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还钱
作者:有点小意思   爹死娘弱,这个家没我可怎么活?最新章节     
    杨明泽笑开了花:“姐放心,我最喜欢数钱了,我跟夫子好好学算术,肯定帮二姐把钱管好。”
    冯氏摆好饭菜后笑道:“赶紧洗手吃饭,你姐姐出去一天了,累着呢,别耽搁她。”
    冯氏现在已经能熟练使用电饭锅,煮的饭软硬适中,做的菜也美味可口,好多她没见过的调料在不断的实践中也逐渐熟练运用。
    家里这些异于常人家的东西做完饭后她都单独锁进柜里,免得朋友串门的时候被发现难解释。
    冯氏问:“晚晚明天还要进城么?”
    “不去了,该教的已经教会了,宋夫人明天就要回苍州府,我休息几天就接着做糕点卖。”
    “哦对了,宋夫人给了我五百两银子的谢礼,这笔钱娘有什么打算吗?”
    冯氏笑着说:“娘能有什么打算,娘以前只盼着你们能吃饱穿暖,如今满足了只希望你们平平安安的,其他娘都不在乎。”
    “娘难道不想建房买地?”
    冯氏想了想说:“咱这房子确实太旧了倒是可以建个大点的,至于买地,咱家又没有壮劳力,买了地谁去种?”
    “娘原来是担心这个啊?您看镇上的那些地主谁会亲自下地干活?不都是租给佃农种,咱买了地也租出去,咱就坐家里收租多舒服。”
    冯氏打趣道:“娘哪懂这些,你拿主意就好,钱你保管着随你折腾,娘就坐等着享福咯。”
    杨晚一本正经的点头说:“嗯,娘等着享福就好。”
    “对了,三叔最近收了多少鸡蛋?”
    冯氏给杨晚指了指放鸡蛋的位置说:“收了有一千多个了,村里的鸡蛋基本被你三叔收完了,他让我问问你还需不需要,要的话他去别的村接着收。”
    “要,有多少要多少,娘你跟三叔说一声,咱家糕点鸡蛋是主要材料,囤的越多越好。”
    杨晚走到放鸡蛋的房间,把鸡蛋全收进空间里,她的空间内时间是静止的,用来保鲜正好。
    “娘,我去村长家走一趟。”
    冯氏点点头嘱咐道:“早去早回,天快黑了不安全。”
    ………
    杨晚到了村长家,村长一家正在吃饭,村长的媳妇刘春桃见到杨晚脸色沉了下来。
    杨晚有些不好意思,她实在没想到村长家还没吃完饭,任谁在吃饭的时候被打扰心情都不会好。
    “打扰村长了,您先吃饭,我一会儿再来。”
    杨晚说完正要出去,村长却拦住了她,
    “三丫可是有急事?吃过饭没有,没有的话过来一起吃。”
    “孩子他娘,去添副碗筷。”
    刘春桃不情不愿的起身,暗骂又是个打秋风的,骂村长败家。
    杨晚忙摆手说:“不用,村长,我吃过的。”
    “之前您帮我们过户房契时给我们垫付了银子,我来是想把这钱还给您的。”
    刘春桃听了这话,脸色才好看起来,笑着招呼她:“侄女儿过来坐,婶子给你倒杯糖水喝。”
    杨晚理解刘春桃,年景不好,谁家日子都不好过,村长和善,平时没少接济村里人,可自家也要过日子,刘春桃虽嘴上不饶人,但心眼不坏。
    “谢谢婶子,不用了,我娘让我还了银子赶紧回家,要是知道我在外面贪玩回去要挨骂的。”
    刘春桃这才作罢。
    杨晚拿了三两银子出来递给村长,“村长,不知附近可有田地要卖的?”
    村长接过银子,有些意外她居然问这个:“侄女打听这个做甚?可是要买地?”
    “若是要买地,我可以去帮你问问。”
    杨晚忙道谢说:“村长也知我家的情况,孤儿寡母的也没有田地傍身,我前段时间做了点小生意挣了些钱就想赶紧买些地,有地才有根嘛。”
    村长点头表示理解:“成,我帮你问问。”
    “可短时间内也别报太大希望,秋收将近,正是农忙时候,这期间卖地的少,估摸着要等到秋收后了。”
    杨晚应了声,道谢后走了。
    村长回屋接着吃饭。
    刘春桃好奇的问:“这冯氏刚分出去多久就有钱买地了?她哪来的这么多钱?”
    村长瞟了她一眼,扒了口饭说:“你问这做甚,人家不偷不抢凭本事挣的钱为啥不能买地?”
    “冯氏的为人你们妇人比我了解,她是个老实勤奋的,没分家的时候老杨家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操持,下地干活不比男人差,是老杨家拖累了她。”
    “如今离了老杨家,这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刘春桃忙笑道:“我也就随口问问,又没坏心。她们分了家后三丫看起来都机灵了好多,说话办事像个小大人一样。”
    村长笑着点头:“那丫头确实机灵,冯氏能分家出去多半还是靠这丫头。”
    “她们能买地是这丫头起早贪黑的去城里做生意,听说是用鸡蛋做的糕点,生意还不错,她三叔最近不是在到处帮她收鸡蛋吗?”
    刘春桃感慨道:“这丫头是个记恩的,没分家的时候也就杨三对她们好些,这分了家有出路了也会想着帮她三叔。”
    村长吃饱后放下碗筷,抹了把嘴说:“你看着吧,她们日子不会难过,倒是老杨家那边,如今连杨三这样的老实汉子都逼着分出去了,杨大又是个不成器的,这日子怕是不好过咯。”
    “你操心这干啥,左右不是咱家的事,钱氏不还有个读书的大孙子么?”
    村长想起当初为冯氏主持分家时杨大宝的嘴脸,明明靠着全家人的供给才读上的书,甚至大部分的钱还是三丫她爹挣来的,杨大宝却用的理所应当。
    杨二被钱氏推出去服兵役是因为他,杨二寄回家的军饷也用在他身上,而杨大宝对待冯氏却完全没有一丝尊重。
    这样的人就算书读得再好又有什么用?他若是考中做官真的能荫庇乡里吗?
    村长摇了摇头说:“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是好人,品性不佳,忘恩负义的人读了书,往后也只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祸端。”
    “杨大宝就是那样的人,我们等着看吧,钱氏究竟押没押对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