“呃......那倒不用。”
    大年扶额,“再好的孩子,也让他娘给教歪了,谁家这样教孩子,刚才敲打的那些话不是白说了吗?”
    到了约定好去府城的日子,刚好赶上个大晴天,一早送了两个小子去私塾,便背着包袱在城门口等着牛头村的人了。
    姜梧跟大年站在姜榆的身后,就跟两个护卫似的。
    一大早姜榆拒绝了两人送自己,可是没用,这舅甥俩非要送她去渡口。
    还别说,有这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站在身后,姜榆在人来人往的城门口安全感十足。
    “姐,我看到福满了,他们来了。”
    姜榆也向城外望去,果然看到了带着皮帽子的福满,福满身后还有两个人,不过都包裹的很严实,姜榆看不清楚。
    “小姑,小叔,大年,你们怎么都在啊!”福满也看到了他们,眼角眉梢都是喜色,看的姜梧牙根痒痒!
    “阿榆妹子,老弟,你们久等了吧。”姜榆看清了,过来打招呼这个是徐瓦匠。
    “徐大哥我们也是刚到。”姜榆笑道。
    “姑姑好。”走在最后面的那个看着比大年还要大上几岁,也过来打招呼。
    姜榆使劲的在脑海里搜寻,不确定的道,“你是.....村西头的学才吧?”
    “是的,姑姑,我是学才。”姜学才说完腼腆的笑了,露出一口大白牙。
    “就你们三个去吗?”姜榆看了看后面,没在看到有熟悉的身影,不对啊,里正原来不是说村里最少有六七户的人家要种生姜的吗,怎么现在就来了这几个人。
    “小姑,里正也去,他在后面遇到了熟人,怕您等的着急,就让我们先过来。”福满解释道。
    果然,没一会,里正小跑着来了,搭在肩膀上的褡裢来回晃动着,“妹子等急了吧,咱快走,快去码头,一会别晚了。”
    姜榆见里正也去,心里踏实了不少。
    说真的,她是最怕麻烦的,很怕费劲巴拉的买回来姜种,村里人再各种抱怨……
    现在那几户不去,里正跟着去也一样。
    “里正大哥,你跑慢些,我看着时辰呢,来得及。”
    一行人往渡口走去,姜梧跟大年看到福满笑的见牙不见眼都妒忌的不行,姜梧道,“福满,你小子运气真好,福来跟麦子是不是想揍你来着。”
    “小叔,你不要说酸话,我能来是我爹跟二叔商量好的,他们不敢有意见,你就是再不服气也白搭。”
    “你——”姜梧这个当长辈的,在这一刻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衅,指着福满的手指都有些哆嗦,“你给我等着!”
    可他还真没办法把福满怎么样,只能放狠话。
    大年见自己小舅被气的不轻,心里平衡了不少。
    ......
    到了渡口时候,坐船的费用都是自己掏腰包。
    最后发现就姜榆一个人买的是二等仓,他们四个都是买的最下等。。
    别人就罢了,姜榆不理解里正咋也不舍得多花那几钱,外面多冷啊!在寒风中冻上个一天一宿那可不是好受的。
    里正跟徐瓦匠都四十岁了,这万一再冻出个好歹,去了府城不是更麻烦,还有福满,她这个当姑姑的总不能在里面享受,让侄子吹冷风吧。
    在心了口叹气,好吧,她当次冤大头,这银子她出还不行吗,便给大年使了眼色,让他又去补了银子。
    里正几人知道后都很是歉疚,连连给她道谢。
    姜榆摆摆手,“咱都是同村,出门在外理应相互照顾,快登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