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箭之仇(一)
作者:码字的二喵   山河劫最新章节     
    身后的官兵们大惊赶紧上前将他拉回来,一瞧原来是左肩上被洞穿。“快、快、快带上连长退回去!”一个排长叫道,他意识到红军肯定要发动反冲锋。
    果然不错,对方趁这边惊慌已经冲了出来,花机关的吼叫伴随着中弹士兵的哀嚎加速了战场上的混乱。
    如果守住坡脊还可以打成对峙局面,指挥的排长看来有经验,深知红军往往弹药不足喜欢冲锋,所以想把退回来的队伍稳定在脊线上消耗对方。
    但是他没想到对手这回变了。陶大毛让花机关给冲锋部队提供火力掩护,守军很快被密集的弹雨压得抬不起头。
    等枪声停止,红军叫喊着“缴枪不杀”冲上了坡脊,他们的敌人站立不住只好滚雪球般用比来时更快的速度逃下山丘。
    这个时候负责打队尾的红军已经完全到了攻击位置,冲锋的哨声响起,红军打出第一排子弹后便跳出埋伏地点,后半部分敌人立即发现自己被包围了。
    这时身后的观音山上也传来枪声,看来想原路返回是不可能,众人只好找了路边一、两处零星民宅做掩护继续抵抗,并寻找突围的办法。
    前边的营长的确不是笨蛋,他居然指挥部分部队冒着弹雨冲进了村子,但是高松及时带人与何老六会合,靠着街巷和林木的掩护一点点顽强地将他们往村外赶。
    高松的枪法有了用武之地,准确地打倒了对方三名军官,吓得敌人不敢再往前靠了,士气顿时跌落。
    在整条山路上,预17师的部队被切断成四个各自抵抗的部分,少的几十人,多的两、三百。
    顾均发决定先把最小的那部分吃掉,结果两次喊话对方都没有回音,只好调集战斗力很强的部队一个冲锋上去,在拼刺刀时杀死了对方当官的,其余士兵这才投降。
    观音山上的战斗很快结束,上面分出一半人下来搜剿并协助对后半部分敌人的攻击。
    国军部队既失去了指挥战斗的连长,又被包围,终于被分割在那两个农家院落周围,没有了造成威胁的能力。
    在上石桥的李传名听见南边枪声激烈,冷笑说:“看来咱们这边也得收场了。喊话,叫他们出来缴枪投降,否则放火熏死他们。老子没功夫和他们磨牙!”
    这话喊进去以后,引起里面的骚动。红军真地抱来伙房里的干柴、稻草堆放在门口。里面的人就大叫起来:“别烧、别烧,我们投降!”
    门被慢慢打开,有红军端着枪上前喝道:“都把枪举在头上,放到南墙下面,人到前面天井里蹲着去!”
    陆续出来二、三十个人,走在最后的是那个垂头丧气的中尉和一个抬着武器、弹药的机枪组。
    李传名等他们都出来了,派两个人进去搜检。问那中尉:“你有机枪,干嘛不用?”
    “用不上。”中尉懊恼地回答:“望楼是防外边的,没哪个枪眼是朝里面。所以你们这么快就冲进来我们实在没想到,这里面的墙是石头堆砌的,又厚实,现开枪眼也来不及……。”
    “哈,你们以为找这个地方安全极了,结果没想到反而是王八进壳子,自己找罪受吧?”有人说,周围红军战士一片笑声。
    有了五十条枪尤其是那挺机枪,李传名胆子壮了许多。
    他略一思索叫过两名干部,一人立即组织所有人按约定撤退,让俘虏抬担架,另一人携带二十几条枪临时编成个警卫排随行保护。
    他自己带剩下的人赶紧往肖家寨方向,接应阻击双椿铺援军的那个排。
    刚看到灌河就听见肖家寨那边已经响起枪声。“不好,敌人来得挺快!”李传名马上叫大家加快脚步。
    肖家寨往上石桥之间真有座五孔石桥,本名叫做“上金桥”。
    这桥座落在一处有落差的河道上,大旱年节可以看到这里的河底是片石滩,桥的上游水急道窄,下游水缓宽阔。
    不知道它是什么年代、何人所修,但它是上石桥西边的大门。东岸路北有若干居户商家,李传名叫两个班分别在桥两端寻找阵地依托抗击追兵。
    他自己带着剩下的人继续往西一里地,循着枪声找到了负责阻击的那个排。
    “李团长,你脱险了?太好啦!”排长惊喜地和他握手,又问:“你怎么不撤离,跑到这里来?太危险了!”
    “别说废话,敌人什么情况?”李传名急急地问。
    “是他们先头连的一个排,冲了两、三回都被打退了!”排长高兴地回答。
    “你们子弹很足么?”
    “呃,每个人只有六、七发。”排长不好意思地回答。
    “那够干什么用?”李传名摇头:“立即撤退,往上金桥撤!那边有接应的部队,咱们都回到东岸去再做计较!”
    “可……,给我的命令是挡住敌人三个小时……。”
    “胡来!”李传名两眼一瞪:“就你这点人和弹药还想打三个小时?后面有足足一个营知道不?
    赶紧撤,咱们不能再付出太大牺牲了,东岸有机枪和足够的弹药,有河水挡着,那样才能打的时间长点,明白了?
    让大家撤退时注意隐蔽,尽量不要被敌人军官用望远镜发现了,要让他们以为咱们还守在这里。”
    队伍正弓着身子一个挨一个往桥的方向撤,北边忽然传出枪声。李传名皱眉,他明白这是敌人北线援军到了。“来得挺快!”他想。
    身后响起迫击炮爆炸声,敌人在进攻那个已经空无一人的阻击阵地,而且是连级别的。
    李传名依次收队,交替掩护着回到东岸,然后连声催促大家做阵地、找掩护,至少现在他知道敌人那边有两门迫击炮需要小心。
    过了半个小时,敌人的尖兵才小心翼翼到达桥头。李传名躲在民宅的泥墙后面看他们动向,然后就瞧见对岸出现一辆卡车,接着又是一辆。
    身后传来呼喝,他回过头,见幺虎猫着腰从院门小跑进来。“北边怎样?”李传名赶紧问。
    “敌人坐汽车来的,有一个连!”幺虎回答。
    “几辆车?”
    “四辆。”
    “哦,那人数上两边差不多?”
    “李团长,数目不对!”幺虎告诉他:“我们的情报说,北边有一个营绝对不只是连的级别!”
    “情报可靠?”
    “可靠!是三河原陈大老爷从固始林县长那里亲耳听说的。”
    李传名一听就嘁了声:“他个土豪劣绅说的,你们也敢信?”
    “我还没说完哩,”幺虎虽然晓得他也是三河原人,却没想到一提陈家他反应这么强烈,赶紧补充:“后来咱们的同志也从敌人那边得到情报,证实了这些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