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嘶吼若雷,糜烂数里
作者:苍莽山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     
    说到南宋穿开裆裤,和一个人是分不开的,此人便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澐。
    2016年,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发现了一处古墓葬,保存着赵伯澐写给亡妻的墓志铭。
    后确定墓主人是赵伯澐与其妻子李氏之合葬墓。
    这也是浙江目前唯一的未被盗掘并且保存完好的南宋墓葬。
    出土了从五代十国到南宋时期众多的珍贵文物。
    其中最着名的一件“对襟双蝶串枝菊花纹绫衫”,是色彩最亮丽,图案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一件。
    历经八百年岁月,依然完好无损,华丽生辉。
    这件丝绸衣服可贵之处在于其华丽精美的纹饰图案,菊花丛中,一对蝴蝶闻香而来,翩翩起舞。
    如“留连戏蝶时时舞”一般,在那花蝶秋色,蝶恋花的优美图案中透露出华贵的气息。
    即便搁在后世,那也是美不胜收一般的存在。
    与这件上衣对应的是一件缠绕“缠枝葡萄纹绫开裆夹裤”。
    (感兴趣的书友们可以复制搜索一下。)
    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汉族才开始穿长裤,并且最早是在军中流行。
    到了汉代,百姓们习惯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缦裆裤,这种裤子被称为“裈”。
    (缦裆裤,即缝起来的合裆裤。裈,kun,一声。与之对应的开裆裤叫“袴”,胫衣。)
    几经演变,到了宋朝,百姓们又习惯穿起来“开裆裤”。
    不过不要误会,裤子是开裆裤,里面还有一件短裤也就是“裈”。
    古人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姿。
    (也可以脑补成开裆裤里面再穿一件比较长一点的内裤。)
    席地而跪,然后长袍一盖,也没什么事儿。
    裤子都是穿在长袍里面,普通百姓用粗布缝制,叫“布绔”;富贵人家用丝绸缝制,曰“纨绔”。
    “纨绔子弟”就是这么来的。
    “陛下,臣等有罪,请陛下责罚!”李有钱、张有德、赵有礼和高潜等人弯腰拜道。
    搁着“机械化”生产的更优质,更高效的六饼火药不用,去用那些库存的旧货。
    几个人是真慌了,要不是赵昺在面前站着,主管火器的张有德甚至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子。
    “卿等不必如此,所谓百密而一疏,这就是思维上的惯性使然吧。所谓科技就是想别人不能想,不敢想的事情。当然了,也不能异想天开嘛。”
    能在一个多月造出来样品,赵昺已经很知足了,这些高科技甚至在后世的一战之前都在使用呢。
    “陛下,臣有负圣恩啊!”张有德再次哭泣道。
    “哈哈,瞧你这点出息。这不是正好让朕打这第一炮嘛。”
    赵昺看了看抱着自己“开裆裤”的李恩,气不打一处来。
    “滚滚滚,滚一边去。你个没卵蛋的家伙,你以为你是大美女么?真特酿的恶心。下次再这样抱着朕,看朕不削你才怪。”赵昺使劲甩了甩腿,一脸嫌弃地骂道。
    “小的遵旨,小的再也不敢了。”
    李恩是制造局提督,自然比另外几人官职要大,但毕竟是个太监,家奴一般,在赵昺面前那是绝不敢造次的。
    无他,李恩的出身决定了他在面对皇帝的时候必须时刻保持谨小慎微才行。
    说话间,其他小太监也已经把最新的六饼火药抬了过来。
    李恩一个眼色,众人上前把赵昺架了起来。
    “啊,放开我!”
