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建设家乡
作者:我想躺平   从回94年代最新章节     
    “难道妈妈不爱你们,你这样说妈妈好伤心哦!”张英装模作样的捂住自己胸口。难过的很。
    看看妈妈这样乐乐连忙说,“妈妈也爱我们,就是多陪陪我们就更好了。你别难过了。”
    还拍了拍张英的背,以示安慰。
    康康拉着妈妈的手:“妈妈你别难过。我知道你是最爱我们的。外婆说你和爸爸是忙着赚钱,给我们买好吃的,漂亮衣服。我们上的学校要很多钱的。还有我们住的大房子也是你们赚的钱。”
    “外婆说你为了赚钱还被坏人抢过,被爸爸打跑了。”
    自己和家兴不是合格的父母。孩子早就有意见了,还不自知。好在爸妈还在中间调停。
    看到儿子女儿这么懂事,张英有点心酸。
    搭过手臂,抱着他们说道:“妈妈不难过,以前妈妈确实不对,陪你们太少了。以后尽最大的努力多陪你们。好不好?”
    “好。”
    两口子互看一眼,达成默契。以后要多些时间陪孩子,起码孩子回家得见到父母中的一个。
    为了方便家里又买两辆小车,一辆商务车。这样天晴下雨,工作上班都方便。
    老家的公路,路基是修好的。培修一下就铺水泥。很快。县里打电话来公路要验收了,叫张英回去。
    是要回去的,不光是验收路的事情。路修通了,做什么都方便。得修房子。修烘干房。
    通水,电,汽。
    高远山的翻修都得提上日程。
    这次回老家可能要耽误一段时间。刚好是暑假,张英和俊鹏一人开一辆车。带上李德秀和俩阿姨,四个孩子一起,浩浩荡荡的回到镇上。
    张英每天带着孩子来往于乡下和镇上。和孩子们讲好要和自己一起,不许吵闹。只看不说话。做不到的就在镇上。
    虽然以前讲好了镇府出面做修建。可自己的房子,怎么修。怎么规划。多大面积。包括看开工日期。都不能马虎。
    验收好公路,王书记给张英批了一块七八百平的荒地。建烘干房,镇府出设计人员,张英口诉。画好了烘干房,削果皮的房间。库房。包括清洗果子的水槽。
    以后水果皮刚好可以和农家肥一起沤。果山不用一颗化肥。既节约成本,又不污染环境。
    丘陵地方耕地很少。宅基地一家最多一百二十平。爷俩二百四十平。
    楼上住房,楼下只有框架。为将来直播卖货留好地方。这是将来做生意大势所趋,最终必须要走网络直播这条路。
    本来二百多平不够。好在会竹编的人家都在本村。可以不用堆货。每天交货都来的及。
    说到竹编,现在做的如火如荼。精品卖省城和花城。一件十几,几十,几百,几千不等。
    家用农用的粗糙些。就在周围镇子和县城销售。不但本村,外村也有好些人编来卖。
    孩子们跟了张英几天无聊了。
    “姐姐我们可以去,山上或是水库玩玩吗?”
    “当然没问题,不过俊鹏叔叔得和你们一起。不许乱跑,水库水太深不许下去。”
    俊鹏是很头疼这几个小祖宗的,红鸣还好。剩下的三个,玩的高兴不管不顾。要是有点啥事。谁顶得住。
    “姐你放心,我会看着他们的。”红鸣的责任心,无时无刻不在。
    “我给你们说,疯玩疯跑的。没有大人在身边,要是被人偷去卖了。见不到自己爸爸妈妈不关我的事哈!”
    红鸣立刻化身狼外婆,威胁恐吓。
    张英也不管,他们有自己的相处之道。
    张英请阴阳先生给自己算了新房开工日期。
    县里请了专业的工程队过来,新房,烘干房,庙宇翻新,水库筑堤坝一起开工。
    还是得政府。比自己更靠谱。
    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
    附近村民,有点劳力都可以来做活。不过是做轻巧活的工钱少些,下力的工钱多些。
    张英的要求工钱不能比外面少。尽量让他们既可以顾家,又可以赚钱。
    有些心思灵巧的马上做了盒饭来卖。把自己家的空房子租给工程队。住人,放工具。
    房子在公路边的,立刻办了营业执照。烟,酒,茶馆。小饭馆。忙的不亦乐乎。
    没有在公路边的也批了地,准备修好房子卖点土特产。
    当然批地政府是有规划的,先要查明你卖啥,统一安排在一个地方。
    前几年流行买户口。好些有关系的。买房的都把户口迁走了。听说家乡要搞旅游。路,水,电,气四通。以后还会通公交。栽花栽草,加上自然风光。
    都想回来修房子。不说做生意 ,这么好的环境,养老多好啊!
