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下雨
作者:鲅鱼饺子   九十年代之老王家的卤肉店最新章节     
    随着老蒋的一声怒喝,窗外酝酿了半天的暴雨也哗啦啦的下起来。
    方大有看着黑洞洞的枪口,一点儿都不怀疑公安敢不敢开枪。
    于是慢慢的把手从枕头底下抽出来,然后举起了双手。
    试图扯出个笑容,但是失败了。
    王志强象饿虎扑食一样,把人按到墙边上,从上到下摸一遍,然后背拷上手铐。
    这会儿周所跟赵建设那边搜完也来了这屋。
    一看这家伙就是刚醒,眼屎还挂着呢。
    一想兄弟几个一路紧赶慢赶,淋的湿乎乎的,这边还在呼呼睡大觉。
    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周所一句话没多说:“带走,回所里再说。”
    方大有这会儿有点儿回过神了。
    赶紧试图解释:“抓我干啥啊,我又没犯事儿。公安同志,你们是不是抓错人了。我叫方大有!”
    最后三个字还加了重音。
    周所没好气:“抓的就是你,方大有!”
    周所也加了重音。
    人还没拉出屋子呢,郭大娘就试图挤进来。
    嘴里一直嚷嚷着:“这真是我侄子,不是郭阳,你看他俩长的都不一样。”
    周所也没惯着她,头都没回的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们抓他是因为郭阳的事儿?”
    郭大娘张张嘴,不知道怎么回。
    一拍大腿,试图坐下,可看着屋檐底下溅进来的泥水又有点迟疑。
    只能试图突破赵建设跟周所的防线,要挤进去安抚侄子。
    对着个才五十出头的中年妇女,没人惯她。
    赵建设从后腰取下来手铐,在郭大娘眼前晃了晃:“要不咱们回所里说?”
    郭大娘瑟缩的收回了脚步。
    周所眼里满是不认同,可也没有出声。
    他也明白这个年代,像赵建设这种还愿意跟阻碍执法的人好好沟通的都算是不错了。
    郭大娘退到一边,扶着墙哭。
    赵建设跟周所接手了嫌疑人之后,王志强跟老蒋就开始检查这个房间。
    先翻的就是枕头底下。
    下面赫然放着一把三棱刺刀。
    看着老蒋跟王志强俩人心底发凉。
    这可真是教员同志保佑啊,这玩意儿要是被捅上一刀,只要捅对了地方,根本等不到去医院啊。
    好在是他们手脚快了一步。
    但凡跟人走个对脸,老蒋跟王志强,今天报废一个还是报废两个就看命了。
    赵建设冲着郭大娘没好气的喊了一嗓子:“你侄子拿这玩意儿来找工作?总不是要给老板送走吧。”
    后背心的凉汗还没出完,分局刑侦大队的人就来了。
    然后换一拨人后心冒凉汗。
    人跟屋子里搜出来的东西,都押走到分局的警车上了,王志强解下来手铐的钥匙扔进了车里。
    “下回张大姐去局里要钱的时候,还我个新手铐就行了。”
    大队长抿着嘴儿乐:“这事儿要是审定了,给你一只手配一个都行!”
    一群人冒着瓢泼大雨贫了两句嘴,王志强回头看了一眼。
    刚刚还声嘶力竭的郭大娘一个人凄凉的站在胡同口,没有跟出来。
    不知道是在看被压上车的方大有,还是在看警车驶向的未知。
    王志强从来不会试图共情嫌犯家属,那会让他有种对不起自己同志的感觉。
    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回到自己车上,王志强这才反应过来:“嘿,分局这啥领导啊,还让我没事儿带手铐玩儿。”
    其他仨人听王志强一解释。
    车里瞬间气氛欢快了起来。
    回到办公室一看表,这一来一回还没一个小时呢。
    老蒋捧着张大姐给冷的刚刚好的温茶水:“我还以为这一去得耽误一下午了呢,才这么点儿时间。”
    周所拿毛巾擦着头:“速战速决还不好,你别忘了,你那一句话,还有同志顶着雨去火车站呢。”
    老蒋坏笑:“我就是不提,人家就不去了?分局那些人可比咱们有经验多了。
    不过看这雨,晚上也停不了。”
    王志强拿出放在单位的备用衣服,又去擦了一遍身子,衣服也就手搓完了,晾在二楼的空屋子里。
    反正现在二楼也不漏雨了,
    一身干爽的下来坐着休息,突然问道:“你们说,老杨今天算不算出师不利?”
    这话问的就有点不好回答了。
    就鸡蛋饼那个小车上配的伞,遮阳还凑合,遮雨就太勉强了。
    按雨下起来的时间,饼摊的生意还远远不到上人的时候呢。
    老杨的那个摊位,正好在一个小学一个初中放学的必经之路上。
    孩子的生意是最好做的。
    这会儿的老杨,正借了别人的一个屋檐骂老天呢。
    眼看着雨一时半会也停不下来。
    老杨估摸着要是等到五点雨都不停,那就是浇透了也得往家赶。
    夏天的雨也是越下越冷啊,自己这身子骨可不敢走夜路淋冷雨回家。
    封上炉子之后,老杨蹲在墙根上看天。
    早上生意不错,带来的面跟鸡蛋都卖了一多半了。
    还想着是个开门红呢,结果半途出个差子。
    老杨心里安慰自己,啥事儿都是十全九美,差不多就不错了。
    蹲了没一会儿,就听见肚子咕噜噜响。
    老杨寻思,自己中午实打实的吃了儿媳妇送的一海碗饺子!
    这连四点都没到,饿的有点忒快了。
    还没等老杨反思好,自己饭量二次发育的原因。
    就听见旁边有人问道:“师傅,你这会儿还卖不卖饼?”
    老杨被一团阴影跟笼罩了起来,抬头一看,有人侧着身子捂着肚子在跟他打招呼。
    “卖,卖,你要几张?”老杨一下子高兴了起来。
    果然今天日子不错,不愧是选了又选的黄道吉日。
    这都避着雨还有人找过来买饼。
    这块屋檐是哪个单位闲置的大厅门口,屋门锁着,牌子都去掉了,也看不出来过往的痕迹。
    所以往外伸的长,小车上配的伞再斜着一挡,正好形成个避风的角落。
    买饼的跟身边的伙伴商量了下,决定要俩饼,一人一个。
    随着老杨熟练的烘烤,香气逐渐传了出来。
    惹的四五个一起避雨的路人,直咽口水。
    陆续的有人也张了口,一个两个的买了起来。
    老杨手上忙起来,再加上雨势渐小,心里乐的就差唱小曲了。
    这可真是下雨天留客啊!
    一场大雨,两处闲愁。
    这个大厅逐渐吸引了不少人过来避雨,夏天的暴雨,有没有伞其实区别不大。
    也就是保住保不住头顶那块干燥与否的区别。
    拿着把破伞在雨中跋涉的赵大军,看到这块避雨的风水宝地,也是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