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流放边疆12
作者:鬼鬼月   快穿:种田女主她靠养娃升仙了最新章节     
    不用出门,自然遇不上女人最害怕的那种意外危险。
    一家人真的是齐齐松了口气。
    事情到了这一步,老夫人才笑着夸奖苏还丹做的好。
    苏还丹:……
    上次就训我了,这次被夸了?这心底居然还有些忐忑不安,也是绝了。
    第二天,萧勤靠着被褥养伤,苏还丹就坐边上儿缝缝补补。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
    萧勤的嘴就跟抹了蜜一样,夸苏还丹能干,比家里爷们儿能干,服劳役第一天,就把妯娌们给救了。
    呆家里不往出跑,遇到的危险就小,可不是救人吗?
    “这是大实话吧?要是大实话我就信了啊。”苏还丹回应的话逗的萧勤笑的伤口差点儿又出血。
    “你快消停的养伤吧,我还指望你养好伤,去战场上立功,早点儿攒够军功,好把罪籍换成军籍。”小年轻总要给个目标,活的才有希望不是?
    果然,十七八岁的少年,最喜欢有人拿他当依靠了,萧勤的眼珠子都亮了。
    “知道了,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萧勤头两天受伤的肩膀和胳膊不大能动,苏还丹也不让他动。
    第四天开始,伤口结痂后,才被允许活动的。
    这个愈合速度,每天夜里,萧家男人回来吃饭,说话的时候都会说到苏还丹配的伤药的疗效。
    萧家人如今都是带伤上战场了,军医会当场做个鉴定,哪些伤不能上战场,需要回家养着,养几天可以上战场,哪些伤不用回家养着,可以继续上战场。
    西北这边儿缺兵源,轻伤不下阵是常态。
    而这四天,苏还丹每天都要出去大半天给人看诊。
    病患也多是军户,尤其是家里男人死了,孤儿寡母的家庭吧。
    以前也跟这种类型的人接触过,七零年代那一次不就是?
    怎么说呢?
    两个时代的烈士家属,过的日子那真的是天差地别。
    这个世界西北这边儿,就苏还丹自己看到的,这些军户家里的日子就是西北老百姓们一直过的那种日子。
    家里有军田,能动的,都会去种地,想办法让家里的老幼吃饱穿暖。
    抚恤金不高,家里有人生个两次病,抚恤金就没了。
    西北这种常年战乱的地区,这些人居然从没有想过要离开。
    “离开能去哪里?我们是军户,户籍就在这里,离开这里的那天,就是当逃兵的那天,抓住了全家都要死。也可以隐姓埋名的去别的地方卖身为奴,那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家里祖祖辈辈那么多人都为了保家卫国死在这里,付出那么多,为的不还是让我们这些后人能挺直胸膛活着?”隐姓埋名当家奴,那才是羞了先人,辜负先人的做法。
    “地里的收成,除了交给军营的,余下的,再加上自己赚的,足够一家温饱了,军户虽然苦,可过的是能吃饱肚子的日子。我听说有些佃农,整日给地主干活,一日也就吃一顿稀粥,还不如我们呢。”本质其实都是苦日子罢了。
    也就是一个吃不饱肚子,一个能吃饱肚子的区别。
    能吃饱肚子,就是神仙日子,百姓想要的永远都是这么少。
    回家后跟萧勤谈论这事儿的时候,萧勤就冷笑的说:“昏君也好,贪官污吏也好,他们都不敢叫边境线上的军户饿肚子。军户对比普通百姓的优点就剩下,人肯努力就能吃饱肚子这一条好处了。”
    死亡谁都怕,可军户死之前好歹吃饱肚子了,有些人死之前一直在遭罪,如何选择呢?
    十天的光景眨眼就过,萧勤肩膀上的伤口愈合了,但是动作要是太大了,还是会撕开,所以再次上战场,苏还丹是真千叮咛万嘱咐。
    “别不拿身体当一回事儿,有个好身体比啥都强。”苏还丹是真担心,毕竟才十八岁的年纪,特别容易热血上头啊。
    战场那种环境,可能看见战友死了,你都能上头的去拼命!
    不嘱咐一句,心里是真不踏实,可嘱咐了,苏还丹也觉得是白嘱咐。
    萧家是那种有正统保家卫国思想的军人家庭,国家比小家重要,家族传统和传承比个人安慰更重要。
    接下来,白天出去看诊,晚上回来给萧家男丁治伤就成了苏还丹每日的日常了。
    她那一份儿缝缝补补的活儿,妯娌们帮着给干了。
    算是回报苏还丹给她们换了这么一份儿平安和安稳。
    唯独因为这事儿不高兴的只有刘姨娘。
    老夫人发话了,刘姨娘每天要缝补的衣服是最多的,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解手的时间,刘姨娘真是忙的飞起。
    有心想叫亲儿子汪氏给她搭把手,老夫人能乐意?
    汪氏可是老夫人精心挑选的孙媳妇儿。
    当时萧瑜说亲的说后,人正病的厉害,带了那么些冲喜的意思在里面,汪氏不管是八字,还是身体健康程度,就连娘家人是否好相处,汪氏长的漂亮不漂亮,老夫人都思考过。
    汪氏长的挺好,中上的样貌,身形比其他妯娌都来的壮实一些,不胖,就是骨架大,屁股大,虽然是文官家里的姑娘,可汪家是真正疼闺女的人家,没给家里的姑娘裹小脚。
    大齐朝建立之初,开国皇帝就废了给女人裹小脚的制度,当时那群文化人可是跳出来指责开国皇帝乱了礼教的话,最后闹的实在不像话,开国皇帝就改了口,说朝廷不提倡女人裹小脚,但是谁家要是想给女儿裹小脚,朝廷也不管的话。
    这么着,家里但凡心疼闺女的,都不给裹小脚了。
    只不过如今大齐都第五代皇帝继位了,上流社会,不裹小脚的女人婚嫁行情不好而已,民间?
    裹了小脚的女人反而找不到好婆家。
    民间都指望着媳妇儿娶回来家里多个壮劳力呢,裹了小脚还能指望啥?
    一般民间家里给裹小脚的姑娘,都是爹娘奔着送这个姑娘给富人做妾去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不多见。
    汪氏出身文官家庭,却是天足,老夫人就格外满意这点。
    刘姨娘也只敢老夫人高兴的时候,折腾一下儿媳妇,老夫人这会儿正生她的气呢,刘姨娘还真不敢。
    那也备不住一个人在屋子里,嘴上瞎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