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南郑之战
作者:苍莽山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     
    “完颜复,你可愿意归顺我大宋?”西乡县衙门内,赵昺端坐于上位,盯着完颜复等人开口问道。
    “陛下实为一代明主,驱除伪元指日可待。末将愿意归明大宋,臣誓死追随陛下身边。”这一刻,急不可耐的完颜复直接以臣自称了。
    “哈哈,朕今日兵不血刃便收复西乡,又得一员虎将,实乃双喜临门啊。”赵昺哈哈大笑道。
    赵昺笑得爽朗,而旁边的陈吊眼却不由得眉头一皱,暗自叹息不已。
    此时陈吊眼的内心颇为不解,宋金之间明明乃是世仇,可为何官家竟然收留一名金国人,而且此人还是金国宗室。这一刻的陈吊眼寻思着要不要找个机会给官家提个醒。
    就在陈吊眼不解之际,忽闻赵昺再次问道,“完颜将军,不知这西乡县有多少兵马?”
    “回陛下,西乡县有战兵两千,辅兵八百,另外衙役捕快计百二十人。”这个时候的完颜复可不敢迟疑,连忙把西乡县的情况如实说了出来。
    “捕快”是捕役和快手的合称。捕役,古代捕拿盗匪的官役;快手,负责动手擒贼的官役。由于两者职责差不多,后来干脆合二为一,称为捕快。
    古代四大职业:先生、账房、捕快、火师(管消防的)。
    “如此甚好,卿当速速将儿郎们集合起来,朕趁此良机也想见上一见。”赵昺道。
    “臣遵旨。”完颜复一行礼道。
    两刻钟后,近三千人集结完毕,立于衙门外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一大片。
    当然了,武器、铠甲是不存在的。
    “来人!将完颜复拿下。”赵昺看到人马已经聚齐,大喝一声。
    随着赵昺的话音刚落,数名锦衣亲兵上前将完颜复按倒在地,捆个结实。
    “陛下,你这是何故?”被按在地上的完颜复拼命挣扎着,抬起头恶狠狠地说道。
    两千余名西乡县元军一看自己的头头被大宋官家当场缉拿,人群中一片扰乱。有人想要逃跑,有人跪地求饶。
    那些刚刚准备跑路的还没来得及跑上两步,便被宋军枪毙当场。
    “异动者,斩!”陈吊眼对着人群之中大喝一声!
    打算逃跑的元军很快被肃清,剩下的一个个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哼,来人,全部拿下!”陈吊眼再次下令道。
    开什么玩笑,大宋皇帝就站在这里,岂能容这些人造次。
    “哈哈,你莫非以为朕年幼可欺,便可肆意糊弄不成?完颜复,王复,你这是准备复尔金国么?”赵昺厉声呵斥道。
    赵昺虽然是个穿越者,但名义上依旧身负国仇家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去收留一个金国的宗室。
    别忘了当年金国南下的时候都做了什么,更别提金哀宗那个傻缺,提出一套北失南补的狗屎理论。
    如果可以北失南补的话,宋朝失去的半壁江山又找谁补回来?
    难道去大海里面寻寻觅觅不成?
    退一万步,就算赵昺可以做到心慈手软收留这些人,可满朝文武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民间百姓又会如何去评述?
