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火爆的批片
作者:请叫我公子越   华娱从北电2002开始最新章节     
    第273章火爆的批片
    “我不赞成在国内推行制片人拥有最终剪辑权的制度。
    好莱坞制片人掌握最终剪辑权的确很普遍,但这是建立在他们的制片人专业程度很高的基础上,往往是自己有一个创意,想一个项目,之后由导演落实。
    但在华夏,制片人对艺术规律的理解还是难以和导演比肩,需要尊重导演的创作原则。”
    近日,魔都电影节,到底导演该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还是向市场妥协,成为本届电影节的热议话题。
    起因是国产电影《肩上蝶》被片方从120分钟删减至90分钟,该片导演张之亮一气之下宣布“退出”。
    虽然该事件最终以片方妥协――恢复至120分钟,双方和解而告终。
    但“谁拥有电影剪辑权”却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对于谁才有最终剪辑权的问题,导演贾樟珂、徐克、巴瑞莱文森纷纷给予导演声援。
    毕竟导演们还是希望自己手握大权,剪辑权都没有哪里能体现出导演的艺术。
    制片方自然是希望能有更多话语权,抬出论点:“好莱坞‘观众为王’,吴宇森电影曾遭重剪!”
    电影业最发达的好莱坞,剪辑权一般都掌握在制片人手里,能100%拥有剪辑权的导演,整个好莱坞也不会超过5个。
    网友们看着热闹,吃着瓜,两边都有人帮。
    “李导,我还是觉得导演有最终剪辑权会好点。”郭番一边盯着《太空旅客》的后期,一边和李牧闲聊道。
    李牧抬头看了他一眼,废话,你自个都是导演,不站这边,你要站去哪?
    “其实老制片厂那套还是可以的,我估计国内电影工业化起来后,还得回去。”
    李牧想起了当年老制片厂模式下的电影生产方式。
    制片厂监督,导演虽然是最大,还是受到了相应限制。
    结果后期改制之后,导演中心制得以延续,制片厂监督名存实亡,国内的导演一朝去除束缚,瞬间如同脱缰的野马,打着自由创作的旗号,在放飞自我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最典型的代表,陈凯哥.
    “梦影传媒的制片不就有点像这套嘛。”
    郭番笑了笑,在梦影虽然导演权利也很大,但是像剧本之类的,一旦定下来几乎就不允许改动了。
    李牧就是怕有些导演,拍着拍着,开始膨胀了,肆无忌惮的更改剧本,追求艺术,要的就是火花,结果电影被观众“火化”.
    今年的魔都电影节,吸取了去年的教训,金爵奖中外对抗分了果实,也算是阖家欢喜吧。
    但是金鸡的骚操作还是一如既往:如果要参与单项奖角逐,影片投资得过800万人民币。
    那么没到800万投资的电影怎么办呢?
    有个小成本影片评奖单元只能选出最佳影片,但是没有单项奖了
    “哦,少了800万的,人家不带你玩啦!”
    “金鸡奖成立800万元俱乐部,演员想在表演上获得金鸡奖肯定,就得选择投资800万以上的电影。”
    “金鸡奖也嫌贫爱富?”
    “难道小成本就拍不出经典?”
    网友们在底下质疑声不断,很明显,这已经违背了奖项设立的初衷了。
    影协常务副主席康健闽回应:“这是误解,这恰恰是鼓励小成本电影。”
    “这理由太好了,妙啊我忍不住想给他点个赞。”
    宁昊情绪特别激动,他就是拍小成本出身的,这金鸡百花分明就看不起他们。
    “我猜他们后面这玩意还单独开中小成本单元,再把各种单项奖放进去,又可以新设十几个奖项了,把奖颁给更多的人了.”
