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基层公务员
作者:孙长安   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最新章节     
    有人拿出尺子,换算出了一米九的尺寸,在自家的墙上标出了一个颇为标准的身高测量尺。
    看了看1米9的高度,这属实很少见。
    后来的孔子画像以吴道子所做的那幅最为广泛传播,学生们入学时拜的也是这幅画像。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如果孔子真长画像那样的话,那这长相是颇为丑陋的。
    为了确保人们能看见孔子的长相,画像讲究七露,也就是常人所说的七窍必须露在外面。
    鼻子硕大,为的是确保每一个人平视过去都能看见鼻孔;嘴里的牙呲出来,光看这一部分实在是不美观。
    为了突出眼睛,存在感很高的眼球搭配着面积更多的眼白,给人一种三白眼的感觉。
    再加上那硕大的耳,长的过分的耳垂,是可以称得上一句奇形怪状的。
    长相奇怪,可是表情和神态却又十分不一般,算是具象化了《论语·述而》里的一句话,“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这长相搭配上这气质,就有一些像大家想象的神人了。
    以前很多人参拜的时候,没有觉得不合适,一直觉得孔子就该是这样的。
    画像没有突出孔子的高大威猛,更为注重的反而是礼。
    学子们见惯了这幅画,再想想真实的孔夫子的样貌,颇有一种魔幻之感。
    你以为的以礼服人的小老头有可能是以力服人的高个大汉。
    很多人都是欺软怕硬的,通过你的长相和穿戴来判断你的身份,评判是不是能惹的人?
    孔子在他们眼里就是不能惹的那一种了,个子太高,再加上聪明的脑袋和强健的武力,一定有一种无可匹敌的气势。
    再嚣张的人见到这样的孔子,气势恐怕也得弱三分。
    【儿子出生之后,孔子也已经过了20岁,成了一个成人,自然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所有拥有知识的人都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一个人空守着知识,注定只能自怜自伤。
    成年后的孔子当上了吏目,这也算是一份安稳的工作。
    这份工作他在鲁国一干就是差不多15年,直到他离开鲁国。
    这15年里,他应该干过不同岗位的工作,但是我们如今确定的只有两个,一个叫做委吏,一个叫做乘田吏。
    委吏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仓库管理员,平时主要就是看仓库,然后记一记谁拿了什么,又送过来了什么?
    乘田吏就是一个畜牧管理员,主要管理的就是牲口和养殖场。】
    原来孔夫子当年也当过吏目呀。
    小吏们眼巴巴的看着,突然觉得自己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
    天底下人人都觉得当官好,觉得吏目压根不算官,可以前还是有不少大人物都是当过吏目的呀。
    以前他们只知道有萧何,现在又多了一个孔子,也许还有更多不知道的大人物。
    有这样的榜样,再加上新政的实施,说不定有一天他们可以凭借着脑子里的知识向上爬,而不是一直被困在这个体系里。
    【基层管理员当了差不多十年,就在孔子30岁左右,他萌生了收徒的想法。
    从小接触世态炎凉,又有一身本事,闲暇的时候,孔子的脑子一直都在思考,他在慢慢完善自己的理论,从而开始确定了一定的体系。
    他的身份不高,没有靠山很难有更高的职位。
    仕途无望,那就只能向下兼容,30岁的孔子在学问上有了小成,他认为他有了收徒的资格,可以将自己的一些学问传承下去。】
    这么看来,孔夫子的三十而立立的是学问呀。
    先贤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大部分读书人却只能拾人牙慧,书可能都读的不甚明白。
    这差距明显是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