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入场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最新章节     
    听到老向问起辉煌种业的收购进展,郭阳摊了摊手,说:“事情不太顺利,大地集团目前没有将辉煌种业出售的想法。”

    老向看了看一脸淡然的郭阳,自己却焦急起来。

    “老板,现在已经7月中旬了,时间很紧,如果播种晚了,紫花苜蓿很可能过不了冬。”

    “而且你说的‘苜禾1号’的制种扩繁工作也得开始早做准备了,不能再指望用辉煌种业现有的种子生产田了。”

    郭阳也清楚老向说的有道理。

    要说紫花苜蓿的耐寒性,不同的品种抗寒能力也不同,一般的品种也都能耐低温零下35度。

    九泉冬天的最低温也就在零下30度左右,虽说在紫花苜蓿生长的临界温度之上。

    但如果播种过晚,刚出芽的小苗同样禁不住冻。

    所以8-10月的秋播时间是播种紫花苜蓿的最佳时间,而且宜早不宜晚,让幼苗在入冬前储存足够的能量,越冬率才会更高些。

    在心中默算了下,留给工程治理的时间最多还剩两个多月。

    郭阳思考着,工程治理的进度得加快,‘苜禾1号’种子扩繁也不能再指望着辉煌种业的种子田。

    捋了捋思路,郭阳才说道:“工程施工进度确实很紧,进场后让施工方保证工程机械的数量,加快进度。”

    “但质量关我们也要把控好,一切按合同办事。我能给予你的最大支持就是工程进度款,保证不会因为付款的原因拖累施工。”

    这时,郭阳看到张文浩等人又去帮村民测量土地了,心中突然冒出个想法。

    “老向,你说从村民的耕地里挑一些好的地出来做‘苜禾1号’制种扩繁的种子田怎么样?”

    老向挑了挑眉,道:“可以是可以,只是轻度盐碱地可能也会影响种子的产量。”

    在脑海了回忆了一下规划设计院对村民耕地的勘察情况,地下水埋深>2m,土壤含盐量<0.3%。

    只需采取耕作改土措施结合施用有机肥、滴灌,问题应该也不大。

    于是郭阳果断的做了决定,说:“就这样定下来吧,从村里选地当种子田,如果‘苜禾1号’连这点耐盐性都没有,我们也不用指望它能改良盐碱程度更高的土壤了。”

    想着种子商店对‘苜禾1号’的标注,郭阳充满了信心。

    如果真连轻度盐碱地都克服不了,那他可能也会当个提桶跑路的老板。

    “另外,还需要在村子里建个临时的牛棚,我准备引进几头种牛。”

    郭阳想到种子商店里放着的精品奶牛基因种质,繁育优质牛种的事也得提上日程了。

    老向点头记下,答应了下来。

    “牛棚的事简单,但种子田既然确定了在双桥村,最好集中机械和人力先改良出来。”

    “制种苜蓿最好能在8月中上旬就播种,这样明年七月苜蓿种子收获后,还可以收获一茬苜蓿,而且秋播更容易保全苗。”

    听到这,郭阳大笑着说道:“那正好,收获的‘苜禾1号’刚好拿来喂牛,到时候让你看看我是不是在吹牛。”

    老向也跟着笑了起来。

    郭阳也算是摸清楚了老向的习性,只要钱给够,再苦再累他都能坚持下来。

    因此,郭阳许下了承诺:“老向,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了,等忙过这段时间我一人给你们封个大红包。”

    第二天,在疆省农垦队伍的帮助下,苜禾公司在双桥村的临时项目部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各家施工单位的队伍也陆续到达了各自的施工现场。

    一时之间,两個村子外营地林立,一支支车队轰鸣着开进项目营地,各种各样的工程机械一排排的排好,场面甚是壮观。

    看到这一幕的老向也终于是松了口气。

    ……

    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给出的勘察报告里,项目区属于长期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类型,地表滋生有稀疏骆驼刺和红柳等典型盐生植物。

    预示着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升降活跃;但地区土壤上层较为干旱。

    同时项目区土壤盐分含量空间分布变异性大。在土壤剖面垂直空间尺度上,不仅盐分含量高,而且重盐土层深厚。

    不仅0~30cm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很高,且在30~100cm范围内土壤盐化程度也达到了重盐土的水平。

    这完全有别于其它地区盐分仅集中在土壤表层、而下层盐分含量较轻的盐渍土。

    根据测样的数据,0~60cm土层易溶盐的平均含量为107.1g·kg-1,项目区土壤属于重盐土,相当于重盐土阈值的10~20倍。

    严重的盐渍土决定了项目区改良与利用的难度极高。

    这也让周博士等人对这次的项目极其不看好,报告甚至打到了部里。

    部里的领导也跟着犹豫了起来,但项目是企业自己主导的,他们只能将明后年给苜禾的项目扶持资金计划再缓一缓……

    此外,因为体量大,且是民营企业主导,苜禾的盐碱地改良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要知道,国家的黄淮海盐碱地治理工程这三十来的总投资也不过五个亿左右。

    苜禾一家民营企业,这次居然一次性拿出了五个亿。

    这怎么能不引人关注。

    疆省,某间办公室内。

    “领导,农垦的队伍都已经到九泉了,苜禾的预付款也已经到账上了。”

    领导轻轻点了点头,随后说道:“要论盐碱地,我们疆省的面积才是最大的啊,苜禾怎么会到陇省去呢?”

    “领导,真要这样说,盐渍土壤、风沙干旱土壤、侵蚀土壤、酸化障碍土壤等,哪一样我们疆省不是排在前列啊。”

    “而且有消息说那块地盐碱化程度很重,工程治理短期也许能看到成效,但很容易继续恶化,项目烂尾的概率很高。”

    领导也了然,“也是,盐碱地治理哪有那么容易,且看着吧。”

    京城,农科院草原研究所。

    苏国洲办公室的铃声不知道第几次响起了。

    “苏所长,听说苜禾农业培育出了能在中度以上盐碱地上正常生长的紫花苜蓿,当初还是你参与审定的?”

    “哪能呢,我们所辛辛苦苦搞了几十年研究,也只弄出了个‘华苜1号’,苜禾的品种有点夸大了。”

    “那苜禾的2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

    “我看悬。”

    鲁省,农业厅。

    余洪海心有余悸的从里走出来,呢喃道:“郭阳老弟啊,牛我可在老丈人面前吹出去了,你可一定要给点力啊。”

    苏省,浙省,黑省,吉省……

    短短半个月时间,全国深受盐碱地之害的各省份目光都聚集到了地形形似狗骨头的陇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