    “还能这样玩?”宁昊有些不太相信。
    “他们这样玩的还少嘛”
    宁昊突然间无言以对。
    今年好莱坞暑假档,水晶影业参与的很深,不仅有《宿醉2》和《功夫熊猫2》,7月底,还有《暮光之城4:破晓》要上映,也是水晶影业的重头大戏了。
    david如期打来了电话,汇报最近电影上映的数据。
    汇报完数据,david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老板,们华夏的电影市场太疯狂了,这些电影商人们真有钱。”
    “怎么说?”
    “你知道嘛,我昨天和美国的一发行商吃饭,他告诉我‘华夏的电影市场太好了,华夏的一家公司就把他近20部影片打包买走了’。”
    “还有人和我说,去年报价40万没人要,现在涨到100万还有15家华夏公司在竞价。”
    李牧说出了真相:“其实那些人可能不是专业的电影人士。”
    “什么?不是电影人士买版权干什么.炒作?”
    david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可是那些电影没多大炒作价值啊。”
    “煤老板、房产商们可不会理会这些!”
    “我该多么羡慕他们!”
    “.”
    李牧挂完david电话,忍不住苦笑。
    现在国内在海外买买买,是因为国内批片业务的爆发,有了造富案例。
    所以涌进了一堆投资人。
    这还得归功于去年以50万美元左右的版权价格引进到国内的《敢死队》,以2.15亿元刷新批片国内票房最高纪录。
    《敢死队》的成功一方面鼓舞发行批片公司的信心,也让更多的公司、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所谓批片,是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片商处买断,而国外片商不参与华夏的票房分成。
    “批”字的意思指这类影片多以批量的形式引进。
    根据政策,只有中影公司有引进批片权,华夏和中影两个公司拥有发行权。
    但这两个公司,没有足够多的精力来做批片,于是催生一些民营公司做协助推广。
    因为国内市场越来越大,有一些批片电影,也因此获得了高额收益。
    比如今年6月上映的《天际浩劫》,也在几无宣传的情况下,9天拿下超过4000万人民币的票房,而这类影片的买断价大约只有200万人民币,性价比很高。
    现在批片版权价格水涨船高了,《敢死队2》一方面有上集的成功,一方面有余楠这个《地心引力》的女主加盟,众多国内公司纷纷把版权价格“炒”上了500万美元.
    华艺也看上了这趟车,不过华艺这大公司,换了一种办法,直接和美国传奇娱乐公司合作,共同成立新公司“传奇东方”。
    “传奇东方”与华艺兄弟合作,由华艺负责影片在中国的发行。
    “投6000万美元开拓海外市场,华艺将花更多的钱,拍中国特色的电影然后在全世界放映.”
    王中君在“传奇东方”的成立会上忍不住放出豪言壮语。
    “我就说批片业务能行。”韩三评忍不住打来了电话,炫耀他那超前的眼光。
    前两年,韩三评曾经建议李牧的梦影可以参与这个业务,不过李牧婉拒了。
    蛋糕没必要一家吃完,梦影已经足够出风头了。
    “韩董,现在有点过犹不及啊,而且有点压缩国内中小成本的生存空间了。”
    过多的国外电影,肯定会蚕食份额的,而且现在炒作的实在有些过分了,《敢死队2》能开出500万美元,比起第一部涨了10倍,可想而知现在的市场有多疯狂了。
    好在这电影500万美元买也不会亏,但是其他电影可就难说了。
    韩三评沉默了一会,幽幽的说道:
    “优胜劣汰,有时候不倒逼一把,都不会进步.”
    “.”
    七月的第一部国产大片《武侠》迎来了它的公映日。
    “保底五亿,冲击7亿!”
    《武侠》的口号喊得非常响亮,狂轰乱炸的宣传态势也是让人眼花缭乱。
    喜欢武侠的影迷们还是不少的,加上甄子单主演,大家纷纷走进了电影院,观看这部号称真正武侠的电影。
    “《武侠》首日收获1500多万票房”
    虽然看上去票房还可以,但是在《武侠》的制片方看来,这成绩可太不行了,要知道电影投资了接近1.5个亿,这成绩下去,能上3个亿都得老天保佑。
    紧接着四面八方的评论也来了。
    “装逼遭雷劈的真人版!”
