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攻城之艰
作者:苍莽山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     
    绍兴府外十里。
    “刑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歃血盟誓。”看着身后十余万大军,洋洋得意的杨振龙对着各路诸侯的头领们说道。
    意气风发的杨振龙大有一副指点江山的派头。
    “刑”杀戮、宰杀之意,“歃血”(sha,四声)把血涂抹在嘴唇上。故而又称为“歃血为盟”。
    如果是民间拜把子,摆上天地牌位,焚香叩首,诵读誓言本也正常。但此时的杨振龙竟然在大军攻城之际搞出了“刑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这一套,明显属于僭越了。
    “惟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而已。”
    古代封建王朝礼法非常严格,可不是闹着玩的。此时的杨振龙公然祭拜天地,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94版《三国演义》第一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祭台上摆着谷子、高粱、小麦三种禾穗。这个镜头是相当牛逼的存在,可以说编导水平之高、细节把握之准确,令人叹服。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禾穗代表了稷神,即后稷(姬弃),上古时期华夏农业的创始人,被称为“农耕始祖”、“百谷之神”。
    刘关张三人拜的便是稷神,这是符合常理的。如果刘关张一上来就“刑白马祭天”,那属于胡诌。
    刘邦搞的“白马之盟”成为后来历朝历代盟誓的一种典范。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庶人祭其先祖。上得以兼下,下不得以僭上,古之制也。即万物皆有信仰。
    “五祀”即,五种神只。
    根据前汉礼学家戴德编着的《大戴礼记》,明确规定:天子之祭,牛、羊、豕三牲全备,曰“太牢”。 诸侯祭祀只有羊、豕,没有牛,曰“少牢”。普通官员只能用猪,曰“牢”。
    “天子祭天,诸侯祭土。”
    在封建王朝,除了天子之外,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祭天的。显然,杨振龙也是没有资格的。
    祭天仪式的最后,杨振龙更是接受了上天赐予的一块“天符”。
    历史的走向又朝着原本的轨迹开始发展,这一刻,距离杨振龙登基称帝仅差一步之遥。
    一边是杨振龙等人热热闹闹的歃血为盟,另一边是绍兴府内的动荡人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形势对于蒙元江浙行省枢密副使管如德来说极其不利,整个绍兴府兵马不过四万余人,面对的却是十五万之多的起义大军。
    东门城外,起义军兵戈林立,锦旗飘展。
    远处,一位中年汉子意气风发,身披战甲,手持长刀,骑着高头大马,显得与众不同,此人便是历史上的大兴国皇帝杨振龙。
    站在城头上观阵的王积翁望了一眼无边无际的起义军,一股尿意涌上心头,随后又不由自主地夹紧了双腿,生怕泚出来似的。
    “这他么的还怎么打。”
    虽然起义军大多属于乌合之众,但耐不住人多势众啊。
    杨振龙看了一眼绍兴城头上悬挂的蒙元旗帜,按耐不住心中的欲望,大手一挥,冷冷地下令道:“攻城。”
    自古攻城都属于攻坚战,起义军虽然装备落后,战袍破旧,铠甲不全,手中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些锄头,钉耙、粪叉之类的农具,但必要的攻城器械还是有的。
    这玩意儿也简单,令士卒们砍伐树木,然后打造一番便可以用了。
    义军大阵中,云梯、井阑、撞锤,甚至还有投石车这种远程攻击武器应有尽有。
    云梯在古代攻城战中属于重中之重,没有这玩意别想攀爬城墙。井阑也必不可少,这玩意属于移动的箭楼,进攻一方站在上面可以直接攻击守城的敌军。撞锤又称撞车,由一根悬挂起来的圆木构成,其前段装有金属头,可直接撞击破坏城门。
    “儿郎们,冲上去填沟,活着回来的赏钱一贯。”起义军大将军张九指向前面的护城河,大声喊道。
    绍兴府作为一路的治所,护城河是基本配置。
    上万名被裹挟而来的“起义军”在一片催促中,在一贯钱赏银的刺激下,嗷嗷叫着,推着大车、小车,扛着装满土的麻袋,一窝蜂地冲向了护城河。
    “快,放箭,放箭,射死他们!”王积翁看着蜂拥而至的起义军,急匆匆招呼手下的弓箭手。
    有了护城河的保护,绍兴府还能暂时安全无忧。一旦护城河被起义军填平了,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城池陷落是早晚的事情。
    一瞬间,万箭齐发!
    箭雨铺天盖地,顷刻间,填沟的炮灰队死伤惨重。
    也有运气比较好的,把手中的推车猛地推到河里,并且用手在河里快速地挖一把稀泥,然后转过身快速朝后方奔跑。
    一手的稀泥便是“证据”,说明完成了任务。
    活着回来领到赏银的欢天喜地,千恩万谢。功劳到手还能高升一步,再也不用当这种基本上有去无回的炮灰了。
    伤者倒在地上,发出痛苦的惨叫。
    死者躺在冰冷的地上,无人问津。
    还有胆小者,偷偷地跑了回来,意图蒙混过关,随后在一番查验之后,当场被斩首示众。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的残酷无法形容。
    更何况颇有野心的杨振龙,根本不会在乎这些炮灰队的死活,死一批,再抓一批便是。
    反正,人是死不绝的。
    “后退者斩!”起义军先锋官,大将军张九对着填沟的炮灰们大声呵斥道。
    “儿郎们,冲上去,把沟填平了你们就可以回家了。”起义军将领们大呼小叫着。
    一边是炮灰们舍命填沟,一边是蒙元新附军不间断的放箭。
    但见,现场一角,一名年轻的被裹挟而来的百姓刚刚把肩膀上的麻袋扔进护城河内,还没来得及抓一把稀泥,便被一箭射穿,口吐鲜血跌倒在冰冷的护城河里面。
    再也爬不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护城河里的大车小车逐渐多了起来。
    与此同时,倒在护城河旁边的“起义军”也越来越多,鲜血流入河中,河水逐渐泛红。
    “进攻!”
    站在指挥车上的杨振龙看着逐渐变得狭窄起来的护城河,遂下令道。
    各种工程器械被推了起来。
    数量颇多的渡濠神器——濠桥,正在缓慢移动着。这一幕,更是亮瞎了新附军将士们的狗眼。
    所谓的濠桥其实可以理解为一座带轮子的浮桥,靠人力将其推入护城河之中,起到临时过“河”的作用。
    这种“神器”只能适用于人工挖掘的不太宽阔的沟渠,如果是襄阳那种依托汉江宽达两百多米的天然屏障,那是万万行不通的。
    在损失了近万人之后,绍兴府护城河终于被起义军填平了。不管是用什么填的,沙土也好,推车也罢,哪怕是炮灰们的尸体,总归是可以过去了。
    此刻,起义军士气大振,推着云梯,抬着长梯,不顾城头上射下来的箭雨,疯狂地冲锋。
    “哐当!哐当!”云梯抵达城墙下,长梯斜挂在城头上。
    起义军们把兵器叼在嘴里,如蚂蚁爬树一般快速攀爬起来。
    “快,滚木礌石,给老子扔!砸死这群刁民。”看到乱贼们开始攻城,王积翁的脑瓜子轰鸣着。
    一根根滚木顺着长梯被扔了下去,一串起义军将士被砸成饼状,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从长梯上跌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