    所谓悠悠众口,绝对是堵不住的。
    赵昺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区区完颜复,与天下舆论为敌。
    这些都是赵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更何况,子曰:“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所以说,详加审讯,验明真身,一网打尽,尽数诛之方为上上之策。
    半日之后,申时,即下午三点钟。
    包括完颜复在内的“金兵”共计两千三百余人全部被坑杀。
    加上早些时候那些被枪毙的逃跑者,一天之内赵昺杀了两千五百多人。
    剩下的三四百人则属于原金国境内的汉人,这些人属于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范畴,先全部抓起来,将来在巴蜀大地挖矿的存在。
    随着妄图复国的原金国宗室完颜复魂断西乡县,赵昺轻而易举地除掉了一个潜在的不确定因素。
    “官家圣明,适才臣还打算劝说一二。”一直等处理完西乡县原金国旧兵事情之后,陈吊眼有些尴尬地说道。
    “哼,朕身负国仇家恨,岂能容他。”赵昺长出了一口气,说道。
    “臣没有提前进言,臣失职,请官家恕罪。”此刻,陈吊眼为自己的犹豫不决而懊悔。
    “哈哈,无妨。如果卿提前说话,岂不是打草惊蛇。”赵昺笑道。
    只有让完颜复自己把“金兵”集合起来,这样才好一次性处理干净。
    这并不是说赵昺顾忌两三千金兵的实力,更不是说赵昺心存惧怕,而且如果贸然行动,势必引起西乡县的动荡。
    兵贵神速,如今南郑(汉中)近在眼前,赵昺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收拾烂摊子。
    “大举,时不我待。我等当迅速攻克南郑,绝不能让元军会师于南郑城内。”赵昺目视西方,暗中祈祷一切还来得及。
    如果安西王府、忽必烈的兵马进入南郑城,再与本地驻军兵合一处,南郑的兵马必然激增,那个时候势必会给宋军造成一些麻烦。
    西乡县位于洋巴道的最北端,其正北方向与子午道的最南端子午镇相连,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赵昺与陈吊眼经商议后决定,命张成、王进二将率一万兵马驻防西乡县,密切监视子午道安西王府兵马动向。同时,在准备充分时,亦可对其适度袭扰。
    就这一万兵马还是陈吊眼据理力争的结果,按照赵昺的意思一个小小的县城留下两千人就足够了。
    之所以留下足足一万兵马,说白了还是陈吊眼有点不放心,万一南郑久攻不下,阿难答又挥师南下救援属于巴蜀门户的南郑城,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不是宋军关门打狗了,而是元军切断了赵昺的退路。
    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并且赵昺也曾反对这种做法,但陈吊眼毫不让步,以自己才是西南军团总指挥的名义把赵昺的决策直接否决了。
    君臣二人争得脸红脖子粗,赵昺更是直接从地上抓起一把枯草,握在手中……
    赵老板又开始握草了。
    这一幕,把下面的一众将领惊得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吭声。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不奉诏。”末了,陈吊眼直接来了这么一句。
    “咋滴,你丫的也想学周昌那小子不成。”赵昺怒骂道。
    “官家,请勿耽搁时辰了……”陈吊眼针锋相对道。
    到最后,还是赵昺做出了妥协,多留下一些兵马作为断后之用。
    酉时三刻,即下午五点四十五分,此时的天色已经逐渐昏暗下来。
    兵马点齐,四万大军举着火把,犹如火龙一般浩浩荡荡朝南郑出发。
    一百六十余里的路程,大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
    大宋祥兴十二年,二月初。宋军兵临南郑城下。
    城门上的“兴元府”三个大字依稀可见。
    “不愧是秦之咽喉,巴蜀之门户。”看着雄伟的汉中城池,赵昺感慨道。
    “传旨,改兴元府为南郑府。”赵昺看着城门上的三个大字,冷哼一声,迫不及待的下达了圣旨。
    汉中在宋朝的正式名称是兴元府,又叫南郑,都是一个地方。
    “官家圣明,臣虽不读书,但实在是不喜欢什么兴元二字。”陈吊眼附和道。
    “卿之言甚合朕意,从此天下再无兴元二字。”
    “臣附议。”陈吊眼道。
    宋朝四万大军并没有采用以往攻城作战之时的那种什么围三阙一的策略,而是将南郑城团团包围。
    打法非常简单,首先使用远程火炮轰击南郑城墙。
    当然了,主要的攻击方向是东门,其他方向都按兵不动,围而不攻。
    等到城墙垮塌,打开缺口之后,宋军主力从东门冲杀进去。
    由于南郑四面被围,元军也知道难逃一死,故而城中的战况还是相当惨烈的。
    不过,一切垂死挣扎都是毫无作用,宋军在兵力、装备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元军的败亡其实早已经注定。
    咸兴十二年,二月初六日。
    经过两个时辰的战斗,元军在南郑城内的抵抗被彻底肃清。
    至此,自窝阔台三年,即1231年蒙古军队攻占兴元府,在历时整整58年之后,宋朝再次收复南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