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黄道吉日
作者:许多米   姜榆的好日子是从和离开始的最新章节     
    进城每人两文钱,车马同样收钱,姜榆不敢有怨言,大大方方交了十文钱(车把式两文,大暑还不到交税的年龄)。
    舅甥三人都是第一次来县城,看哪都新奇。
    牛车来到番街的时候还挺早,有些店铺还没开门,卸了车上的一应物件,付了车费后姜榆就在里面把店铺门板装上了。
    “咱先打水简单的把几间休息的屋子打扫一下,等会我带你们仨出去采买些东西,顺便熟悉一下县城。”
    三人很配合,特别是大年,脏活累活都抢着干,这让姜榆很意外,记忆力他可是很惜力的。
    巳时末,店铺收拾妥当,姜榆锁上店铺,带着三人出去了,店铺需要采买的东西很多,她昨晚已经把想到的都列了出来。
    灶房里的炊具,碗筷、勺子、油盐酱醋糖......
    只在杂货铺里就花去了二两三钱银子,给姜榆肉疼的......
    问了好几家杂货铺都没买到香叶生姜等配料,姜榆有些着急,等路过药铺的时候她才想起来,那些在现代比较普遍的配料,在古代好像都是药材。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进去了,果然,聪明如她——需要的几种配料都在药铺买到了。
    几人都没闲着,就连大暑手里也提了不少东西,等回店里后,姜榆换了件旧衣服,她要开锅做饭......
    开锅用的猪皮是买肉的时候跟摊主要的,开锅方法是跟卖锅的杂货铺老板请教的。
    这些事放在半个月前,打死姜榆她也不相信自己能做的来。
    现在呢——游刃有余。
    今天食材齐全,她要做的是打卤面。
    其实姜老汉说的对,古人看中的是传承,对手艺,秘方之类的极为看中,但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姜榆,不说去各地旅游是吃到的各地美食,就她刷到的那些美食视频,随便拿出几道来就够开铺子的。
    姜榆是南方人却长了个北方胃,对面食的喜爱程度,一度都让她妈怀疑自己抱错了孩子。
    店铺的发展方向以经济实惠为主,所以面条,水饺,油饼之类的面食是姜榆研究的方向。
    什么打卤面,油泼面,葱油拌面,杂酱面........就面她都能做出一二十种。
    今天中午姜榆做了茄子肉丁和香菇肉丁两种卤,面粉也不是家里那种最次的。
    舅甥三人早就饿了,饭一做好,那就是炫呢!呼噜呼噜的,把姜榆都给看笑了。
    反而她没了胃口,就吃了半碗面就再也吃不下.....
    在县城这几天,姜榆变着法的做好吃的,并让三人给出评论,最后反复斟酌,制定了食单。
    中间抽时间又带大暑去了县城的两家私塾,最后大暑选了离家近的苏秀才处。
    九月十九那天,姜榆给他买了要用的书,并亲手给他缝了个书包,启蒙班暂时不用买笔墨纸砚,所以比预算又少花了些钱。
    九月二十这天,全家齐上阵,欢欢喜喜得送大暑去了学堂。
    大暑则有些放不开,姜榆也没说太多,第一天吗,可以理解!
    桌椅板凳是九月二十一送来的,比预期的要晚了一天。
    成套的桌椅板凳一摆上,店铺顿时上了一个档次,和姜老汉一块来的林木匠,一个劲的夸姜榆画的图纸新颖,姜老汉乐的合不拢嘴。
    姜老汉把姜榆拉到一边,递给了她一张户籍册,“这是里正昨儿给我的,你可放好了!”
    姜榆拿着自己新的身份证明,心里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
    购置桌椅板凳,采买各种物件,花了姜榆十九两银子,现在姜榆手上能支配的银子不足二两。
    顿时感觉压力山大呀!
    姜老汉说郭氏让庙里的和尚帮着算过,九月二十二和九月二十六是黄道吉日宜开市。
    姜榆多一天也等不及,多等一天对她来说就是折磨。
    于是决定九月二十二正式开业!
    姜老汉知道后决定不走了,不看着点,他心里不踏实。
    这几天她们几个在店里进进出出的,这条街上的人早就好奇不已......
    九月二十二,姜榆莫名其妙来到这异世的第十四天,她的第一间铺子开业——
    除了姜老汉,姜榆,姜梧和大年都穿上了同色系的衣服。
    鞭炮一响,黄金万两......
    鞭炮响起,姜榆就挂上了她的‘榆记吃食铺’的招牌。
    姜榆硬着头皮吆喝,“新铺开张第一天,全场八折......”
    铺子简单的设计了一下,里面比原来看着敞亮多了,再配上独特的桌椅板凳,店里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面条劲道,卤子鲜美,由于这条街上外地人很多,姜榆就把价格,写在外面一块显眼的木牌上。
    打卤面八文钱一碗,葱油拌面六文钱一碗,清汤面五文钱一碗。
    姜榆本来还要准备水饺的,怕第一天慌乱就放弃了。
    陆续有客人进来吃面,姜榆在灶房忙不停,还要抽时间去前面看一眼。
    “太香了,再来一碗茄子肉丁打卤面!”
    “好嘞,您稍等。”这是姜梧招待客人的声音。
    很好,不卑不亢,姜榆很满意她的培训结果!!!
    “给我一碗葱油拌面,多放点葱油!”
    “我也要一碗.....”
    午时过半,姜榆准备的卤子和面已经去了大半,客人还在不断地进店。
    未时一刻,所有的东西便卖了个干干净!
    忙活了大半天的几人反而没吃上饭。
    姜榆又用剩下的一点青菜叶给大家做了疙瘩汤。
    铺子和灶房打扫干后,就是大家期待的数钱环节,姜榆两辈子加一起也是第一次做生意,她也很期待。
    客人付账时用的都是铜板,姜榆负责数,姜老汉用麻绳串一起。
    “今天共收了九百一十四文,去除食材,嗯.....净赚四百九十文。”姜榆把今天的成果报给大家。
    “这么多......”姜老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爹,是真的!”姜梧显然也很激动。
    只有大年一人在低头思忖,好一会猛地抬头,“娘,外公,小舅,咱这是要发财了呀!打八折一天就挣了将近五百文,那要是恢复价格后,是不是一个月就能挣十五六两银子了!”
    “哈哈哈......”大年自顾自的傻乐,被姜梧狠狠地打了后脑勺一巴掌!
    “小舅,你打我干吗?”虽说你的辈分大,可我年龄毕竟在这摆着呢,我不要面子的吗?
    这挡口姜榆也不想说什么丧气话,只能鼓励大家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