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孔庙
作者:孙长安   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最新章节     
    穿梭在碑亭之中,古朴沉淀,大气之感扑面而来。
    从亭子里面看上去,亭子顶部的结构之精妙,绘画之繁琐,也是一大盛景了。
    【孔庙有自汉代以来的1000多块碑,但是只有皇帝赐的碑才会被放入碑亭。
    这里如今有13座碑亭,金国两座、元代两座、剩余的九座都是清代的。】
    这话听在很多人耳朵里是有些搞笑的,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宋朝人民了。
    虽说我国所有的民族都是华夏子孙,可这碑亭全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一个汉人政权的碑亭都没有,是不是略显过分一些?
    只能说清朝实在是玩不起。
    明朝的读书人全都在斥骂建州女真,金和元在前面就不说了,从明面上明朝算是从元朝那里取得了权柄,可是大清实在是欺人太甚。
    光从外表大致能看出来所属年代的不同,最为古朴的这个很明显是金国的。
    【大家眼前的这座碑亭,应该算是现在这个孔庙里最为久远的建筑。
    它建造的时间是公元1191年,距离如今也已经800多年了。】
    走进亭子里一看,只有这立柱重新被红漆刷了一遍,其余的部分基本全都褪去了颜色,只剩下斑驳的木头了。
    顺着道路走过,这些碑亭各自都不相同,只看着那些斗拱,眼力尖的人能分清楚每一个的年代。
    更加离谱的是这些碑亭虽然都是重檐歇山式建筑,但因为高度和斗拱,莫名分出了一些等级。
    看完之后,大家发现靠近中轴线的普遍会更加高级一些,它们全都有斗拱,高度也会更高,显得更加漂亮。
    看完了碑亭,继续往前走。
    【现在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就已经算是孔庙的核心了,过了这座大成门,后面就是供奉孔子的大成殿。
    这座门楼的规格高很正常,可这上面的彩绘明显是皇帝才能用的金龙和玺彩绘。】
    在刘彻看来,后世之人是把孔子捧的太高了,很多人可能只是看了一下热闹,还有一些人能从这些东西里看出一些政治因素。
    既然尊儒是从他这里开始,刘彻也不得不承认,后世的发展几乎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一个不存在对手的学说发展到最后,只有疯狂。
    除了上方的建筑,还比较特别的就是这几根雕刻精美的盘龙石柱,仔细一看,这些龙都是五爪的,代表的就是天子。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石柱好似都有些包浆了,看来这些年参观的人没少摸。
    刚进了门,往后一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先师手植桧,旁边的树却不那么粗大,看着不像是千年之前的。
    【很明显这棵树肯定不是孔子栽的,不过这棵树确实是孔子栽的那棵的子孙。
    只是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管这树叫桧树了,大多都只叫它的学名圆柏。
    是因为一个人,秦桧。
    “桧”这个字的寓意是好的,只是在秦桧之后没有人用了。】
    一个人带累了一个字,由此可知,这人有多可恶。
    逐渐穿过满庭院的树木,一座较大的亭子上面写着两个字,杏坛。
    【据说这里就是当年孔子讲课的地方,只是后代在这里建的这个亭子可有些唬人呀。
    完完全全只有象征意义了。】
    都是建着看罢了,孔仲尼当时要是有这个条件,还用周游列国吗?
    秦朝其余学派的人有些嗤之以鼻,儒学在后世兴旺又怎样?
    光看这番景象,也能明白这走的也有点儿太偏了。
    就连这时候的儒家子弟都有些看不过眼了。
    夫子一生清贫,只想着传道授业解惑,要是知道后世之人会花那么多银钱来建这座孔庙,心里想必也是不愿的。
    穿过杏坛,很快就来到了孔庙最重要的建筑大成殿。
    看着这底下的两重金刚座台基,再看看那恢宏的大殿,怕是皇宫也就这样了。
    【大成殿看起来和故宫里最高规格的太和殿很像,很多地方只比太和殿低一个等级。
    太和殿是三重金刚座台基,大成殿是两重;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这里只是次一等的重檐歇山顶;太和殿上的垂脊有十个蹲鲁,而大成殿有九个;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五间,而大成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两个一样,画的都是金龙和玺彩画。
    大成殿和太和殿最为不一样的应该就是柱子,太和殿就是普通的红漆柱子,而大成殿前却立着十根盘龙石柱。
    正因为这些柱子,才让两个宫殿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
    这可真的就是皇帝老大,孔子老二了。
    大家往殿里看了看,孔夫子的塑像正正当当供奉在了中间,旁边陪着的正是他那些有名的弟子们。
    一层又一层御赐的牌匾悬挂在了上方,有一种高高在上,大气恢宏的感觉。
    这殿里营造的氛围十分神圣,感觉不跪下磕头有些不礼貌。
    【大家可以看看顶,这是一口斗八的金龙藻井,和故宫太和殿里面的一模一样。】
    光看着都给人一种目眩神迷之感,将富贵和威严顶到了极致。
    秦朝之人倒是越看越奇怪,总觉得这个塑像有些怪怪的,戴着12冕旒的孔子怎么看怎么像玉帝,这形象实在与他们所认知的孔子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