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李百万(四)
作者:方城草鱼   重生之我是时空大盗最新章节     
    林牡丹人头熟,办事效率又高。
    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她就跟冰城下面的几家国营大单位谈妥了收购国库券的业务,初步统计,能收上来的国库券大概有400多万。
    至于收购价嘛,85年的按8折收,86年的是75折。
    这个价格已经算是良心价了,黑市交易,能给5-6折就算不错了。
    到了21号那天,李国庆亲自跟着银行的人,去到一家国营机械厂,现场收国库券。
    机械厂主办公楼前面的小广场上,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队,好多平时都难得一见的职工,都出现在了排队的队伍里面。
    每个排队的人手里都拿着大几百的国库券。
    只能说东北这个共和国的长子,为国家付出了太多了。
    这年头,地方上有两件不好进行的工作:一是搞计划生育;二是推销国库券。
    计生工作嘛,懂的都懂。至于国库券,不少地方要求公职人员必须购买,有的地方机关和企业直接将国库券摊派到工资中强行发放。
    东北国企多,后世独生子女比例是最高的。
    有种说法是人贩子都不敢去东北,家家户户都是独生子女,逮着人贩子是真往死里打,大檐帽看见了都不管。
    东北国企多,夫妻在同一个单位,子女长大了要么接班要么进单位三产,一家子两三代人在同一个单位领退休金、工资的有的是,按比例用国库券抵工资,每家手里的国库券都不是小数目。
    核验国库券的真伪,数钱,把钱给付给职工,看着职工们用手指蘸着唾沫,把拿到手的钱数了一遍又一遍,李国庆心里突然挺不落忍。
    中午吃饭的时候,林牡丹看李国庆情绪不高,问他怎么了。
    “嫂子,咱们这样扒人家工人的皮,是不是太残忍了?”李国庆皱着眉头,声音低沉地说。
    后世在网上刷视频,刷到什么杨百万用两万多块钱启动资金倒腾国库券,两个月就赚了十万块,没多长时间本金就膨胀到过百万。这样的传奇经历听起来确实挺爽的,可你真的置身其中,感觉又一样了。
    人家职工明明可以领到100块钱的工资,可是拿着100面值的国库券,需要等5年。虽然的确有利息,但是利息跑不过通货膨胀。
    其实李大老板这就是“鳄鱼的眼泪”了,所有金融交易品的实质本来就是割韭菜,他在花旗股市几亿几十亿割韭菜不是割得挺爽的嘛。
    所以为什么要“君子远庖厨”,只要看不到宰鸡杀羊的血腥,那我就是善良的文明的,然后心安理得地享受起美食来。
    肉食者鄙,老祖宗早就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钉得明明白白了。
    咱老李现在也是肉食者了。
    “怎么能这么说呢。”
    林牡丹放下了筷子,道:“价格闯关你知道吧?”
    “知道啊。3月25日到4月13日,上面开大会,要着手解决价格问题,最高层经过开会研究,最终拍板,要下决心闯过价格这一关。”
    “呦呵,你小子可以啊,连这个都知道。”
    林牡丹不由得高看了李国庆一眼,道:“那你知不知道,4月5日,大内发出了通知,将猪肉、鲜蛋、食糖、大路菜4种副食品的价格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
    “这有什么影响吗?”李国庆不解道。
    不差钱也不买菜的李大老板,还真不怎么关心这个。
    “有什么影响?影响大了去了。”
    林牡丹敲了敲桌子,道:“过去国家财政补贴给商业部门,以保持这4种副食品较低的价格。现在补给居民,同时把价格放开。造成的结果是,猪肉价格上涨了50%-60%,鲜菜价格上涨了30%以上。”
    “上面的风声传到地方,引起了一定的恐慌,老百姓纷纷开始抢购商品。魔都最先,很快蔓延至全国范围,进而演变成疯狂的抢购风。”
    “从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三大件开始,盐、肥皂、毛线、卫生纸,大家基本上是见啥买啥,就怕今天不买明天涨价。”
    “现在市场上的东西是一天一个价,别说国库券了,就连老百姓手里的钱都成了烫手山芋,都想着赶紧花出去,拿在手里实实在在的东西,比每天都在贬值的钱靠谱多了。”
    “你收他们国库券,他们的确100块损失了20块,可是他们的钱不赶紧花出去,损失的可能不只是是20块,有可能是50,80。”
    “这么说,我还干了好事了?”李国庆自我安慰道。
    “好事,大好事。他们把国库券换了钱,出门立马把钱花掉,花慢了都怕亏了。还特别喜欢买大件,电视、冰箱都被他们买涨价了。”
    “额……这不是恶性循环吗?疯狂花钱,东西必然涨价,钱不值钱,更疯狂花钱,东西涨价得更狠……”
    “谁说不是呢,但是没办法啊,别人买你不买,可能吗?人都有从众心理的,也就是那个啥,啥,哦,对了,‘羊群效应’。”
    “嫂子可以啊,‘羊群效应’这个词都知道,这可是个舶来品。”
    “那是。”林牡丹面有得色道:“好歹你嫂子我也在人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脱产念过两年硕士研究生,现在是博士在读。”
    “厉害了我的嫂。”
    李国庆竖起了大拇指:“五道口研究所可不是那么好进的。”
    “五道口研究所?”林牡丹愣了一下,然后道:“别说,你小子给那个学校起的名还挺贴切,学校可不就在海淀区五道口嘛。”
    “81年9月,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才正式成立,同年开始面向社会招收硕士研究生,你嫂子我可是第一批考进去的。去年才开始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你嫂子我又是第一批博士研究生。”
    “厉害。”
    这四十多岁的老嫂子,还挺上进,前途不可限量啊。
    甭管她是真是凭本事考进去的,还是托关系找门路混进去的,硕士文凭到手,再拿到博士文凭,在华夏银行圈里就是无往不利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