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大风暴(三)
作者:天朝大学士   四合院:何大清开局强娶秦淮茹最新章节     
    午后太阳西斜,日光稍微缓和却依旧火辣,晒得人皮肤泛红。
    走在队伍最前列的赵队长扭头看向后方的几名知青,不住催促道。
    “走快点,再拖沓天都要黑了。”
    出来接知青已经耽搁不少工作,赵队长急着早些回去。
    而且,牛饿了半天,也该喂草料了。
    “赵队长,我们也想快点,但实在走不动了。”
    队伍中一名身材敦厚的女知青咽了口唾沫,喘着粗气辩解道。
    这些知青过惯了城市生活,一朝下放到农村都很不适应。
    插队的陈桥村离最近的城镇有二十多公里,他们背着行李一路走来,体力消耗巨大。
    没人掉队还是靠意志硬撑着。
    “行李实在太重了,放车上咱们就走得快了。”
    一名男知青看着牛车提议道。
    “牛车拉不了那么重,你们再坚持一下,很快就到村里了。”
    牛车上已经堆了不少货物,赵队长坚决不肯增加牛的负担。
    这头老牛是队里最贵重的生产资料,万一累出个好歹,赵队长也承担不起责任。
    因此,只能暂时苦一苦知青们了。
    这些年轻人来村里是要学习,而不是享福的。
    马月抹掉额头上的汗珠,一言不发地跟在牛车后面继续前行。
    马卫国身体素质极佳,许是继承父亲的优良基因,马月体力比同龄女生好许多,甚至比部分男生还要强。
    路程过半,她还有些余力,能支撑得住,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
    两个女知青体力耗尽,速度放缓,渐渐落在队伍后面。
    此时她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后悔,后悔带太多行李过来。
    要是没那么多负担,她们还能轻松些。
    赵队长虽然着急,但也并非不近人情,见到知青们实在熬不住,隔一段时间就放慢脚步走一段,让落在队伍后面的女知青能远远跟上,不至于掉队。
    周围方圆几十里人烟稀少,万一走丢,就麻烦了。
    最后一半路程走得十分艰辛,拖拖拉拉,一直到临近傍晚,一行人跨过最后一道土丘,望见海边的陈桥村。
    波涛起伏的海面上,一轮红日缓缓沉入水中,夜幕悄然爬上天际,周围环境愈发暗淡。
    站在土丘顶部,望着即将遁没的太阳,前来插队的知青触景生情,皆不由得哭出声来。
    “呜,呜,……”
    此起彼伏的哭泣声连成一片,惹得赵队长蹙眉不止。
    赵队长没有责怪知青,只是握着牛车的缰绳,默默看着他们发泄情绪。
    想哭就哭吧,后面要吃的苦头还多着呢。
    ……
    甭管再伤心,哭得再厉害,都没法改变现实。
    等知青们情绪稍微缓和,赵队长带着他们继续启程,来到陈桥村内。
    村里这几年陆陆续续来过几名知青,因此在村子边缘盖了两间屋专门供知青居住。
    虽然房子很挤,居住条件有限,但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比去老乡家借住好一些。
    马月他们这些后来者,算是沾了前辈们的光了。
    “宋超,这几位是新来的知青,你给安排一下。”
    将新来的几人交到老知青手里,赵队长直接牵着牛离开。
    时间已经很晚了,他赶着去喂牛呢。
    “你们好,我叫宋超,是这儿的老人,以后咱们就要一起生活了。
    左边这间是男生宿舍,右边是女生宿舍,千万别走错了。
    还有……”
    宋超热情地跟几位新人介绍着村里的情况,目光扫到马月身上时顿了片刻,脸上露出和煦的微笑。
    分配到陈桥村的女知青长相都很普通,唯独马月容貌标致,看着顺眼。
    在陈桥村插队几年,宋超他们迟迟没有等到回城里的消息,渐渐熄了念想,准备在村里扎根。
    要扎根自然得考虑终身大事。
    他们这些从城市里来的男青年对村里的姑娘不太感冒,目光自然而然集中到同类身上。
    若是能将共患难的战友情转变为亲情,倒也不错。
    面对宋超异样的眼光,马月没有任何感觉。
    今晚她就要离开陈桥村,往后估计很难跟他们再产生交集。
    道不同,没什么好说的。
    “对了,你们这些新来的尽量不要去海边闲逛,那边不安全。
    前年有个知青到海边玩的时候出了意外,人到现在都没找到。”
    准备解散的时候,宋超再次提醒道。
    几个新人只是敷衍地点点头,全然没把宋超的话放在心上。
    他们背着行李走了二十多公里,累的够呛,现在除了躺一会儿外,什么事都不想做。
    在拥挤的女生宿舍休息一会儿,见外面天色完全暗下来,马月以方便为由,走出屋外,直奔海边而去。
    知青的住所处于村子边缘地带,附近没什么人,因此马月十分顺利来到海边,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探索。
    按照事先约定,何大清会派人过来接应。
    只要双方顺利接头,就直接前往港城。
    在海边没走几步,前方小土丘后面便窜出几道人影,吓了马月一跳。
    “月儿,是你吗?!”
    太阳沉入海中,月亮攀上天际,借着柔和的月光,马月勉强看清来人的模样。
    “柱子叔叔?”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何雨柱。
    听到干女儿要来港城,何雨柱立即就坐不动了,主动请缨前来接应。
    “是我,何雨柱。
    月儿,几年不见,你都长这么大了。”
    双方走近,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少女,何雨柱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还记得我吗?
    我小时候还抱过你呢。”
    何雨柱拍拍身上的沙土,挺直身体说道。
    害怕错过接应马月的时间,何雨柱今天一大早就偷渡到陈桥村附近,他在土丘后面爬了好几个小时,总算等到女儿了。
    “柱子叔叔!”
    见到亲人的瞬间,马月几乎要哭出声来。
    从四九城过来,先是几天几夜的火车,然后各种转车步行才来到村里。
    这一路上可把她给累坏了。
    到了陈桥村女生宿舍还那么拥挤,几个人缩在小小一间屋里,腿脚都伸展不开。
    还好这一切就要结束了。
    “这儿说话不方便,咱们先上船,等到港城再说吧。”
    何雨柱不敢耽搁,示意手下呼叫船只过来接应。
    一行人来到海边,坐上前来接应的橡皮艇,划到深水区,再换上大船,径直向港城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