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江燕晋升致谢
作者:天葫   像妖孽一样纵横官场最新章节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就到了炎热的七月。
    自从秦筝跟肖元山讲过“呆若木鸡”的典故之后,肖元山便玩起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满脑子装着大智若愚的人生信条。
    不管大会小会,肖元山都是就事论事,明面上不搞派系立场那一套,防止被人揪住尾巴。
    没有斗争的吕州官场日记,平凡中多了几分科幻的味道。
    经济与城市面貌。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发展。
    食品工业园已经有160多家企业投资落户,并且进入了投产爆发期。
    2012年第二季度的报表出炉,gdp数据直接翻了一倍。
    而且,管委会主任董小婷在陈长安的全力支持下,还在不断地拉投资。
    有了产值规模的支撑。
    市里也已经提前向上级打报告,申请晋升为省级工业园,以便有利于争取政策上的倾斜力度。
    市中心的“文化走廊”也已经全线动工,分管文旅工作的副市长江燕,每天忙得四脚朝天,为打造出一张合格的“文化名片”而殚精竭虑。
    所以江燕能进常委班子,而汤晓茹进不了。
    谁在干活,谁在混日子耍心计,大伙心里都一清二楚。
    肖元山为了假装就事论事,也没理由把江燕压下去,更不敢冒然把汤晓茹往上抬。
    之前汤晓茹领过一个党内警告处分,处分虽小,却是晋升途中无法忽视的绊脚石。
    这天傍晚。
    江燕知道陈长安喜欢吃牛肉面,便把陈长安请到了红梅面馆。
    陈长安姗姗来迟。
    屁股刚坐下。
    江燕便难掩激动之色,含笑调侃:“你终于来了,我还以为你嫌这个地方太小,不愿来。”
    “想当初,我就是在这家小面馆,用四碗爆辣的牛肉面拿下了余闻念的第一笔投资,这是我的福地。”
    这是陈长安最喜欢提的一段历史,每每提及,笑容中满满的自豪感。
    “那我选对了地方。”
    江燕笑的时候,有春风拂晓之韵。
    她的年龄跟余闻念差不多,比陈长安大几岁,但她保养得不错,成熟的女人犹如一瓶陈年佳酿,浑身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今天是她第一次请陈长安吃面。
    怀满感激之情:
    “从三月初到七月,暗地里跟反对派打了四个月的拉锯战,今天终于尘埃落定。这次真的要谢谢你,如果不是依托你的影响力,我恐怕进不了常委班子。”
    陈长安不以为然地回以一丝笑容:
    “袁市长和胜武书记也出了不少力,我可不敢独揽大功。话又说回来,你最应该感谢的人,还得是你自己。你的实干精神摆在那里,谁也无法挑刺。”
    江燕美滋滋地回道:
    “跟你聊天真要命,说话总是这么走心。”
    正说着,老板娘已经把第一碗牛肉面端了上来。江燕把这第一碗牛肉面让给了陈长安,并用开水帮陈长安冲洗一次性筷子。
    这不是她第一次帮陈长安冲洗筷子。
    动作娴熟。
    吕州官场以谁为轴心?
    袁刚虽然是市长,却少了几分魄力,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袁刚不会做任何带有冒险性质的决策。
    市纪委书记彭胜武,他只管纪委监委的工作,其它事不怎么掺合。
    真正能扛事的人就只有陈长安。
    江燕回想自己的仕途,从文旅局的局长晋升为副市长,今天再进一步挤身于常委班子,每一步都是依托于陈长安不遗余力的提携。
    这足以说明,自己的认知与选择,都是正确的。
    唯有以陈长安为轴心才能战胜一切。
    见陈长安的衣领上溅了一点鲜红的面汤,江燕匆匆抽了两张纸巾,隔着木桌把身子向前倾俯,细心地帮陈长安擦拭。
    那丰腴的风景,顷刻间尽入陈长安的眼帘。
    陈长安含笑接过纸巾:“还是我自己来吧。”
    “沾点水再擦一遍。”
    大庭广众之下,江燕也意识到自己做得有点过头,只能含笑坐下。
    不一会儿。
    老板娘又把第二碗面端了上来。
    江燕也开始吃。
    她边吃边分析:“这次我进了常委班子,汤晓茹没进。我估计她今晚肯定会睡不着觉,憋着法子搞事情。”
    “肖元山现在一心求稳,主打一个大智若愚,他不会支持汤晓茹作妖。”陈长安用力嗦了一口牛肉面,久违的味道,在舌尖上回味无穷。
    江燕笑道:“汤晓茹那个人一旦疯起来,她可不管肖元山支不支持她,有什么事情是她干不出来的?”
    听江燕这么一说,陈长安也只能讪笑。
    江燕的评价也没错,汤晓茹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婆子,脱衣上位、谋杀亲夫、贼喊捉贼,就没有她干不出来的事。
    前面这段时间她之所以低调,主要是因为刚领了一个党内警告。
    陈长安若有所思地回道:“等她疯了再说吧,现在瞎猜也没用。我们主打一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体育中心那个项目,合作方是港商陆渊,而陆渊又跟汤晓茹是一条船上的人。我现在不怕别的,就怕他们在这个项目上动歪心思。”
    “陆渊不至于砸自己的工程。”
    “你不知道?他已经把体育中心的基建工程分包给了别的公司,其中一个工程承包公司,就是你小舅子的扶生公司。”
    “昨天听韩少堂提过一嘴。”
    “你不怕他们挖坑?到时出点什么事,背锅的人是你小舅子韩少堂,我分管文旅工作,也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你有这种警惕思维,我没什么好担心。”
    陈长安低着头嗦面。
    现在他不仅仅是对江燕很放心,对韩少堂也一样很放心,因为这俩人都体现出了居安思危的精神。
    江燕忧道:“我是这么想,陆渊的华陆集团本来就是搞土木工程的,春江区的跨江大桥都已经被他拿下。华陆集团拥有健全的基建体系,为什么要把体育中心的基建工程分包出去?难道嫌钱烫手?这不符合商人逐利的本性。”
    陈长安回道:“我认可你的分析,问题是现在韩少堂已经插了一脚进去。不管这是不是一个雷,都得接着,愁也没用。”
    稍作顿言。
    陈长安忽然又撂出一句出人意料的话:“如果真是一颗雷,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
    江燕当场懵逼,完全猜不透陈长安的脑子里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