    “陈可欣下一部片子直接叫‘文艺’或者‘爱情’得了。”
    “只能说比《战国》和《关云长》强点!”
    虽然不是说完全的烂片,但是好评也没多少,第二第三天,依旧1500万上下。
    甄子单脸上有些阴沉,毕竟这电影他主演的,这不是说他抗票房能力不行嘛,先是《关云长》再是《武侠》.
    陈可欣只好带着剧组去努力宣传。
    然而有记者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把网友们发现的事开口询问了:
    “请问陈导,网友们发现剧组的账上金城武演戏时的那顶帽子价值6000美金,甚至一双草鞋,龙套的衣服敢报账几千块,甚至上万?”
    陈可欣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这个我只负责拍戏,账目的事,我不清楚,”
    解释完,似乎还觉得不稳妥,又加了一句:“这是古董草帽,全世界只有一顶!”
    这记者顿时眼睛大亮:
    “既然全世界只有一顶,为什么又从美国订购了一批?您是觉得国内的生产能力连草帽都没法生产?”
    “.这个,你们去问制片人,我只负责拍戏!”
    “这是变相承认咯?”
    陈可欣有些恼羞成怒了:“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随后工作人员直接把这记者赶了出去。
    顿时电影是热度是拉满了,然而是负面的,网上吵翻了天。
    “牛逼啊,这顶草帽是镶金了嘛!”
    “真理了,钱是赚出来的,请问陈导你是赚了多少,才能6000美金买一顶帽子,还不算美国―腾冲的快递费”
    “太贪了!”
    网上的热议,在加上口碑并不算太好,《武侠》的日均票房已经回落到了1000万附近了,这样看来别说3亿了,两亿都有点悬。
    至于草帽的事件,陈可欣直接摆烂,不谈了,问就沉默,拒绝回答。
    制片方星美也是沉默不语,这件事似乎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啧,他这1.5亿都够我拍4部《绣春刀》了,我就说嘛,这电影怎么可能花1.5亿美元,论细节考究,还没《绣春刀》来的精细.”
    陆洋去电影院看了一次《武侠》,在李牧这里评头论足。
    这电影宣传时候,就打着近些年真正的武侠片,让陆洋极其不爽,难道他的《绣春刀》就不是了武侠片了,难道是假的嘛?
    “李导,你说他这电影挣了多少钱?”陆洋突然间小声的问道。
    “怕什么,你这话就算被人听到了也没什么,不过这件事背后应该不单是陈可欣的问题,背后的水应该很深.”
    陆洋略微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陈可欣只是导演,背后的资金预算还有制片人呢
    由杨咪、陈小春等众多明星主演的青春惊悚片《孤岛惊魂》7月8日正式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
    在结束3天的大阵仗地毯式宣传之后,各地影院都传来《孤岛惊魂》空前火爆的消息。
    该片男主角陈小春据说因个人原因全程缺席了《孤岛惊魂》的宣传活动。
    按常理来说这一定是影片宣传上的一大缺憾。
    但恰是男主角的缺席给了杨幂一个“独挑大梁”的空间。
    《孤岛惊魂》的宣传活动成为了一次大规模的杨幂粉丝聚会。
    粉丝们自发地在网络上组织了名为“蜜蜂攻城”的抢票活动。
    7月8日首日票房粗略估计700万左右,平均50%以上的上座率居同档期电影首位。
    面对《孤岛惊魂》票房的首日突然爆棚,从院线到影院的准备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开始陆续加场。
    9日、10日持续增加的排片场次。
    周末即拿下2400万票房,在同档期电影票房大战中脱颖而出,成绩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测。
    “这就是粉丝粉丝营销嘛。”
    李牧翻阅了一下梦影对于这部小成本电影的分析资料,不禁笑道。
    这下杨咪的粉丝可就嚣张多了,一时间给刘诗思的“狮子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电影是杨咪一人扛下的票房,男主角宣传时候还隐身了呢。