    可是迁走户口的,政策不允许修房。于是父母健在的,修在父母名下。父母离世的想尽办法也想修。
    这个地方成了香饽饽。
    什么张英一家户口也迁走了?
    现在几百万,后续几千万。这点优惠都没有。张英想自己肯定会立刻撤资的。
    整个村子,甚至附近几个村子都动了起来。私人,公家都干的热火朝天。
    星期五晚,家兴,爸爸,还有大姐两口子也都了回镇上。几个孩激动的大喊大叫。
    第二天一家人回乡下去,最主要张清平想看看,他们的房子建成啥样了。
    一路都是拉砖瓦,拉水泥钢筋的大车。几个村子都是人来人往。忙忙碌碌。
    几个人都拿现在和以前的高远村做了比较。变化太大了。以前就是一个迟暮之年的老人,等死。
    现在是个刚出生的婴孩。等他长大,等他茁壮成长。等他生儿育女,家族繁茂。是希望。
    每个人都感叹,这就是钱的魔力。
    到了家里,老房子已经拆了,新房子正在打地基。地上都是泥石,砖块,还有老房子拆下来的废料。地上乱七八糟。
    家兴蹲下。“乐乐老骑在爸爸脖子上。”
    孩子们最喜欢骑爸爸脖子这个游戏了 ,乐乐乐癫癫的爬上爸爸的脖子。
    嘴巴上抹了蜜。“爸爸最好了,我爱爸爸。”还不忘挑衅的看了哥哥一眼。
    家兴被姑娘夸的 有牙不见眼。
    儿子眼里都是失望。
    张英白了家兴一眼。再说都不听,老是这么偏心眼子。
    张英觉得遇到这么个挑事的姑娘,真想打她一顿,典型的得了便宜还惹事。
    张英不想儿子难过。也蹲下去。“康康来你骑妈妈脖子上来。”
    “不用,妈妈你那么瘦托不起我的。”
    “你才十几斤怎么托不起。快来。”看儿子又想来,又心疼妈妈的样子。
    家兴看媳妇要托儿子,立刻过来说道:“叫俊鹏托他把?你有那力气吗?等一会我再托他。”
    “我行的,他不重。来吧儿子。你再不来妈妈生气了。”自己托和别人托,哪里一样。情感是不同的。
    康康看妈妈坚持。就爬上妈妈的脖子。这么些年都是骑爸爸的脖子。还是第一次妈妈托自己,还是很新奇的。妈妈都没有托过妹妹呢!心里甜丝丝的。
    张英没有管女儿那幽怨的小眼神。
    村子正在朝她愿望的方向发展。心里甚是安慰。
    反正现在手里有了钱。翻新了庙宇,可以把建修搞起来。旅游景点,有点名胜古迹,文化底蕴才能可持续发展。
    “大哥你们回来了呀?快点过来坐。”二爸在隔壁喊爸爸。
    村子里的人太忙,张英一家回来,都忙的没时间围观。
    “你咋回来了。”
    现在兄弟俩一个在省城,一个在县城。每年就过年才能见到。
    “大嫂, 张英你们快点过来坐呀!站在外面说啥?”二妈边走边喊。嗯,这几年没晒太阳白了好多。
    “大姐,姐姐你们回来了。”红兵从他家跑过来。渣渣哇哇的问道。后面还跟着个娇娇小小的姑娘。
    “你慢点,把人姑娘都落下了。这谁呀?”知道是她女朋友,张英挤眉弄眼的问他。
    他撸了一把自己的头发,不好意思的说:“娇娇你快点过来。大爸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娇娇。”
    本来他一米七的个子,二百多斤。皮肤还黑。两个人站在一起他能把人装下。
    挨着介绍完。到二爸家坐下。
    “怎么没见红文?”张英问道。
    “说是打暑假工呢!家里都请人,他还给别人打工。真是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看黄凤要开启唠叨模式,张清平问弟弟:“这不年不节的回来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