    任凭赵昺胡乱踢腾,咒骂不断,但也无济于事。
    老鹰捉小鸡一般,两脚离地,毫无反抗能力。
    就这样,骂骂咧咧的赵昺还是身不由己地被架到了很远的安全位置上。
    试验场地上其实还算是比较安全的,长长药捻子,点燃之后跑到后面的深坑里面躲起来。
    但是再安全也没有一个人敢让赵昺冒一丁点危险,这可是诛灭三族的大罪。
    更何况也没有一个人希望赵昺能出现危险,毕竟如果换一个皇帝,自己还不知道去哪待着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大家都懂。
    所有人的利益都已经被绑在了赵昺这台战车上,所以这台战车是决不能抛锚的。
    在张有德的亲自指挥下,炮手们操作着火炮瞄准前方数里之外的靶场。
    经过叆叇(眼镜)师傅们的不懈钻研,双筒望远镜已经被研制出来了,但是由于棱镜过于复杂,纯手工制作并不容易,所以数量极其有限。
    而老式的成倒像的由于制作简单,数量又增加了不少。
    赵昺作为皇帝,好东西肯定要优先使用了。
    站在高处的赵昺手持双筒望远镜,仔细地看着远处。
    这加装了棱镜的呈现出正相的开普勒望远镜,效果果然非同一般。
    视野开阔,清晰明了。
    只见靶场上,圆木林立,一根根碗口粗的圆木密密麻麻的插在地上,远远看去就如同排列整齐的千军万马一般。
    木头嘛,这个时代多的很,到处都是树林,无非就是费点劲砍伐一些罢了。
    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到处都是钢筋水泥。
    绿色逐渐减少,钢筋水泥飞速增加,带给人们最大的感觉就是城市越来越热。
    很简单的道理,钢筋水泥吸热,然后再释放到空气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同样的夏季,乡下要比城市更加清凉一些。
    目光拉近,只看见炮车周围十几名炮手,熟练的装上六饼发射药,再把球形的炮弹装进炮筒,用捅棍压实。
    紧接着把一根数米长的药捻子插进火门。
    准备停当之后,张有德一声令下,所有的人都迅速撤退到安全区域。
    只留下一个举着火把的炮手站在药捻子跟前。
    张有德亲自举着小红旗,回头看了一眼赵昺。
    在赵昺的示意下,张有德快速地把小红旗挥下。
    “呲呲……”
    数米长的引线被点燃,点火手观察了片刻后,匆忙向后方跑去,跳进了深坑之中,只轻微地探起头观看着。
    不多时引信燃尽,火焰顺着火门燃烧到炮筒之内。
    紧接着,炮口火光一闪,火花四溢。
    随即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声音之大,猛烈的震动着人的耳膜,如无数蚊子在耳边飞舞似的,嗡嗡作响。
    整个炮车在后座力的带动下猛的向后倒退数米之远!
    这种前装滑膛炮的初速度大概在400多米每秒,和后世现代火炮动不动就一千多米的初速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火光闪过的瞬间,赵昺就在心里默默数着,大概五六秒钟后,实心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光迹,然后重重地落在地面上。
    直接将地上粗壮的圆木击碎,木屑颗粒横飞。
    炮弹落地后势头不减,砸在地面上之后又猛烈地弹跳了起来。
    一路上势不可挡,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所到之处一片碎末。
    炮弹直接向前跳跃数十米之远,才慢慢地停了下来。
    “好!”赵昺单手拿着望远镜,另一只手使劲一拍大腿,大叫一声。
    “哈哈,兀那元贼,吃咱一炮。”赵昺仿佛看到不是一根根圆木,而是一群群送死的鞑子。
    “快,快去测一测有多远。”李恩赶紧对着远处的张有德喊道。
    不多时,数据出来了,射程可达五里。
    众人又是一番欢呼雀跃。
    张有德跑了过来行了一礼,对赵昺说道:“请陛下下旨,进行火炮轰击砖墙。”
    与此同时,炮手们使出浑身力气连忙把炮车推回原处。
    并用沾了些许水的“拖把”伸进炮筒仔仔细细地熄灭残存的火星。
    然后再用缠着干布的棒子把炮筒内的湿气擦拭干净。
    没办法,前装滑膛炮就是这么玩的,不是你想快就能快得起来的。
    只有炮筒处理干净之后才能重复着前面的步骤。
    令旗挥舞。
    炮手们推着炮车尾部,调整方向,炮口对准数里远的一面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