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东林党
作者:乔木叶落去   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最新章节     
    听到王飞的汇报后,朱慈烺对于这个刘本深简直无语了。
    人才,确实是一个人才。
    “杨天何在?”
    朱慈烺大喊一声。
    厅外的杨天立刻快步进来。
    “殿下,有何吩咐?”
    杨天拱手行礼,请示朱慈烺。
    “去,把这个刘本深也交给锦衣卫,本宫要他说实话。”
    朱慈烺并不想多费精力,他相信经过整顿后的锦衣卫能够撬开刘本深的嘴。
    对于朱慈烺的命令,杨天向来是没有任何质疑的
    ,朱慈烺怎么说,他就怎么干,而且是一丝不苟的干。
    “遵命!”
    杨天领命转身而去。
    “殿下,卑职还有一事要禀报!”
    王飞看到杨天离开后,又开口说道。
    朱慈烺一听,王飞主动要向他禀报的事情,必然不是小事,也不禁正襟危坐,认真对待。
    “说说什么事?”
    朱慈烺问向了王飞。
    “殿下,根据特情科密探的情报,有人对殿下抓捕王铎和刘本深不满,并有鼓动文人书生游行抗议的苗头!”
    特情科的密探也仅仅是听到风声,所以王飞说的比较保守。
    朱慈烺一听便明白了其中的情况。
    这是有些人坐不住了啊!
    至于是那些人坐不住了,自然也不用多说,这王铎和刘本深看来都是东林党的人,坐不住的自然也是东林党的一些人了。
    朱慈烺心中冷哼,自己还没有去找他们,他们竟然自己送上门了。
    东林党的前身实际上是东林书社,明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其中讲学,东林书社成立。同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
    东林学派的兴起初期,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对于扭转士风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在讲学中经常触及社会现实问题,议论如何改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
    高攀龙曾经指出:“此时民不聊生,大乱即将来临。”顾宪成也感到,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已如同“抱柴于烈火之上”;他因而认为,在朝廷做官的不考虑朝政,在地方做官的不留心民生,隐退乡里的不关心世道,都是不足取的。他们把读书、讲学同关心国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评朝政而被贬斥的官吏。他们不顾路途遥远,纷来沓至,人数之多,竟使东林书院的学舍都容不下。
    一部分在朝任职的正直官员,也同东林讲学者遥相应合。东林书院实际上成了一个舆论中心,这里的人们逐渐由一个学术团体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从而被称为“东林党”。
    而东林党的形成,也是明末党政的根源,东林党人的初心也开始改变,从仗义执言变成了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从议论如何改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到议论如何从百姓身上攫取更大的利益。
    东林党在朝廷中一家独大,开始左右朝纲,把持皇权,并且东林党人贪得无厌,损公肥私,导致朝廷税收困难,财政紧张。
    天启年间,为了对付日益壮大的东林党,天启皇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贤等宦官,开征矿税等税赋,天启皇帝的这个行为,虽然有利于充实国库,但是却极大的损害了东林党的利益,所以年轻力壮的天启皇帝在落水后竟然莫名其妙的驾崩了。
    现在看来,天启皇帝的驾崩可能和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到了崇祯初年,东林党和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斗争激烈,形成党争派斗。
    朱慈烺也不知道自己的便宜皇帝老子崇祯是怎么想的,竟然一登基就自废武功,把能够压制东林党的魏忠贤给解决了。
    导致东林党又是一家独大,没人能够制衡约束了。
    没有了顾忌,东林党人自然就放飞天性,放飞自我了,做事情也越来越没有底线。
    如今,自己身为大明太子,而且还是手握实权的监国太子,这南京城的东林党竟然都敢通过煽动游行向自己施压。
    难怪历史上李自成破了北京城后,崇祯宁愿吊死煤山,也不愿意迁都南京了。
    可能崇祯是有气节的,但是朱慈烺觉得更有可能是因为崇祯知道,这南京甚至整个江南都是东林党的地盘。
    自己在北京都要处处受到东林党的掣肘,要是落荒逃难到了南京,那还不得受东林党摆布嘛。
    想及至此,朱慈烺内心非常气愤。
    既然这群人作死,那自己就送送他们。
    “恩,这件事本宫知道了,王飞你带领特情科给本宫密切关注这些人,一旦有什么动静,立刻向本宫汇报!”
    朱慈烺这次来南京一方面是为了造船,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灭了东林党,不然自己的船造的肯定不顺利。
    “殿下放心,卑职已经安排人密切盯着几个带头煽动的人了,殿下是否要抓捕?”
    王飞小心翼翼的问道,因为这件事真的不是小事,处理不好的话,那可是要得罪天下读书人的,以及很多官员。
    朱慈烺想了一番后,决定说道:“不用抓,让他们闹,你只要盯住他们就行,他们想做什么就让他们去做!”
    朱慈烺已经想好了,必须放手让这些人去闹,不然自己怎么一窝端,怎么来个一网打尽!
    王飞领命而去。
    朱慈烺在大厅中踱步,思索着如何处理这件事。
    如果这些个东林党人仅仅煽动书生文人游行,自己还真不好动手。
    虽然说太祖皇帝曾下令严禁士人学子议论朝事,干涉朝政,但是二百多年过去了,这条禁令现在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很难从这上面做文章,即使做文章了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
    这不是朱慈烺想要的结果,朱慈烺要的是斩草除根,彻底端了东林党,同时灭灭这大明读书人的气焰。
    认识几个字就感觉自己能上天了,欺负这个欺负那个的,必须教训一下。
    来回踱步间,一个计划在朱慈烺脑海中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